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獨立之路:荷蘭在印尼推行的倫理政策,為反殖民運動埋下種子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許多年輕「本地人」生平頭一遭得以受教育、學荷蘭語,進而有機會接觸暢談國家主權、社會正義等新潮思想的書報,於是來自各島的熱血青年前仆後繼聚集在爪哇大城,找到一起反抗某個公敵的共同理想,國家觀念也逐步在他們腦海中成形
文:伊莉莎白‧皮莎妮
在印尼旅行的本國人和外國人,第一個會聽到的問題是:「你從哪裡來?」印尼是個商業國家,當地人一看到生面孔,自然而然會這麼問,因為他們想知道這個陌生人可能帶來什麼生意、購買哪些東西、出現何種行為。不過,從這個問題也能看出印尼人對其他國家(包括對前殖民者)抱有哪些好玩的想法。
從前我一聽到這問題就頭大,不知該如何作答,因為雖然我媽是在英國長大的蘇格蘭人,但我14歲以前從未住過英國,往後35年歲月中,也只在那裡正式住過五年。我曾祖父是紐約義大利移民,我爸媽就是在移民局排隊通關時認識的,那時我爸靠著搭便車環遊世界,我媽也是搭順風車遊遍歐洲。我在美國中西部一座城市(我老把它的名字拼錯)出生,在德國、法國和西班牙長大,這輩子住在印尼的時間,其實比待在其他任何國家的時間來得長。我每天都聽到一堆印尼人問我:「你從哪裡來?」而我的答覆只有一個:「我來自英國。」
二十多年前我初次寄居印尼,並承認自己是「英國人」時,總會聽到這種反應:「哇!英國人!黛安娜王妃!」如今全世界幾乎都能從電視上看到足球轉播賽,印尼人一聽說我來自英國,他們的反應也變了:「哇!英國人!曼聯!(註11)」我還常聽他們說:「真希望印尼過去是英國而不是荷蘭的殖民地。」
我問印尼人為何有此一說,他們提出的理由不外乎:第一,荷蘭人只會巧取豪奪,不思回報,而英國人幫印尼建立了國家制度。(我又問他們對荷蘭人完成的重要工程、灌溉系統、港口建設有何看法,他們的答覆是:荷蘭人搞這些玩意兒只是為了更有效率地搶走我們的東西。)第二,荷蘭人蓄意對印尼人施行愚民政策,而英國人會教育民眾。第三,荷蘭人派政治官員執行朝令夕改、對升斗小民沒半點好處的司法制度,而英國人擁有獨立司法系統,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這些意見並非來自史家或學者,而是出自我在船上和咖啡攤前遇到的小老百姓,以及卡車司機、莊稼漢和助產士的口中。我還發現一個有趣現象:雖然印尼人老愛數落荷蘭人的種種不是,過去70年來,卻甚少力圖扭轉他們遺留的歪風。我猜是因為荷蘭人開始剝削印尼諸島以前,各島早已存在統治者橫征暴斂的惡習。
歐洲人改變了貿易活動的遊戲規則,並採取更有效率的方式成立香料種植園和萃取廠,而印尼諸島眾多國王和蘇丹在歐洲人來臨前,即已長期榨取農民稅收與勞力,為永無止境、彼此對立的戰爭挹注經費。在前殖民時代,印尼的知識階層僅限於從印度和中東前來巡迴講學的學者,以及少數與他們進行交流的朝臣。司法制度因統治者為所欲為而蕩然無存,位居爪哇心臟地帶的殖民地只要買通時生齟齬的皇親國戚,讓他們做大官,就能鞏固權力。於是這些達官貴人依然故我,在百姓面前炫耀財富,撐著頻頻轉動的金傘出門參加盛大遊行,照常耍脾氣、當大爺、收稅金;可是回到自己的宮廷後,卻得乖乖將他們搜刮而來的稅收呈遞給荷蘭王室,只能從中領回一筆薪資。

如果荷蘭主子提出更多要求,這批貴族就變本加厲壓榨人民血汗。自1830年代以來,印尼農民一向是想種什麼就種什麼(大部分是給家人吃的糧食),現在卻得保留部分農地,栽種殖民政府以固定價格收購的經濟作物,還得前往荷蘭商人開墾的大農場義務勞動好幾天,為荷蘭國庫增闢財源。
有段時期,荷蘭一半的國家收入都是從印尼汲取而來。到了20世紀初,一批左傾政治家迫使荷蘭通過「倫理政策」,認為荷屬東印度殖民政府必須為當時在名義上受荷蘭統治的3千4百萬名印尼人民的福祉承擔一些責任,有義務為享有較多特權的「本地人」子女成立學校。然而,這項新政策依舊阻止不了當時將首都設在巴達維亞(今稱雅加達)的殖民政府對原住民宣戰。
在爪哇和其他島嶼的某些大農場,居民反抗荷蘭人的行動層出不窮,令人憎惡的義務勞動制度也漏洞百出。殖民者始終採取以暴制暴的因應之道,19世紀後期的數十年間,他們愈來愈無法容忍其他島嶼殘存的半自治封建領地,巴達維亞政府遂展開強迫列島接受其政令的活動,結果遭地方統治者反擊。
