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權與軍權的「協調者」蒲密蓬駕崩,泰國會因此走向民主嗎?

王權與軍權的「協調者」蒲密蓬駕崩,泰國會因此走向民主嗎?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泰國暫時的混亂停滯,或許反而激勵緬甸和柬埔寨的爭相表現,為區域進一步的經濟現代化增添助力,也說不一定。

文:李兆立(國會助理)

泰皇蒲密蓬(Bhumibol Adulyadej)去世,泰國皇室、軍方和他信(Thaksin Chinnawat)之間,究竟會如何牽動泰國及中南半島局勢?

當然,幾乎沒有人會對未來一、兩年的局勢樂觀,動亂、鎮壓乃至反覆戒嚴的泰國,是可以想像的。問題是,接下來呢?

有論者憂慮,曼谷在東南亞區域地位的衰退,這點應該是多慮了,最簡單的原因,就是周邊沒有能夠威脅曼谷這座都市。即便經歷過去十年的動盪,曼谷依舊穩坐全球「最想旅遊都市」的前三名,至今仍舊就是國際企業設置區域總部,鄰國觀光及留學的首選「東南亞首都」。吉隆坡雖力爭上游,受限於地理位置,依舊無法挑戰曼谷的地位,河內和仰光的城市競爭力,就更是有一段很大的進步空間。

另外一種憂慮的聲音,泰國政局自此一蹶不振,這與本文的預測正好相反。整體而言,這位傳奇性泰皇的離世,對於泰國的政經,應該是短空長多。

誠然,泰國表面上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穩定力量,但這位泰皇同時也在過去的動亂中扮演了藏鏡人的角色更是軍方屢屢顛覆民選政府的神主牌。回顧過去十年的紅黃之爭,「以支持皇室及軍方的資產階級為主」的黃派陣營,屢屢站出來對抗他信以降的民選政府,而這些「他信」深受「以廣大農工階級為主」的紅派愛戴,所以紅黃為了聲援己方陣營輪流佔領曼谷街頭,結局就是軍方在皇室的支持或默許下,出面以「敉平動亂」為名接管政府。這種王權和軍權的結合,才是民主深化的最大敵人。

新任泰皇將無法繼續扮演如同蒲密蓬般穩定中樞的角色,但也將使軍方失去靠山。接下來一、兩年局勢的混亂,軍方擁有的手段其實相當有限,在缺乏泰皇作表面調人的情況下,任何軍政、戒嚴或鎮壓,力道與範圍都難以受控,形成一股對皇室崇拜大打折扣、及對軍方彈壓極度不滿的強大民怨,進而為掃除這兩大勢力做出最佳的鋪陳。

回顧歷史,我們也幾乎可以肯定,這個極度國際化及親西方的東南亞中心國家,無論哪個世俗政治領袖能獲得民眾支持,就會立即受到歐美及周邊國家的承認及襄助。而即便未來上台的領袖如他信般走向「貪污」,從民主發展的角度來看,以民意作為正當性基礎,總比「王權+軍權」這堵民主化高牆,要好得多。

至於經濟問題。比起泰國本身的動盪,東南亞國家真正的課題是,如何承擔起世人的期待,真正成為承繼中國之後,下一個是全球經濟的動能。泰國暫時的混亂停滯,或許反而激勵緬甸和柬埔寨的爭相表現,為區域進一步的經濟現代化增添助力,也說不一定。

泰國即將巨變,一個認真推動新南向的政府,肯定能找到角色,從民主與經貿合作的角度,為台泰雙方創造雙贏。因此對台灣而言,泰國此次巨變,與其說是挑戰,更像是個契機。

相關評論:泰國民主之路遙遙無期:只問黃紅不論是非,無辜的人民是最終的輸家

參考資料: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