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Sam Altman的野望:現在讓他接接Y Combinator會不會太早?

Sam Altman的野望:現在讓他接接Y Combinator會不會太早?
Sam Altman|Photo Credit: TechCrunch @ 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有時候想想這些問題,覺得相當遙遠,但矽谷的發展,常常改變我對未來時間量度的看法。也許PG一直是對的,讓年輕人早點接手,美好的未來會來得更快。

文: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我一直覺得Sam Altman太早接Y Combinator了。但矽谷畢竟還是矽谷,未來世界做事的道理,豈是我們凡人可以參透的。

Y Combinator(矽谷圈內人和圈外觀察家簡稱YC)這幾年異軍突起,打破許多矽谷創業和投資的傳統,很有一統江湖的味道。單看YC出來的這些十億美金估值的所謂獨角獸,就知道YC的威力。YC有AirbnbDropboxStripe等共十一家的獨角獸,而YC之外的加速育成中心,沒有產出一個獨角獸,美國有一半的加速育成中心連產出一個創投出資的公司都沒有。YC這種一家獨霸的現象,是標準的冪次法則(Power Law)分佈曲線。

YC每年兩次的Demo Day發表會,不但是矽谷盛事,更是YC收成日。幾個月時間內,進YC的公司,估值從統一價一百七十萬美金,提升到平均一千萬美金。YC不只是收成旗下公司估值的提升,更收成創投網路。現在矽谷的創投沒有一家敢得罪YC,YC的合夥人來跟你討個人情,要個幫忙,創投不敢不給。不給的話,YC就不讓你來發表會,沒法參加YC的Demo Day,就是和下一個獨角獸絕緣。而且YC手上有一本創投生死帳,人情往來帳目,清清楚楚。曾經有一個創投,因為把發表會的入場券私下借給別人,四年來一直被YC封殺,不得其門而入。YC記仇呀。

但YC的模式和創投是共生共長的。傳統創投有錢,但對輔導創業家無能為力,而且受制於投資人的壓力,也不能一頭投入風險很大的非常早期新創事業。Andreessen Horowitz這新型態的創投試圖改變作法,顧用了很多專家,讓他們旗下公司可以隨時諮詢。但他們還是創投,他們可以弄A輪、B輪,甚至是C輪的投資,但對推動年輕人創業的工作,還是不行。推動年輕人創業,是我尊稱為「矽谷青年導師」的Paul Graham,所發展出來的了不起事業。

Paul Graham:學生不該創業、MBA對創業沒幫助......真的嗎?

Paul Graham,人稱PG,是英國出生,但在美國長大的電腦博士。他和朋友在哈佛博士班時一起弄了個網站,後來被Yahoo用近五千萬美金的估值買下,而發了財。PG是典型的nerd,有空的時候,不是看書,就是修他開發的程式語言。發財後,他開始在網路上寫文章,開始寫他創業的經驗和他對這世界的觀察,PG博覽群書,又思考深入,很快就有許多人追看他的文章。「矽谷青年導師」是這樣一字一句地寫出他的追隨者。

2005年,PG回哈佛給電腦社演講,他的講稿〈How to Start a Startup〉,後來變成創業圈的「獨立宣言」,人人必讀必背。演講中,他對學生說,如果你要募款,要找有錢的創業家募比較好,他們還可以給你意見。突然,他發現所有的聽眾怎麼都用很奇怪的眼神看他。台上的這位大叔,你不正是有錢的創業家?

PG擔心在座的學生,每個人都把企劃書寄給他看。但「惡夢」並沒發生,反而是他動了做一個不一樣創投的念頭。PG的老婆Jessica Livingston,是華爾街出身,彼時也正準備到創投上班。PG痛恨創投,給了Livingston許多的意見,希望她作個不一樣的創投。意見這麼多,為什麼不自己做做看?兩個念頭、兩股力量相激,YC就此誕生。

PG的〈How to Start a Startup〉、Eric Ries的《Lean Startup》和Steve Blank的《The Four Steps to the Epiphany》,並稱創業家必讀經典。這三者,同時形成現代矽谷創業的標準作業程序:自力自強、產出最低可行產品(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快速取得客戶回饋意見、更改產品、成長再成長。

但書人人會讀,話人人會講,如果會複誦這道理,就可以創業成功,YC也就沒什麼特別的地方了。我教創業課四年了,重複PG的話,講授YC的道理也四年了,學生創業連個鬼影也沒有。我用己身經驗,可以見證YC有多了不起。

Paul Graham
Paul Graham|Photo Credit: Dave Thomas @ Flickr CC BY 2.0

YC了不起在那裡?

YC的合夥人都是PG所帶出來、創業成功的年輕人,他們經營的YC不但有技術能力,而且都有實戰經驗,不是創投那幫嘴砲王的胡說八道。這是PG的功勞。但許多的創業育成中心,也是創業家用實戰經驗教導出來,為什麼他們比不上YC?

我的觀察是這樣的。這世上的人口分佈裡,能幹矽谷這種startup創業的(不是做小生意創業那種),就這麼多比例了,YC在PG的經營下,變成一個大磁石,把這類人都吸走了。要能在矽谷走跳,能力要強,而且絕對多數都要技術能力強,這條件就已經把一大半人口給刪掉了。而且這些人裡,你還要像animal一樣才能成就一些事。PG說的像animal一樣的人(這話不是罵人的話),大概就是我們說的「毅力」。死纏爛打、不輕言放棄、專注、追求完美等等,都屬於像animal一樣的人才有的特質。

這樣的人鳳毛麟角。在以前的世界,這樣的人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像Bill Gates。但他們多半要有點運氣,如果沒有帶點運氣,他們也許也人生成功,但不會是創業成功。而且這些人,分得很散,也不一定有機會接觸到創業的機會,自然也就不會變成Mark Zuckerber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