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你要提防每一個人。」昨日雅典,今日巴西——但願明天不會是台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座城市的經濟,過了數千年後,還是依賴著神殿、蘇格拉底等古文明、聖哲們硬撐。
「你要去搭地鐵嗎?那你得小心看緊錢包。」買完船票,櫃台小姐叮嚀我。
「嗯?」我歪著頭看她,滿腹疑問。
我在希臘雅典(Athens)。這一回,我交換到舉辦國際賽事活動後的城市啟示。
「我的意思是,雅典經濟很差,時常有人在地鐵遭竊,你要提防每一個人。」見我獨身一人,櫃台小姐忍不住補充。「唉!我真不願意對外國人這麼說我的城市,但這就是現實,無奈的現實。」
我踏上地鐵,瞪大眼睛左顧右盼,戰戰兢兢地。
人來人往,於是我想起在羅馬試驗過、理想的防竊方式-搭訕,主動在地鐵上與當地人對話。見證我們對話場景,若宵小真的出沒,會誤以為我與當地人同夥,多少會打消行竊搶劫的歹念。

與地鐵上的雅典青年閒聊,因為當地經濟病入膏肓,他們對未來非常悲觀。|作者提供
「你們,是雅典當地人嗎?」我對著坐在正對面的男孩們問。
「嗯,我們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不過我畢業後可能不會留在雅典,因為這裡完全不好找工作,前景堪憂。」左手邊的男孩回答。「自從雅典奧運過後,這幾年經濟狀況一直很不好,青年失業率超過50%以上。地鐵裡常常有人遭竊,所以你才會看到幾個地鐵站會有警察巡視出沒。」右邊的男孩補充。
但雅典奧運,已經是整整十年前的事了啊。
2004年,這座城市風風光光地舉辦奧運,渴望重返古希臘文明榮耀。然而,經濟彷彿在奧運落幕後一夕倒塌。象徵榮耀的桂冠,已不在希臘人頭上,好久好久。

經濟蕭條,雅典大街上許多精華店面乏人問津。|作者提供
經濟蕭條,反映於街道生活景象。一間又一間空屋招租著,據說已張貼兩三個月乏人問津。稱得上有人氣的幾條街道,大概就屬雅典著名景點、帕德嫩神殿外的觀光大街為首。萬萬沒想到,這座城市的經濟,過了數千年後,還是依賴著神殿、蘇格拉底等古文明、聖哲們硬撐。
但讓我更為訝異的是,這裡的服務業工作得比歐洲其他城市、國家來得晚。晚上11點鐘,賣著土耳其Kebab的速食店,店員持續不停切肉,卻皺著眉頭。她看起來好累,卻沒有時間喊累,只是想趕快把工作做完,一句話也不願對客人多說。

歐洲國家少見、營業至深夜的小販,在雅典現身。|作者提供
我想起西班牙友人W曾說,在西班牙,有些工作當地人即使失業,也不願意做。所以很多超時營業的雜貨店,都是中國人經營的。然而,在雅典,當地人並沒有選擇的空間。即使是不願意做的工作,也得硬著頭皮做完。那一夜,營業很晚的商店,工作超時的年輕人,一直讓我聯想到台灣。我終於明白之前讀到的許多文章,為什麼出現「台灣可能是下一個希臘」的論述了。
我一直以為,這是一座睡不飽的城市。但在待一段日子後,我發現,這是一座失眠很久的城市,雅典已然失眠十年。

一大清早卻不見生氣勃勃,雅典已失眠、失落十年之久。|作者提供
一場國際賽事與活動,究竟代表什麼意義,又帶來什麼樣的價值呢?最近在巴西打得火熱的世界盃足球賽,球場上的球星爭相為國家迎向光榮,場外的當地人卻買不起球賽觀戰,極大的貧富差距造成的社會問題,仍然消失在螢光幕前。即使當地人民再怎麼賣力嘶吼,渴求向政府求救,但那吶喊抗議聲,還是殘酷地埋沒在場內加油鼓舞聲中,悄然無息。
巴西證明自己有能力舉辦世界盃,卻沒有能力照顧好全體國民。這場國際盛事,熱鬧繁華的慶祝景象,說的是誰的故事?帶來的光榮,又有多少人真正感受、打從心底認同?
我一直以為,自從2010年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落幕後,市民們都能尊重植物生命,以家鄉生物多樣性為傲。但我錯了。當財閥任意砍樹、殘害生命,第一時間卻不見政府發聲譴責,我徹底失望了。其中一項心痛,即是回想到花博:「究竟4年前的台北花博,帶給我們什麼價值呢?」
即將到來的世大運、世界設計之都,我們準備好訴說這座城市的故事了嗎?我們想要對世界、對台北市民們,各別說些什麼呢?真正在說故事的,是全體的台北市民嗎?
離開雅典旅社前往巴士站時,老闆建議我坐計程車,路程不算遠,兩者差價並不會太多。「你搭地鐵還要轉車,行李大包小包過於醒目,會有遇到扒手的危險。」老闆叮嚀我,「不過你等一下上車,叫他在前面路口右轉,這樣他會以為你不是第一次到雅典,不會開車繞遠路、多賺你錢。」我謹記在心。
但我很難過。對外國人說這些話的雅典人,究竟是以什麼樣的複雜心情說出口呢?

希臘星空下的帕德嫩神殿依然震撼世人,但當代人卻已找不到昔日光榮。|作者提供
如果有一天我說,「今晚的星空很希臘」,那也許,不是讚美的形容詞。
願我們都能度過漫漫長夜,有一天真正以自己的城市為榮。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