1908年以前,距荷蘭屬地爪哇僅咫尺之遙的峇里島地方領袖,一直想擺脫荷蘭女王威蓮米娜(Queen Wilhelmina)的束縛。印尼群島最西邊的亞齊省,也在1903年前想盡辦法擊退荷蘭人。群島東方「荷屬西巴布亞」叢林和沼澤地帶的殖民地,更是名存實亡;巴布亞位置極其偏遠,印尼獨立時甚至尚未劃入領土。帝汶島東半部從未出現過荷蘭人蹤跡,16世紀葡萄牙人遭特納提島居民驅逐後,便在東帝汶落腳,並長期聚居於當地,直到1975年葡萄牙國內發生社會主義革命才放棄這塊寶地,爾後印尼政府迅速派軍進駐,並將東帝汶劃入第27省。
說來諷刺,荷蘭在印尼推行立意良善的倫理政策,卻為反殖民運動埋下種子。拜此德政之賜,許多年輕「本地人」生平頭一遭得以受教育、學荷蘭語,進而有機會接觸暢談國家主權、社會正義等新潮思想的書報,於是來自各島的熱血青年前仆後繼聚集在爪哇大城,找到一起反抗某個公敵的共同理想,國家觀念也逐步在他們腦海中成形。1928年,一群來自印尼群島的年輕人宣誓,他們將以「印尼兒女」之名,為「一片國土:印尼,一個國家:印尼,一種語言:印尼話」而奮鬥。
大戶玩日本:永豐「DAWHO之夜」帶你一起攻略日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6/14 19:30 永豐銀行攜手關鍵評論網舉行「DAWHO之夜」直播活動,由吳怡霈主持,邀請旅日知名作家張維中、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一起線上教你探訪日本旅遊秘境,如何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玩得輕鬆又盡興!
隨著疫情解封,各國邊境與觀光政策開放,全球旅遊市場逐漸復甦,2023年臺灣的出國旅遊需求正大幅成長中,尤其到日本旅遊的臺灣旅客人數與日俱增。對於國人而言,日本向來是出國旅遊的最佳首選,當地的美食及文化都深受國人喜歡。6月14日關鍵評論網將與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攜手舉辦一場線上直播活動──「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教大戶們如何到日本好好玩一波,大肆採購、吃美食,同時也別忘了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自在旅遊無負擔!
疫後旅遊的日本秘境攻略
「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的線上直播活動,邀請到懂生活又熱愛旅遊的吳怡霈擔綱主持,今年上半年才到日本旅遊的她,直播中將請她分享旅遊的最新感想,拋開只有逛街和美食的行程,從她的經驗中讓觀眾體會深度遊日本的不同樣貌。
活動中也特別邀請旅居日本多年的知名作家張維中,帶大家一起體會在地的日本風情,實際走進他在日本的生活,認識日本東京華麗街區樸素特有的一面;而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則要以擅長的行為財務學,與大家分享平時應培養的理財習慣及如何妥善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為自己存下一筆旅遊基金,為日後的旅遊提前做好準備,玩得輕鬆又盡興。
永豐DAWHO與你一起玩日本
自從日本重新開放邊境,相信大家對於日本行都已經迫不及待了吧!在數位網路時代下,規劃旅遊時除了便利可得的網路分享資訊,便捷高效的數位工具也是在兌換外幣及消費時不可或缺的利器,永豐銀行的新世代 VIP 數位帳戶「DAWHO」所具備的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正是您最貼心的旅遊幫手。想知道更多關於日本秘境攻略與旅遊前的理財消費知識,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請教疫後重返日本旅遊前需要注意的事項及相關旅遊優惠內容!
※同步提醒大家 ,本次直播由永豐大戶數位帳戶贊助,但節目的討論不代表永豐銀行立場。想了解更多大戶的質感理財生活歡迎加入永豐DAWHO的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