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蝠中不知蝠!發現「台灣蝙蝠俠」隱身台北市

身在蝠中不知蝠!發現「台灣蝙蝠俠」隱身台北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知道蝙蝠是茲卡與登革熱的解方嗎?你知道蝙蝠是人類賴以維生的物種嗎?蝙蝠身上還有預防中風、心臟病以及長壽的秘密,牠不僅是帝王穿在身上的吉祥物,還在當代科學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現在許多國家都爭相將牠們供養起來⋯⋯

14298522208_42235e75c3_c
左:蝙蝠俠劇照取自網路。

台北市的廟宇中隱藏著蝙蝠俠?!拍攝照片的萬華文史/生態導覽員徐昭龍笑稱:「如果從創作時間來看,是不是可以學韓國人說『蝙蝠俠是我們的』?不然大家都只知道美國蝙蝠俠,我們寺廟中的『蝙蝠俠』卻沒太多人認識、去發現,半毛版稅也拿不到。」

本尊實為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研究員的徐昭龍,拋出蝙蝠俠做梗的原因,其實是為了推廣蝙蝠保育的重要性。為了蝙蝠,他什麼都豁出去了,不但放下研究員身段親上一線,還捲起袖子、拿起大聲公,用雙腳一步一步帶領大眾遊覽古蹟順便認識蝙蝠。

「保育蝙蝠非常難推,第一牠不可愛,第二大家對牠的印象比較負面,但是從文化上來看,牠們千年來早就在我們信仰膜拜的殿堂上,像蝙蝠俠一樣暗中偷偷地俯視、保護我們。」不僅如此,他說,古代帝王龍袍上都繡有蝙蝠,如果不是高高在上的吉祥物,誰敢將牠繡上龍袍?恐怕九族都不夠誅。

吸血鬼?一根攪拌棒就飽了

除了印象負面之外,一般人對蝙蝠的想像也多半獵奇,例如萬聖節到了,就聯想到吸血鬼。為什麼西洋會有吸血鬼的傳說?徐昭龍說,歐洲人去到中美洲之後,發現那裡的蝙蝠會吸血,但真相只有一個——牠們並非真的吸血,而是「舐血」、用舔的。

「而且不像電影裡的吸血鬼一樣把人抽乾,大概一根咖啡攪拌湯匙的血量就飽了,根本不用擔心牠們把血喝乾。」他說,地球上哺乳類大概5,600多種,蝙蝠就有1,200多種,但只有3種是舐血蝙蝠,且全部面臨很大的生存威脅,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就會通通消失。

「因此看見蝙蝠不用尖叫,我們不但遇不到舐血蝙蝠,連專家都快找不到牠們。」原來,2004年美國本來要發明一種藥,因為科學家發現舐血蝙蝠口水中含有一種抗凝血物質,可預防中風、心臟病,但一直沒有上市,正是因為中南美熱帶雨林過度開發,加上當地人對蝙蝠並不友善,造成牠們瀕臨滅絕。亦即蝙蝠的瀕危,也葬送了你我健康的機會。

別冒險!遊蝙蝠洞會遇上龜殼花

至於台灣對蝙蝠的獵奇,則多半來自於旅遊與媒體報導。尤其早期媒體大吹「蝙蝠洞探險」,將之捧成熱門景點,可是蝙蝠白天需要睡覺,受人為干擾之後,很多蝙蝠受不了就消失了。甚至2007年還曾發生遊客火燒蝙蝠洞事件,造成數千蝙蝠葬生火窟。這些不尊重生態的旅遊方式,已經導致許多自然棲所一一消失。

圖片20

圖片_7

如今在澳洲,多半都會立「禁止進入蝙蝠洞」的牌子;在美國,「打擾蝙蝠睡覺」依某些州的州法是要罰緩的,以每隻蝙蝠1,000塊美金計算,看看洞穴中有多少隻蝙蝠,來決定你的罰金;而在台灣,蝙蝠研究學者也不建議民眾涉險。

「因為蝙蝠洞探險的這個『險』字,可不是好玩的,而是真的很危險。第一,洞裡昏暗、地面又坎坷不平,不慎跌倒可能頭破血流;第二,蝙蝠洞有很多大便,白白的都發霉了,有些人去了回家發高燒,檢查後發現原來是肺部感染了很多菌絲;第三,全台蝙蝠洞幾乎都可以看到龜殼花,若進去感覺臉上碰到冰冰涼涼的東西,應該就是牠。」

蝙蝠是未來星際旅行的答案?

