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想擁有供應無缺的胡椒和丁香,歐洲人大老遠來到了印尼群島

為了想擁有供應無缺的胡椒和丁香,歐洲人大老遠來到了印尼群島
Photo Credit:wikipedia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十七世紀的馬魯古群島一如今日,北部的許多人家每逢採收季節,就把丁香樹上一簇簇的粉紅花苞打下來,孩子們將摘下的花苞鋪在棕櫚葉編成的圓盤上

東印度公司打算買下每一朵丁香花苞,沒想到事與願違——馬魯古群島北部幾乎家家種丁香樹,他們寧可把花苞賣給穆斯林商人,也不願交到這些渾身是毛的白種異教徒手上。後來東印度公司十七位董事想了個餿主意:砍倒馬魯古群島所有的丁香樹,只保留安汶島上的植株。他們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於是付給當地蘇丹一大筆錢,開啟了長達三百多年賄賂和籠絡地方領主的傳統。

肉豆蔻市場較易壟斷,因為當時全世界只有一個地方生長這種香料:班達群島。這些蕞爾小島與世隔絕、地處深海之上,大多數地圖幾乎看不見它們坐落於何方。荷蘭人的籠絡策略對它們起不了作用,因為這些小島擁有堅不可摧的村落式民主傳統,荷蘭人在當地根本找不到可以行賄或恐嚇的蘇丹、國王、中央政權。

班達島居民與荷蘭人簽下貿易協定後,卻把肉豆蔻賣給英國人。一六○九年,東印度公司派軍到當地興建一座碉堡,竟遭島民伏擊,犧牲了一位海軍上將和三十三名部下。十二年後,荷蘭人採取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報復行動。

二○一二年元旦我在班達島四處閒晃時,發現東印度公司迄今仍陰魂不散。例如,當地某間教堂走道兩旁盡是該公司為歷任總督立下的墓碑,一座廢棄花園前面兩扇厚重的鍛造鐵門上刻有該公司標誌VOC(註9),這標誌不僅被嵌入路石、圍牆和大砲中,還被用來裝飾散布於該島的幾座碉堡拱門。

其中氣勢最雄偉的貝爾基卡碉堡威風凜凜地俯瞰港口,儼然在警告駛近的船隻:別給荷蘭人惹麻煩。去過班達島的觀光客,恐怕會認為東印度公司比較像軍隊(註10),不太像經商事業。要是你看過當地博物館懸掛的一幅油畫,這感受會更強烈。

油畫中央有個體格壯碩的日本武士傭兵,他全身赤裸只纏一塊腰布,雙腿鮮血四濺地站在死人肢體堆中,一腳踩著從某個被砍下的頭顱掉出來的一顆眼球。一條條錦蛇扭動身軀爬出屍體胸腔,一隻隻斷掌自深紅血灘伸出來。背景有個光溜溜的嬰兒爬到呼天搶地的母親大腿上,她穿著伊斯蘭服飾,在那面無表情的日本武士準備舉劍砍殺一名班達島英雄之際,懇求對方垂憐。一名荷蘭佬揮舞著來福槍,另一名荷蘭士兵踢倒一個犯人。畫面中間還有五名班達島長老眼神茫然地俯視著刺穿他們身體的長矛,數艘飄揚著荷蘭旗幟的戰艦停在海灣遠處。

這是一幅歌頌暴力的畫作,所描繪的事件也充滿血腥味。一六二一年,東印度公司野心勃勃的新任總督柯恩(Jan Pieterszoon Coen)帶頭發動這場大屠殺。十二年前,他還是一名年輕商人,曾目睹上司遭到班達島統治者偷襲殺害,於是以牙還牙,採取滅族行動。他派手下除掉他們認為成不了好奴隸的島民,把剩下的居民運到海外,致使當地人口從一萬五千人銳減至數百人。柯恩濫用武力雖遭十七位董事申斥,卻還是從董事們手上領到了三千基爾特(guilder,荷蘭貨幣單位)獎金。

