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組織的「故障門」:醫院並不喜歡那些沒有罹患重大疾病的人

組織的「故障門」:醫院並不喜歡那些沒有罹患重大疾病的人
Photo Credit: Jason Eppink @ 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確保這些「故障門」不會左右公司,資深經理人必須確信整個組織、成員與各部門,都能將火力集中在最大市場占有率的產品、服務與消費者身上。除此之外,還必須指派最有能力的人找到明天的生財之道。

文:傑佛瑞.克拉姆斯(Jeffrey A. Krames)

……各行各業都有它的「故障門」,有一大堆錯誤的方向、政策、程序與方法,在強調與獎勵錯誤的行為,懲罰或抑制正確的行為。

不合理的酬薪機制

在八○年代中期,杜拉克越來越不認同美國企業的作法。企業執行長薪水成長的幅度,根據杜拉克的說法,是「完完全全地失控」。企業執行長的薪水高達好幾百萬美金,還可額外領取股票選擇權,而這一切卻跟他們公司的表現無關,同時還有數以萬計的員工遭到資遣。

杜拉克認為股票選擇權是獎勵錯誤成效的短視作法,因為這樣是在誘使經理人只看今天不顧未來;公司股價的表現,不應該成為企業執行長薪酬給付標準的主要考量。

企業執行長的薪水是基層員工的數百倍以上,杜拉克認為這是可憎的;日本一般企業執行長和基層員工的薪資差距,通常不會超過四十倍。杜拉克因此開始譴責這些曾讓他深入研究超過四十年的機構;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杜拉克開始將注意力轉向非營利組織,並且擔任好幾年非營利組織的顧問。雖然他對企業界三流、貪婪執行長的抨擊是一針見血,可惜這些批評就如同蚊子叮一樣,沒產生多少效果。

美國企業在八○年代經歷了一段轉型期。企業界不得不在這關鍵的十年放低身段,企圖在好幾年劇烈的熊市、持續性的衰退、產油國的出口禁令,以及在利率比天高、長期維持在百分之二十的惡劣環境中,逐步贏回它們的競爭力。

然而有些企業像是奇異電器(GE),卻在八○年代採取攻擊性的策略,不計任何代價要從谷底翻升,把公司徹底「翻修」了一次——削減管理層級,史無前例地大量遣散員工。

除此以外,金額高達數十億美金的購併案,其中多數屬敵意購併,杜拉克聲稱這會產生另一個嚴重的問題。這些購併案對牽涉在內的企業而言,傷害通常比利益來得多。最糟糕的,還是當資遣員工的數量不斷在創紀錄時,執行長的薪酬卻像沖天炮一樣持續攀升。在一九七○到一九九○這二十年間,企業執行長的薪酬成長了將近四倍,然而一般員工的薪資水準,卻只隨著通貨膨脹率微調,呈牛步成長。在杜拉克眼中,這些現象可說是毫無道理可言;杜拉克可是第一位認為,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而不是負擔,後者可是在杜拉克之前,普遍流傳的經營寶典。

這些針對貪婪所提出的尖銳控訴,是杜拉克從第一本商業書籍起,就一直推崇的傑佛遜式理想。「這在道德上或是對社會群體而言,都是不可原諒的。」杜拉克如此記載著,同時認為執行長的薪酬應該以一般員工的二十倍為限;不然的話「我們將為此付出慘痛代價,」杜拉克對此警告,並進一步認為這些差勁的行為真是「企業資本主義的失敗」。對杜拉克而言,企業本身也已經成為一道「故障門」了。

正確運用80/20法則

從不畏懼為所當為的杜拉克,自此將他全部的精力轉向非營利組織,不論是教會、大學或是其他的教育機構、醫療以及社區服務、專注於慈善與服務性質的團體,甚至是女童子軍,通通成為杜拉克熱切期待的客戶。「為大專院校與教會提供創新思考的顧問工作,這一點我還做得蠻多的。」杜拉克這樣跟我說。

不過,教會跟大專院校的管理卻不是最嚴重的挑戰;根據杜拉克的說法,醫院才是擁有最多「故障門」的機構。「容我這麼說,最困難的管理工作,其實發生在醫院裡面。」

他接著解釋,醫院只有在面對性命垂危的病人時,才會有像樣的表現。他說:「醫院並不喜歡那些沒有罹患重大疾病的人。」他又補充道,如果一位老婦人的心臟在半夜三點停止跳動,整層樓的護士能夠在短短幾分鐘內組成團隊趕緊搶救。但是除了處理性命垂危的急救狀況,醫院其他時候的表現可說是「亂沒章法的」。

「醫院並不喜歡那些沒有罹患重大疾病的人」,這又是另一個經典的杜拉克語錄。對大多數受了點小傷、卻必須在急診室等候許久的病人而言,杜拉克這句話是一針見血。「醫院喜歡危機,它們的運作結構本來就是在因應危急狀況,只不過百分之八十的病人卻不是處於危急狀態……所以醫院有百分之八十的機會,表現不佳。」

杜拉克針對醫院提出的百分之八十學說,逼使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檢視企業。80/20法則,也就是一家公司百分之八十的生意是來自百分之二十的顧客,已經是個被過度使用、廣為人知的老生常談。不過,杜拉克以不同觀點重新架構80/20法則——一個行業為什麼只為少數客戶而運作,使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所有企業立基的基本假設跟策略。

其中一個關鍵的想法,就是不要任何事當作理所當然。舉例而言,把注意力放在規模較小、尚未開發的市場區隔時,有時反而會因此產生意想不到的收益。杜拉克鼓勵經理人不但要多多關照公司的客戶,同時也要特別注意「非客戶」的部分。

當代企業在這一方面表現最好的例子,是NutriSystem這家塑身公司。這間公司在九○年代苦苦掙扎,在二○○○年初明確釐清它的策略焦點之前,還曾經改名兩次。不過它的營業額在二○○六年成長了167%(達五.六八億美金),營業收入與淨收入則成長將近三倍。

該公司有如此亮眼的表現,是因為它注意到同行忽略的男性塑身市場,儘管男性只占市場的五分之一。該公司的執行長就宣稱,他們證明了男性有塑身市場,雖然長期遭塑身公司忽視,但這個市場卻是讓NutriSystem翻身的大好機會。不過,這家公司可也沒忽略他們的核心客戶(女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