蝙蝠是非常特別的動物,在台灣的山區,過冬的蝙蝠全身會結滿冰珠,牠們的體溫可以從度冬的零下攝氏10度,到受驚擾後會將體溫升到活動所需的約40度高,體溫變化可以上下50度:「我們一般人類很難容許自己體溫上下5度,所以想像未來移民外太空的旅行中,假如人類也可以學蝙蝠冷凍起來,就能節省很多食物。」他笑稱。

一般而言,動物體型越大可以活越久、體型越小活越短,蝙蝠平均壽命是20-30年,導致醫學上,很多人都想研究牠的「長壽之道」,畢竟相對於18世紀歐洲男性平均壽命來說(30歲左右),個頭這麼小又如此長壽的動物十分稀奇。

圖片_8
左:冬天蝙蝠身上佈滿冰珠。右:泰國蝙蝠糞一公斤竟然要價高達500台幣。

徐昭龍還赴各國考察過,他發現在泰國當地,蝙蝠糞天然肥一公斤居然要價500台幣。「這麼貴,泰國當然搶著把蝙蝠留起來好好供養,泰國蝙蝠洞都屬於政府的,據泰國友人說,每年從蝙蝠獲得的稅收可以高達100多萬美金。」

茲卡病媒退散!友善蝙蝠屋高高掛

隨著生態觀念的進步,如今國際間對蝙蝠已經比較友善了,有人願意在城市裡、在住家環境周邊讓蝙蝠一起居住。像歐洲推行在屋頂下面做蝙蝠屋,甚至荷蘭政府部門打算建造更多蝙蝠屋來幫忙除蟲。現在美國控制茲卡病媒的傳播,也提出靠蝙蝠的說法。

圖片_9
荷蘭有計畫地建造更多蝙蝠屋。(Terrence Lee 拍攝)
圖片_10
左:上方磚牆縫隙住了90隻蝙蝠。右:有的蝙蝠會住進冷氣機裡。

在台灣,除了野外的蝙蝠洞,在我們熟悉的環境裡,蝙蝠比較常見於校園,像圖片上方磚牆縫隙,就住了大概90隻。在都會區,則比較常見躲在住宅的冷氣機裡。「台灣是很有人情味的地方,有些人知道蝙蝠住在他家冷氣裡,就不開冷氣了。如果大家都這樣做的話,整個夏天應該可以省下可觀的電費。」

另外,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持續在關心的,還有嘉義的高頭蝠,因為牠們的動向很難追蹤,牠們像候鳥一樣,分布很廣,從巴基斯坦一直到台灣,但不少高頭蝠選擇到台灣生寶寶,等寶寶長大會飛後,入冬前又再度離去,連國外的研究者都相當驚喜。以前民間看到這樣的狀況,都會用煙燻或水攻驅趕,現在當地社區已經改變態度,轉而保護這些高頭蝠的「育嬰床」,好讓牠們順利生養小蝠、順利帶著台灣的兒女們繼續移徙的旅程。

圖片_11
校園、公園常見的蒲葵,棲息著許多高頭蝠。

澳門十字公園也高掛蝙蝠屋了,他們的蝙蝠屋來自台灣;後來台北的青年公園也開始試掛,希望用蝙蝠來控制病媒蚊。徐昭龍說:「不久之前,在我們小時候那個年代,似乎蝙蝠滿多的、登革熱卻滿少的,你能想像我們身邊常見的東亞家蝠,體重大概4-6公克,可是一夜至少可以吃1200隻蚊子嗎?過去登革熱並不氾濫,也許是這個原因。」

蝙蝠是人類賴以維生的物種,現在你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