他用3285個日子專心做好兩件事,幫這個沒落小鎮帶進9萬觀光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化保存完之後,你要用什麼媒介去經營這個文化?
17support編按:一位修讀醫務管理系的六年級生,不曾在外工作就直接創業,九年來,所有事都發生在南投竹山,所有時間他也只專心做好兩件事;第一個,修葺了「天空的院子」這個百年古厝,再者,兩年半前它變成了一間公司,從山上移到竹山鎮上,開始另一個關於「小鎮文創」的故事。現在,讓天空的院子/小鎮文創負責人何培鈞告訴你這3285個日子裡,要專心做好兩件事究竟需要多少堅持、懵智、與力氣!
分享人:小鎮文創/天空的院子負責人-何培鈞
大二時買了單眼相機,那時有個很有名的景點叫太極峽谷,很漂亮,於是我從台南騎到竹山山上時,發現了這個百年古厝。看到這房子的第一眼,心裡想的是,「為何像日本等國家在進步同時,傳統文化也保存的很好,反觀台灣,這些鄉鎮的在地文化卻慢慢被人遺忘」。後來,太極峽谷也沒去成,就在九百公尺的高山上,為這座巨大的建築物拍了一下午的照片。

天空的院子前身,荒廢的老古厝
私立大學的醫管系學生幾乎都會繼續升學,而我是少數拒絕報考者。當時,老師問我有何打算,我拿出照片說,「我想到山上把這個房子的文化給找回來。」當時這個地方住不到十戶人家,而且一個景點都沒有。他又問:
「文化保存完之後,你要用什麼媒介去經營這個文化?」
我覺得他在問我一件事。老師告訴我,「在進入社會前,你要先找到人生最想做的事,這件事是你最在乎的,放下身段、打破界線,什麼東西都可以,就是為了要成全那個媒介。」要想保存這個房子的文化,那媒介是什麼?餐廳、獨立書店、咖啡館…好像什麼都可以,可是這些可能都不是最適合的。後來我選了「民宿」,因為它是所有媒介裡足以讓旅客停留時間最長的方式;吃一頓飯、喝一杯咖啡的時間,似乎都還來不及聽聽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為什麼這麼在乎這件事情。
在確定了用民宿當媒介後,我開始過著跨系、跨校、和別人很不一樣的學校生活,不斷學習到畢業、當兵,然後直接創業。為了籌措修繕「天空的院子」經費,甚至寫了人生的第一個貸款創業計劃書,跑了16家銀行後,才有銀行經理場勘後勉強貸款成功,前後甚至跟銀行借了1,500多萬的高額負債。再來是人手,我慫恿了一心夢想當建築師卻成了醫生的表哥,與我合作重新粉刷老房子的一磚一瓦,就這樣兩個大男人、兩個睡袋、一台notebook、一台數位相機,我們就住在這個廢墟裡了。
表哥教會我修房子的第一件事,你必須跟這個房子一起呼吸。早中晚的光線變化、風吹的方向、空間的運用…必須慢慢體會,整整一年時間我們都跟著它呼吸,並把整個修葺過程拍成了紀錄片。可以確定一點的是,沒有建築師、自己畫圖、自己挑磚頭、一起施工,那一年創業真的非常非常痛苦、也非常辛苦。
開始營運後,第一個月只做8仟多塊,貸款卻得繳6萬多,面臨終止營業、法拍清算負債等現實,說實話,心理壓力很大。腦海中也有各種失敗的想像,但我又會想,「為什麼我們遇到問題時,就只想負面的事呢?」,如果只有負面想法,有再好的機會在面前,你都是無法把握的那個人。

運用新舊融合創意,讓天空的院子同時保有古代靈魂與現代前衛
「如果是好的,我要怎麼樣繼續下去?」
我開始白天跑業務,晚上做網路行銷。盤算每月的成本後,一個月起碼要跑過120個單位,斗六、草屯、竹山、南投…只要有公司員工規模超過20人以上,每天寫信、打電話、親自拜訪;晚上回到民宿,除了利用社群留言,在台大BBS申請了十幾個帳號灌水做口碑行銷,到處留言,還寫信給全台灣各地的文化局局長,每封信都用原子筆將我們在乎的事很真誠地寫下,甚至把整修的紀錄片燒成光碟一併寄出。
結果,南投文化局局長看見了,又驚又喜,當時,他包下整棟天空的院子,招待剛好來台巡迴表演的音樂家馬修連恩及唱片團隊。後來大家透過放映的紀錄片看見這座房子的歷史故事時都難以置信,馬修連恩當下還即興了一場音樂會祝福「天空的院子」,第一次覺得原來經營民宿可以那麼快樂。
一人創業就是這樣,有客人來時累得跟狗一樣、壓力也大,沒人來時又擔心倒閉,那時候的心情常常在極端間擺盪。直到馬修連恩提出以「天空的院子」為發想,做一張音樂叢林專輯,這張專輯還很幸運地入圍了那一年金曲獎最佳古典音樂專輯,加上媒體效應,很快民宿開始有收入,也發展起來了。
有地方讓人家住後,下一步應該還要讓這個社區有地方讓人家吃、讓人家玩!
竹山其實沒有景點,連當地居民都不到10戶,第4年時,我花了12萬多的預算,利用閒置的製茶工廠改造成餐廳、整修從日據時代當地人上學必走的一條便道、甚至舉辦「帶著便當去旅行」,讓遊客到社區吃飯、體驗以前的便道…等在地行程。
至於「便當」,完全結合竹山鎮上的行業製造而成,我一直堅持一件事:竹山有什麼,我們就用什麼;外層花布,向鎮上車了五十幾年棉被店的劉奶奶購買;便當盒部分,則找當地小型家庭式的竹工廠,利用竹子窗簾裁切後的剩餘材料製成;便當內,底層鋪上食物用紙,再加上當地食材。於是,花布、竹子、與食材,一個便當代表了竹山鎮三個特色行業,也代表這裏很重要的在地精神!

竹山特製便當
我們用「吃便當」告訴遊客一件事;你所付的費用會成為支持三個家庭、三個行業、三種文化繼續下去的力量,讓便道、共有設施有經費維修,也讓自己從一個觀光客有機會變成一位社會的實踐家。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