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傾聽的藝術:我們該如何真正感受他人的心聲?

傾聽的藝術:我們該如何真正感受他人的心聲?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喜歡聽別人說話嗎?還是你喜歡別人聽你說話?當然最好的互動還是─你懂得如何「聽」,但也懂得如何「分享」。不過,當一個傾聽者並不容易,我們又該如何做呢?

當你要面對面跟別人講話時,不論是你的朋友、小孩、另一半或是同事,你是否認真地聽,而且思考對方所說的一字一句呢?還是你只是看著別人的嘴巴在動,卻毫無感覺,甚至在想別的事情? 如果你常常在別人說話的時候分神,顯然你跟許多人一樣在「聽」這件事情上很糾結。但如果你是一個會專心聽人說話的人,千萬也別覺得你是汪洋中的一條船,很孤獨。

研究發現大約有10%的人在「聽」這件事情特別在行。一般人很容易在對話之中分神,我常常被一些聲響拉走注意力,比如電話發出的聲音,尤其是手機各式各樣的提醒音,讓現代人生活裡的優質對話狀態一直很難出現。我們又想跟對面的人說話,但又不想錯過遠在他方之人傳來的訊息。另外一種狀態是,我們不會分心,但有時卻在聽別人說的過程中,很想要把話題帶回自己的事情上,或是想要提供自己的意見讓別人知道。這樣的狀況下,我們以為在傾聽對方,其實也只是想講自己的事情,而忽略別人的對話內容。

在心理學裡常常講的是積極地傾聽,也是我們讓別人覺得自己「真的在聽」的方法。而積極地傾聽只需要練習,以及在腦海中提醒自己,我們就可以隨著時間進步。「聽」與「傾聽」是不同的,端看你有沒有把心思放在與別人的談話之中,真正想要瞭解別人在說什麼;也就是當你想要聽時,你也會給對方充分的時間表達清楚,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瞭解對方的想法。

「傾聽」需要我們時常去等待某些好的時刻來回應對方,所以談話中會有回合般的互動,你講完後,我再等待時機回覆;而傾聽也能讓對方感覺你有在接納任何內容,能夠嚴肅地對待自己,講話的人也比較能展現自我。傾聽是一種心靈上的平和,可以被運用在人與人的友善互動之間。

研究發現,主動積極的傾聽,可以幫助我們真正理解別人,當然,透過理解,也能改善彼此的關係,增加信任並減少衝突。而傾聽也是我們能提升溝通動機的開端。你能夠聽見別人的故事,然後再分享自己的故事,那會是多棒的連結。

而有幾件事情你可以放在心上:

第一點,傾聽並不容易,有時你得先把自己調整成開放的心態,以及願意接納別人的態度。第二點,你可以在心態上很專注,但不一定要盯著對方看。第三點,不只是知道對方講什麼,有時候也要知道對方為什麼沈默,情緒為什麼有所變化。第四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傾聽需要你練習,你要願意在人身上練習聽,而「聽」這件事也才能進入你自己的生活。

你喜歡聽別人說話嗎?還是你喜歡別人聽你說話?當然最好的互動還是─你懂得如何「聽」,但也懂得如何「分享」。

本文獲Pinsoul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闕士淵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