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鹹海變沙漠,是21世紀最嚴重的生態災難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鹹海變沙漠,是21世紀最嚴重的生態災難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乾涸的鹹海成了一個大鹽庫,被風吹散的鹽分嚴重地污染附近的農田,而含鹽量極高的空氣也對周圍的居民健康產生了災難性的影響。

在哈薩克和烏茲別克之間,是鹹海的所在地,她曾經是全世界第四大的湖泊。為了灌溉農田,農民們毫無節制的抽取,讓過去捕魚業繁盛的大部分鹹海,如今成為一片貧瘠的沙漠。

Photo Credit: 維基百科 CC BY SA 2.0

1989年(左)與2008年(右)的鹹海,可見鹹海乾涸而消失的大塊面積。Photo Credit: 維基百科 CC BY SA 3.0

1960年代的鹹海仍是世界第4大湖泊,當時的面積約有68,116平方公里,如今卻僅存5,197平方公里,在過去的50年間,她的面積驟然減縮了90%。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風吹起鹹海乾涸湖底的鹽分與污染物,使得周邊只剩荒漠而不見翠綠植被。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鹹海的水源幾乎完全來自阿姆河和錫爾河,然而當地農民為了灌溉棉花及稻米等農作物,大量從鹹海的源頭抽取河水,使得使得流入三角洲以及鹹海的水嚴重減少,而蒸發的速度卻遠超過降雨、融雪及地下水的供給,造成鹹海水量逐漸減少、鹽度上升。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鹹海的變遷影響了氣候的變化,在鹹海一百公里之外的地方,成為了一片乾涸的沙漠。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當時的鹹海屬於前蘇聯政府管轄,政府深知農民過度抽取的後果,卻並未阻止。鹹海附近的農作物灌溉計劃開始於1940年代,蘇聯政府挖掘了很多巨大卻不防漏的運河,將鹹海中的水引入農田。專家估計,當時約有50%到75%的水是在運輸過程中被浪費的。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鹹海南部的居民,在過去是鹹海湖床的井裡打起得來不易的井水。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1980年代後期,鹹海過低的水位將她自己分裂成兩個部份:北邊的小鹹海與南邊的大鹹海,而鹹海水面下降的速度達到了歷史的頂峰,平均一年下降89公分,使得湖水鹽度上升,而附近地區也開始面臨各種嚴峻的環境問題。

到了2007年,南邊的大鹹海又分裂成較深的西湖與較淺的東湖,以及一個小而獨立的湖灣。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鹹海地區歷史上曾經繁盛的捕魚業,如今只剩下被遺棄的漁船殘骸孤獨在荒漠之中長達數十年,見證著鹹海變荒漠的滄桑。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蘇聯政府隱瞞了鹹海的慘狀數十年,直到1985年,總理戈巴契夫才揭露這項環境慘劇。然而1991年前蘇聯解體,鹹海分別歸屬新成立的哈薩克與烏茲別克所擁有,因而停止了前蘇聯的大計畫:將遠方西伯利亞的河流引入鹹海。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曾經是鹹海最大港的穆伊納克,如今只剩廢棄的船隻停泊。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鹹海上曾經繁盛的船運業也因而停擺,因為湖水退離得離北邊的阿拉爾斯克(Aralsk)和南邊的穆伊納克(Moynak)等主要港口越來越遠,使得接通港都的水道越建越長,維護起來太過昂貴。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過去的鹹海漁業繁盛,如今只剩少數漁夫有辛勤工作的機會。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鹹海的乾涸導致了嚴重的後果,源頭河水的流量嚴重減少,使得營養沉積物難以到達鹹海邊的溼地,湖水的鹽度也不斷提高。鹹海中魚類產卵和攝食地點也因湖泊面積減少而消失,魚群種類從32種減少到6種。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在1960年仍興盛的漁業活動,到了1980年代中已幾乎停滯,6萬個工作機會也隨之消失。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湖中留存下來的黑海比目魚,是1970年代引進的鹹水魚,但到了2003年,牠們也從南邊的湖泊消失,因為鹽度已經超過每公升70公克,是一般海水鹽度的兩倍。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因鹽分與風沙的侵襲,鹹海附近的部分區域也成為了廢墟。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乾枯的鹹海露出了大面積的湖底,風把鹽份與有毒物質吹往人群聚居的地區,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而就連距離鹹海100公里外的地區,氣候都因為鹹海的乾涸而劇烈變化,不僅夏熱冬冷,降雨也減少,旱災變得更頻繁。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鹹海周邊的居民,在惡劣的環境中努力生活著。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地下水的水位隨著湖水乾涸而下降,加劇了鹹海附近地區的沙漠化,曾經蒼翠繁茂的地方,到了1990年代中期,只剩下能忍耐含鹽土壤與惡劣乾旱的鹽生植物與旱生植物還在掙扎,原生的哺乳動物和鳥類物種數也只剩一半。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乾涸的鹹海成了一個大鹽庫,被風吹散的鹽分嚴重地污染附近的農田,而含鹽量極高的空氣也對周圍的居民健康產生了災難性的影響,許多居民因此患上了呼吸道疾病、喉部與食道癌以及消化問題,而肝、腎、眼睛的疾病也很普遍。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鹹海附近的人民幾乎活在沙漠之中;生態專家預測,如果鹹海問題不得到根本解決,鹹海將於2020年左右完全乾涸。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鹹海南邊的阿姆河三角洲,曾是該地區人口最稠密、經濟與生態重要性最高的區域,如今納裡的居民卻必須與來自5百公里外鹹海湖床的鹽、沙塵與污染物共同生活。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大壩正在建造著,它或許能維持鹹海的狀況不至於惡化,卻無法讓她恢復原來的面貌。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