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法擬修正:研擬原住民、原居民參與經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民代表在會中分享生活在國家公園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包括國家公園內復育瀕臨絕種物種造成大量繁殖,對住民的生活造成嚴重干擾;再者,禁止狩獵漁撈,造成傳統文化消失;政府行政管理限制頻繁,居民賴以居住的百年房屋礙於管制法規無法修繕,只能任其頹圮。
(中央社)
營建署主秘陳貞蓉昨日(11日)表示,營建署正研議國家公園法修正草案,原住居民與原住民的行為將依其性質排除在禁限制行為之外,也將提供當地原住居民與原住民參與國家公園經營管理的管道。
民進黨立委周春米、吳思瑤、賴瑞隆、楊曜等人下午召開「國家公園法施行半世紀總體檢」公聽會,周春米辦公室晚間發布新聞稿表示,國家公園制度及法規對於原住民既有狩獵、採集文化的漠視,甚至限制當地原有住民的原有經濟活動,也使得包括馬告國家公園面臨遲遲無法掛牌運作的窘境。
周春米說,國家公園法立法已近半個世紀,過猶不及的法律規定與執法態度,都讓國家公園與當地原有住民之間產生嚴重的緊張關係,墾丁國家公園甚至與核三廠、三軍聯訓基地齊名,被當地居民形容是「三害之一」,這是設立之初始料未及。

居民代表在會中分享生活在國家公園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包括國家公園內復育瀕臨絕種物種造成大量繁殖,如梅花鹿、彌猴等,已對於住民的生活造成嚴重干擾;再者,禁止狩獵漁撈,造成傳統文化消失;政府行政管理讓居民詬病如政府拆古蹟,只為建行政中心、居民賴以居住的百年房屋礙於管制法規無法修繕,只能任其頹圮。
與會的營建署主任秘書陳貞蓉表示,營建署目前正研議國家公園法修正草案,將就原住民權益部分與原民會進行協商。目前所提的國家公園法草案中,原住居民與原住民的行為將依其性質排除在禁限制行為之外,也將提供當地原住居民與原住民參與國家公園經營管理的管道。
她說:現行國家公園法對於園區內私有土地本有「得以徵收」的規定,但目前缺乏相關經費,未來將考慮比照國土計畫法的方式,國家公園將收取相關費用並設置基金以支付相關補償費用。
陳貞蓉進一步表示,國家公園法經營管理目前是採取分級分類的方式進行,也在國家公園計畫中依據國家公園不同的類型及特性,進行不同的經營管理,而且還會每5年進行通盤檢討,這些都已經納入目前的修正草案中。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