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宋太祖踢得贏貝克漢嗎?談「先射箭後畫靶」的足球「中國起源論」

難道宋太祖踢得贏貝克漢嗎?談「先射箭後畫靶」的足球「中國起源論」
Photo Credit: National Palace Museum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就算你能夠證明周口店的山頂洞人已經開始亂踢石頭,這事兒仍舊跟現代足球扯不上一點關係。

六月以來,世界盃足球賽踢得精彩火熱。但說句實在話,除了香港、澳門這幾個曾受到歐洲殖民文化影響的地方以外,中文世界的許多區域,跟這項賽事一直是挺有距離感的。在臺灣,我們每四年就要集體複習一次足球的越位規則;在中國,國家足球隊的慘烈戰績,也沒法讓老百姓燃起對這項運動的熱情。如果在臺北或上海的街邊,隨便做個問卷調查──就問問大家「你所知道的三個足球明星」吧,除了已經退休的貝克漢跟羅納度以外,大概還有一票人會把大空翼也給填進去。

總而言之,包括臺灣在內,很多地方的華人,跟足球的關係實在不怎麼密切。而四年一度的世界盃,通常也就是給平日跟足球不熟的哥兒們或姊妹們一個聚會喝酒瞎扯蛋的藉口。至於足球賽到底踢得怎麼樣,好像也不是有很多人真正在乎。

雖說中文世界跟足球運動並不十分親近,卻有一票莫名其妙的中國人,老是想代表中華文化來跟現代足球拉關係、套近乎。這幫人從很久以前就開始嚷嚷,說世界足球運動的源頭哪,應當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蹴鞠」。而這種足球的「中國起源論」,嚷到現在還沒完沒了。一直到前些日子,中國的新華社都還在繼續鼓吹這種莫名其妙的論調,更扯的是臺灣的傳媒也跟著照抄,記者連跑個研究機關問問學院裡的專業學者都懶,成了這種狗屁理論到處亂傳的幫兇,越看實在是越讓人倒彈。

嚴謹的學術研究跟閒嗑牙的街談巷議之間,要說有什麼明顯差距的話,很重要的就是一個「理」字,而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足球「中國起源論」,便體現了什麼叫做沒道理的瞎說。要拆解這個空殼子一樣的理論,用不上什麼專業,只消把這個理論的根據給找齊了,並且具備一點邏輯思考的能力,任誰都看得出來:「中國起源論」的證據基礎,到底是有多麼薄弱。

上個禮拜,The News Lens的作者馮奕達先生,已經在他的文章當中,為我們整理了足球運動在英格蘭的發展脈絡,並據此說明中國蹴鞠跟現代足球根本扯不著關係。這篇文章則打算從相反的方向來達到相同的目的──我們要正面槓上那些流傳甚廣的足球「中國起源論」,試著檢查這個理論的內容物都是些什麼玩意兒,並且進一步地評斷:這些說法究竟有沒有道理。

(推薦閱讀:拜託別再說「蹴鞠」是足球的祖先,而且你知道足球一開始其實是用手玩嗎?

一、

如果人們真的打算把足球的起源與演變歷程當做一個學術問題來研究的話,其實最關鍵的也就是兩件事情:邏輯跟證據。說得更直白點:任何人若想要證明中國蹴鞠真的是現代世界足球運動的源頭,就得拿出明確的理據,來闡明兩者之間的承啟關係。最少最少,你也必須找到一些旁證,並且試著從中建立一些讓人能夠信服的推論。

很遺憾的,足球的「中國起源論」搞了大半天,甭說是證據,就連邏輯通透的論述都少得可憐。以下,我們將從媒體新聞、「學術研究」、網路文章當中,找出幾個足球「中國起源論」的文例出來,當作討論的範本。當然,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你還可以找到更多鼓吹足球「中國起源論」的文章,但我想你很快會發現這麼做沒什麼意義可言──因為這些文章複製來複製去,說的根本都是同一套空話。

讓我們從最前面提到的那篇新華社新聞開始吧!這篇新聞稿的開頭和其他類似的文章一個樣,他們首先都會告訴你說:足球的「中國起源論」有大量的史料佐證(雖然這些史料都跟蹴鞠如何演變為現代足球不怎麼相干),有大批的「學者」支持(雖然這一票人所發表的文章沒有一篇能夠證明中國蹴鞠的西傳,詳後文)。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會強調FIFA(國際足球總會)的現任主席布拉特(Joseph Sepp Blatter)在2004年公開肯定中國的山東臨淄是世界足球起源地的事情──你看看,連洋人們的足球主席都幫咱們背書哪!這事兒鐵定假不了的,是吧是吧?

──見你個大頭鬼,讓我們先來看看這篇新聞稿都舉出了些什麼證據。這位記者跑去找到了一位山東臨淄的博物院院長,先讓他念了一大串索然無味的中國蹴鞠發展史,講來講去頂多說明了中國的蹴鞠運動本身博大精深好棒棒,卻跟蹴鞠的流傳與散布一點也沒有關係。而能夠證明蹴鞠西傳歐洲、成為世界足球之母的證據到底是什麼呢?新聞舉出了一個沒具名的「專家」,說是在13世紀末紀錄完成的古典名著《馬可‧波羅遊記》裡邊,有一句話叫做「中人蹴鞠於西地,蹴之以為樂。」

──哇靠,真是長見識了。現代歷史學者的意見大致認同馬可波羅的漢文能力根本有限,沒想到《馬可‧波羅遊記》在這幫人的眼裡竟然是用文言文寫出來的。實際上這個義大利人在東遊期間時常使用波斯語來描述他沿途所見風物,他在遊記裡面所表現出來的漢語知識則相當拙劣。[1] 我們光看這條資料,根本很難想像他會有辦法準確地用"cuju"(蹴鞠)來描述他所看到的「中國人踢球」等情事。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真有這麼一回事好了,難道一群中國人在「西地」(這到底是什麼鬼地方?)踢球踢得好開心,就能夠說是中國人的蹴鞠西傳歐洲、演化成西方足球運動的證據嗎?按照這種神邏輯,中國人在「西地」做的任何鳥事,都有可能是西方文化的源頭。梁山伯跟祝英台要是在阿富汗談起了戀愛,敢情也會有人跳出來說羅密歐與茱麗葉的莎翁故事,其實來自於偉大中國的啟蒙。這種莫名其妙的推理簡直是神經病,完全讓人找不著一點道理。更令人懷疑的是,我們把《馬可‧波羅遊記》的馮承鈞譯本翻過來翻過去,甭說是蹴鞠了,連個踢皮球的紀錄都沒看到,「中人蹴鞠於西地」的這條資料究竟何所從出,實在引人好奇。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