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有了月亮杯何必要棉條?它可以用10年而且真的「零觸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年10月底,網友聯署通過「鬆綁月亮杯法規」的提案。原本在台灣被列為二級醫療器材的月亮杯,最快在11月底前便能在臺灣合法買到。
今年10月底,「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上的「月亮杯比照衛生棉條合法網購」提案通過聯署。原本在臺灣被列為二級醫療器材,而沒有廠商願意代理、進口的月亮杯,最快在11月底前將發出第一張合法進口月亮杯的執照。
月亮杯是什麼?能吃嗎?

圖表製作:關鍵評論網 Nelly Wu
月亮杯是用軟矽膠做成的杯狀容器,可以放入陰道,盛接經血,跟衛生棉、衛生棉條有一樣的功用。
在歐美國家,月亮杯早在80年前就已經出現,而且在超市就購買得到,無奈臺灣把月亮杯列為第二級醫療用品,因為申請法規繁複,一直沒有廠商願意代理、進口。
去年,號稱「棉條教主」、重視臺灣女性衛生用品狀況的凡妮莎,發起「自製月亮杯」的群眾募資,短短3個月,募集了將近1000萬。
月亮杯的形狀五花八門,有漏斗狀的、有長得像杯子的、有可以摺疊隨身攜帶的。而去年在臺灣募資成功的月亮杯,設計成會讓人少女心大爆發的花苞狀。
花苞處可以凹進去,當成擋板,避免取出月亮杯的時候,經血不小心從杯緣流出來。
等等,你剛剛是說,國外女生都把杯子塞進陰道?這樣處女膜怎麼辦?

圖表製作:關鍵評論網 Nelly Wu
雖然「處女膜」3個字聽起來,很像氣球之類的,聽起來好像一碰就破,但事實上,處女膜不是膜!處女膜只是位在陰道入口的黏膜皺摺(簡單來說就是一團肉),中間本來就有一個洞,好讓經血流出來。
臉紅紅報導,處女膜還有各種不同的型態與樣子,不是所有人第一次性行為都會痛,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流血。
況且,月亮杯跟我們穿的褲子、衣服一樣,也有分S、M、L、XL等不同Size。就算是國外符合歐美女性體型的月亮杯,最高也不超過6公分、杯緣直徑不到5公分。
而去年在臺灣募資成功的月亮杯,特別依據臺灣女性的身型設計,做出了只有高爾夫球大小、甚至小熊軟糖大小的月亮杯。
再加上,月亮杯是軟矽膠,可以任意捏小,你要它多小,它就多小!如果只是因為沒來由的害怕,就放棄能讓你在經期時舒適到升天的月亮杯,只能說太可惜啦!
我衛生棉用得好好的,幹嘛還要多買一種?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這次找來了4位選手:衛生棉、布衛生棉、衛生棉條、月亮杯,從「使用便利度」、「舒適度」、「使用壽命」、「環保程度」、「CP值」等幾個方面來比較一下,到底誰能擄獲女人的芳心。

圖表製作:關鍵評論網 Nelly Wu
使用方法上,外用的衛生棉、布衛生棉的確比較好上手,但只要經過練習,也可以快速放好月亮杯。

醫師建議,無論是經期第幾天、不管月經量多量少,為了避免感染,衛生棉最好至少2-3小時換一次,而衛生棉條跟月亮杯,因為直接放在體內,不容易造成濕黏,所以不容易成為細菌的溫床,再加上它們擁有傳說中「海量」的吸血、裝血能力,因此可以在體內放更久。
甚至有許多網友都分享,除了血量最多的經期第二天,月亮杯需要搭配護墊使用,其餘的日子單用月量杯一天只要換2次就可以了(早上醒來換一次、晚上睡覺第二次)!但醫師仍然提醒,無論任何月經產品,最好都不要使用超過6小時。

因為衛生棉跟衛生棉條都是用完就丟,它們的壽命就只有跟你親密接觸的那幾小時啦,而布衛生棉只要好好使用(不要隨便丟到洗衣機裡亂攪!),據說能夠用到5年,但最厲害的還是月亮杯,好好保護的話,一個可以用10年!

李奧納多說我們要愛護地球,而這4種女性生理用品中,最不環保的就是衛生棉,不僅是一次性用品,還製造大量的垃圾。棉條因為體積小,又能撐比較久,垃圾量比衛生棉稍微少一點,但也是一次性用品。此外,衛生棉和棉條上也可能含有除味、漂白、增加吸收能力的化學藥劑。
而布衛生棉的材質,雖能降低環境汙染,但是布衛生棉就像衣服一樣,每次用過後都要浸泡、清洗、晾乾,所以使用布衛生棉的人一天就要用掉好幾個,而沒有時間每天清洗的人,更得買上好幾組輪流替換。2-5年換一次,以來經40年算下來,也需要用到8-40組。
而月亮杯因為只需要用清水清洗、經期結束後再用熱水消毒,只要在有乾淨洗手臺的地方,一個就可以用整天,並連續使用5-10年,可以說是垃圾量最少的生理期用品。

談到舒適度,仔細想想,衛生棉真的「用得好好的」嗎?大家一定都有過月經來時下體濕濕黏黏、睡覺側漏、垃圾桶發臭的痛苦經驗吧?(更痛苦的是,花了一堆錢買廣告中說防側漏的超強品牌,結果都是騙人的!)
因為月亮杯和衛生棉條會直接堵住陰道口,所以再也不用擔心月經漏出來,而且洗溫泉、玩水、游泳都可以用!
把東西塞進身體裡,不會有異物感嗎?
由於陰道的神奇構造,只要把月亮杯放好放滿,真的可以達到「零觸感」。
根據知乎的介紹,因為陰道各段末梢神經分布不同,在陰道外段1/3富含神經纖維,這也是為什麼剛放入月經杯或棉條的時候,會有嚴重的異物感,但這時,只要將月經杯或棉條再往陰道內部推,就能放到內段2/3,這一段只有極少的神經末梢分布,所以痛覺與觸覺都不敏感,這也就是月亮杯、棉條該放的位置。
但棉條多了一條棉線,好讓你拉出來,許多網友表示,這條線有時候會不小心沾到尿尿。
此外,棉條如果使用不當,甚至會引起休克。1980年,美國發生814起因為使用衛生棉條而引起「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d,簡稱TSS)的案例。
這814名患者因為不了解自己的月經流量,選用了吸收力太好的棉條,使陰道環境過於乾燥,導致陰道被磨破受傷,此時常見於人體表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就從傷口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造成TSS,嚴重甚至會致死。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