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創意書院畢業生專訪】文浩賢︰惜物拾遺,堅持手藝

【創意書院畢業生專訪】文浩賢︰惜物拾遺,堅持手藝
Photo Credit: 陳小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Hofi為了創作畢業作品《不可方物館》,花上一年時間,不停收集物件,隨時隨地,見到別人遺下/遺棄的東西就會執拾。

學院裡另有一門陶瓷課,課任老師尹麗娟老師(Annie)同樣對物件非常執著。曾經有份功課,要做一套杯碟,殊不簡單——陶泥本來有機,搓泥拉坯會遇到不少變化,遇到空氣又會收縮,乾透後款式又未必合適,上釉又得等待燒好,才知道是否理想的顏色。如果那套杯碟經歷了那麼多事情,大家仍然可以湊合仍然天造地設,已屬前世今生命中注定,那確實是一些無法解釋的緣份,想不到經歷上這麼多變化那麼多化學作用,想不到最後仍然能在一起。Hofi為著這番說話非常感動,一個老師能對陶具有那麼詩意的想法。Hofi認為Annie細膩通透安靜,為人與作品如出一轍,留在她身邊學習,感覺好安穩好滿足。

手藝的堅持

從老師的教導,體認到物件與人安靜美麗的扣連,感性的領悟,創作作品猶需要理性的態度,對嚴謹手工的追求配合,不怕緩慢的浸淫,惜物並不只屬心態,還需身體力行。一如《不可方物館》,細密齊整的紀錄,具條理的展示方式。就讀浸大時,Hofi曾經到德國交流一年,在馬克思的故鄉特里爾(Trier),小鎮裡的設計大學不是主攻服裝,反而能夠放心嘗試不同的設計媒介。在那裡修讀了一個針織課程,「好像時光倒流20年」,學校裡的「牛龜電腦」,聲稱用上30年,軟件過時,再備不少古舊的織布機,手動搖梭。

在香港只要在電腦輸入指令就會自動編織,如今需要一行一行編織,又要控制好力度,如果力度不合會皺起、鬆散甚至穿不過去,織成一塊布已經非常厲害。還原基本步的學習,香港教育系統非常缺乏。「他們每天都如常使用落後設備,我明白其實只是香港太方便,我們接收時裝資訊、我們集合大小品牌在尖沙咀、我們有齊全時裝雜誌,在德國要到比較大的市鎮才有較多雜誌選擇,這裡(特里爾)沒有什麼,不過他們的手工與態度很好。」

交流課程尾聲,成品拍照前一天,Hofi發現自己的服裝功課、設計中某些部份反覆去做仍未稱身,有礙款式外觀,心裡驚慌,立即前往面書求救,問問從前念時裝設計的同學如何是好,大家迅速提供解決方法:遮遮掩掩應付拍照,或立即將款式改成簡單一點,全屬即食即用方法,沒有採納,幸好最後改造及時完成。同一課程有個來自小鎮的女同學,發現服裝功課不外露的口袋無法穿戴順暢,也是拍照前一天發現,當晚通宵尋求辦法將整個口袋拆開重造。「他們非常認真非常嚴謹,完全希望追求直到最好,他們好想知道問題如何解決。要是我,要是香港一般學生,一定置之不理。」深刻的自愧不如。

R1-04120-00272
Photo Credit: 陳小望

知行合一的珍惜,談何容易——對物件的感知,平實的手藝,敏感的洞察,細膩溫婉的堅持。不難理解,Hofi說他喜歡岩井俊二《四月物語》與《情書》,在創作、日常生活與情感世界裡,舉凡尋常,都是彌足珍貴,說不透但取之不盡的溫柔,獨自一人也不再孤單。

創意書院畢業生專訪系列︰

演出及展覽介紹

借純真博物館
Jerald Kwan

Hofi邀請本地作家方太初、劇場人袁曉珊、音樂人袁梓烈及錄像製作團隊Forbidden Colors合作,以文學、劇場、音樂及錄像回應其服裝系列《純真博物館》——訴說一個關於思念遙遠身影的故事,並將於艺鵠及九龍城書節以詩、多媒體劇場演出、展覽及講座方式,重現服裝系列。

展覽《借純真博物館》
地點︰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14樓艺鵠
日期︰11月11日及11月12日
時間︰12:00-19:00

多媒體演出《借純真博物館》
地點︰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14樓艺鵠
日期及時間︰(11月11日)20:30, 22:00
      (11月12日)19:00, 21:00
表演約長45分鐘,《借純真博物館》將以自由定價的方式讓觀眾捐獻以支持演出開支。
詳情︰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07897779635878/
報名留座︰http://bit.ly/2f9Aic6

九龍城書節活動
展覽《借純真博物館》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圖書館(九龍聯合道135號)
日期及時間︰(12月3日)12:00-20:30
      (12月4日)13:30-19:30
環境演出及講座詳情容後公布,可參考︰http://kowlooncitybookfair.creativehk.edu.hk/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周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