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孩子作惡也許毫無由來,但有其意義

孩子作惡也許毫無由來,但有其意義
Photo Credit: NEIL MUNNS / EPA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每個人小時候都會有作惡的念頭,有些念頭是無由來的,或是當下解釋不了的。我們作過惡,所以知道惡的可怕。

文︰本

比起欣賞小孩子「天真無邪」的一面,我更傾向於窺探「孩子之惡」,這並不是要推向贊同「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的討論,只是我認為在小孩子的身上,的確存在比我們更接近「人的原型」的特質,至少這些特質是顯露在他們的行為上,而非被壓抑下來。一種未被規範與約束的純粹。

每個人小時候都會有作惡的念頭,有些念頭是無由來的,或是當下解釋不了的——就像王良和在《魚咒》當中描述的一個肢解鬥魚的血腥場面︰「我輕輕在牠的身上劃上許多個縱橫交錯的十字,就像母親切魷魚的做法,哪吒透明昌亮的肉一小粒一小粒的給我刮下來了,一滴血都沒流。」

這種沒由來的殘虐動物行為可能你也有過,即使是一隻蝸牛、一條蚯蚓,抑或在搬運食物時無辜走過你面前的一隻渺小螞蟻。當然,上述的小說情節我們還較容易理解,只要把它放在整個故事脈絡當中,我們或許可以把主角的行為理解為對母親的反抗,以哪吒「削骨還父,削肉還母」的神話原型給它解釋。

然而,有些情況就像忽爾「著魔」一樣,回過神來已經幹出了那種事——就像王良和在《降身》之中描述的「被邪童上身」的情節︰

力衡把手放到木樁上,抓著繩圈,把繩圈提到木樁外。然後,他站起來。……力衡看得有點目眩,他覺得自己和金鋒金輝一起,坐在大木輪上,在海上浮著轉著,直到看到大木輪越漂越遠。……這時候,一個浪湧至,大木輪一側,金輝和金鋒就滑到海裡。(作者按︰力衡把繫著大木輪與木樁的繩子鬆掉,讓站在大木輪上的金鋒和金輝被大浪牽下去)

或許我們必須深入孩子的潛意識才能解釋那種「根源性的惡」。河合隼雄在他的著作《孩子與惡》中淺談到這種「根源惡」︰

這種重「惡魔的悄悄話」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聽到過……我們需要充分地認識到,「惡」過了分寸就具有無法挽回的破壞性……過後回想起來,自己做的事情毫無辯解的餘地,人也就是這樣被懊喪、悔恨的心情擊垮的。明白了這一點,才能在關鍵時刻,站穩腳跟,守住自己的底線。

按他的說法,他相信「惡」是有其意義的,而不是奧古斯丁所言的「惡是善的缺乏」。「惡的意義」在於它的二義性,就如「破壞與創造」的一體兩面一樣。孩子需要「自立」,「反抗父母」就是其必然的過程,我們必須摧毀「父親」這根支撐著童年的支柱才能踏進另一個世界(而這也解釋了父子矛盾的必然宿命),而任何「反抗」的行為都會被社會定義為惡,這是社會的規範。

河合舉了「盜火的普羅米修斯」作為「偷竊」與「自立」的原型,普羅米修斯將火種從天界偷下來,授予給人類,於是人類終於能夠自立,不需再茹毛飲血。然而從宙斯的角度來看,盜火犯下了彌天大罪,是「惡」,所以祂把普羅米修斯綁在高加索山上,讓一隻巨鷹不停啄食他的肝。

成長從不是一帆風順,也不是一個美麗的童話,當中必然包括各種齷齪、暴力、血腥而又難以啟齒的事情。我們作過惡,所以知道惡的可怕,我們把這些「惡的餘果」纍纍的繫在心上,來提醒自己不去重蹈覆轍,也不讓惡漫無止境地擴大。

延伸閱讀︰

  • 《孩子與惡》河合隼雄著,李靜譯
  • 《魚咒》王良和著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此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王陽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