丁香與肉豆蔻獨占事業固然為東印度公司貢獻了龐大收益,不過他們也為鞏固這些事業付出了高昂代價。該公司因爪哇親王之間時起紛爭,而陷入一連串所費不貲的戰役,以至於沒有心思經營與中國之間的高獲利貿易,接著就開始出現虧損,最終於一七九八年破產。

當時東印度公司只差四年就可以舉行成立兩百週年慶祝活動,而且員工多達五萬人,擁有近一百五十艘商船和數十艘戰艦。由於該公司顯然「大到不能倒」,荷蘭王室遂接收其財產及債務,並接管荷屬東印度殖民地,直到一百五十年後遭日本入侵為止。

不過,荷屬東印度究竟涵蓋哪些島嶼,始終是個無解謎題。東印度公司倒閉之前,已在爪哇島和盛產香料的馬魯古群島建立某些權威,控制蘇拉威西島的繁忙港埠望加錫,並且在蘇門答臘島設有一、兩個前哨站。

接下來一個半世紀,荷蘭王室循序漸進地將觸角伸向更廣大的領域,但接管這些島嶼的荷蘭殖民統治者,也和往日的東印度公司一樣,對賺錢興趣比較大,不太關心當地人死活。他們砍倒蘇門答臘的叢林,以種植橡膠與可可;為取得咖啡、茶葉、蔗糖、菸草,而剷除爪哇、蘇拉威西和其他島嶼的灌木林;並大肆開發土地,以便挖掘錫礦、金礦和鑿井取油。要是有哪座島或哪個地區生產不出荷蘭商人感興趣的東西,殖民者就讓當地王侯繼續作威作福,直到一八八○年代始畫下句點。

譯註

  1. 印尼建國之父,一九二七年創立民族協會,號召印尼人民團結合作,爭取脫離荷蘭殖民政府獨立,次年將民族協會更名為民族黨。印尼獨立後成為首任總統,主政期間行獨裁統治且思想左傾,奉行不結盟主義,藉拉攏軍方反對勢力和印尼共產黨鞏固權力,一九六七年下台。
  2. 一八○○至一九四九年,荷蘭政府長期統治印度尼西亞,並稱之為「東印度」。二次大戰期間荷蘭本土遭德軍占領,政府被迫宣布終止與當時最大貿易夥伴日本的貿易關係,引起日本憤慨,遂展開侵略印尼的行動
  3. 信風是從副熱帶高壓氣團吹向赤道低壓氣團的風,受地球自轉影響,北半球吹東北風,南半球吹東南風,因年年反覆定期出現而得名。古代商船皆為帆船,商人善用信風的規律性出動帆船從事航海貿易,故信風亦稱「貿易風」。
  4. 中國唐朝對蘇門答臘的古稱,又稱三佛齊,建國年代不詳,第七世紀開始向中國進貢,鼎盛時期勢力範圍北至馬來半島,南及爪哇島,因地理位置優越而成為貿易強國,亡於十四世紀末。
  5. 為夏特連拉王國所建,意為「山頂的佛寺」,與中國長城、埃及金字塔、柬埔寨吳哥窟並列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蹟」,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6. 由馬打蘭王朝於西元八五○年左右建造,為印尼及東南亞最大的印度教廟宇,也是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寺廟群計有八座主廟和二百五十座或大或小的獨立神廟。
  7. 印度傳統的世襲社會階級制度,由上至下共分僧侶、士族、平民、奴隸四級,各級都有特別習俗,且不得互相社交和通婚。
  8. 今日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的舊稱,因位居歐洲通亞洲的陸路與海路要道,自古以來即為兵家必爭之地,也是貿易繁榮的商港。
  9. 為荷蘭文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簡寫,意為「聯合東印度公司」,一般習稱「荷蘭東印度公司」。
  10. 東印度公司勢力龐大,可自組傭兵,發行貨幣。

相關報導:

本文摘錄自印尼 etc.:眾神遺落的珍珠,馬可孛羅 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書籍介紹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當今地球上每30個人就有一人以它為家豐富的天然資源引發各國覬覦,長年飽受殖民剝削與衝突戰爭蹂躪踏入這個不可思議的萬島之國,走遍13000餘座島嶼,揭開它…

印尼etc_:眾神遺落的珍珠_-_ISBN9789570845723(封)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