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確實,共和黨這次贏了總統、贏了兩院,跟太平洋某島國的新政府狀況有點像,以前ACA都共和黨人在照三餐噴的,好了現在輪到你們當家,就看看可以端出什麼比ACA更好更有效更符合美國價值的健康政策方案吧!
文:葉明叡(美國Emory University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生)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在選前的發言曾表示,若他當選,就任第一天(day one)要做的事情當中,就包括要求國會全面廢除歐巴馬健保(a full repeal of Obamacare),也就是《病患保護及可負擔醫療法》(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簡稱ACA)。這個在2010年通過的法案可說是歐巴馬(Barack Obama)任內最主要政績,若說將來歷史會記載,第一件事是他是首位非裔美國人總統,第二件事大概就是他是首位在美國建立(某種意義上)全民健康照護涵蓋(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制度的總統吧!
但這法案卻也是許多共和黨人及保守派公民的心頭之恨,他們認為此法大大限制了人民的自由和利益,從2010年通過到現在,許多州政府已經狀告聯邦政府多次ACA違憲,自然,這會成為川普訴諸的主要政見之一。如今,川普當選了,在第一天他可以如何對ACA下手呢?眾人驚懼之下,學術期刊《健康事務》(Health Affairs)的部落格非常有效率地刊出一篇Timothy Jost寫的安撫人心的評論文章,以下摘要給讀者參考。
附帶說明:ACA雖然常翻譯為歐巴馬「健保」,但它和台灣的「全民健保」在各種意義上都是截然不同的東西。ACA沒有創造出公營保險人如台灣健保署,它只是要求所有個人都必須從市場上購買健康保險,五十人以上公司雇主都必須幫員工買健康保險,參與政府建立的平台「健康保險交易市場」(Health Insurance Marketplace)的保險公司則必須提供可負擔的、給付內容符合基本要求的保單選項給民眾選購。
簡言之,它是在私有健康保險市場的既有架構下進行管制,並提供部分誘因來促成市場中買賣方行為改變。(不過說實在的,這部法案真的有夠複雜的……聽說有九百多頁是要逼死誰,這裡只能非常簡要介紹)
快速解答
首先,川普政府(the Trump Administration)若要國會「全面廢除ACA」,則必須通過參議院的辯論程序,稱為filibuster,這是個非常花時間的程序,而民主黨人現有席次也可以有效阻止這個廢除案。
其次,ACA本身雖是一個法案,但其實內含有許多不同層面的管制和制度改革,像是多個法案包裹在一起,一般保守派公民最討厭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尤其是強制納保的部份),其他還有很多與民眾保險選擇無關的制度改革,包括與原有體系如老人醫療(Medicare)的整合,若真要全面廢除,會牽扯到現行健康照護體系的眾多面向,這也是非常花時間的工程。
拆除ACA的選項
現有最快選項似乎是依循2015年共和黨在兩院提出的「協調立法」(reconciliation legislation),此類立法可以避開參議院的filibuster程序,只需要簡易多數決即可通過,有利於行政部門介入有爭議的預算及稅收案。在當時,此案雖在兩院通過,但被歐巴馬總統使用否決權擋下。
現在循此模式,川普政府可以快速廢除ACA當中與政府收入和支出有直接關係的條文,如前面說強制個人和強制雇主購買保險;其中的誘因機制的補貼;138%聯邦貧窮線以下人口的老年健保補助(the expansion of Medicaid coverage);專門針對富人抽來補助ACA的凱迪拉克稅……這些正是大家最討厭的部分。
至於ACA當中偏向制度改革的部分,如規定保險公司不可以用個人病史(preexisting condition)當作排除納保條款;年度及一生自付上限(caps on annual and lifetime dollar limits)等等,因為他們並不影響政府收入支出,故無法用此策略加以廢除。但Jost認為,若前部分廢除,這部分不廢(無法廢),會更嚴重扭曲保險市場,不見得是大家想要的。
替代ACA的方案
依據2015那次「協調立法」,國會預算局預估廢除ACA會增加兩千多萬無健康保險人口(uninsured),那川普政府會用什麼東西來替代他要拆掉的ACA呢?川普提過他要推動「健康儲蓄帳戶」(health savings accounts, HSAs)的減稅及補貼方案,讓大家都買得起健保。
Timothy Jost評估此法的確可能會有利於稅繳比較多的富有民眾,但對於原本ACA最可以幫上忙的那些中低階層民眾而言,他們的低收入根本就繳不了多少稅了,要減稅也是白搭。也有共和黨人提過,透過「定額稅金抵免」(fixed dollar tax credits),來補貼中低收入者,不過Timothy Jost認為此法幫助人們負擔健保的效果遠低於ACA現制。

總統個人可介入程度
即便不與國會或其他方合作,川普本人其實可以透過總統擁有的行政手段,在不更動任何現行法令或是作業規則的狀況下有效癱瘓ACA,例如(以下為原文摘要整理):
- 更換負責ACA相關業務的單位首長、把業務單位減編,製造施政空窗(implementation vacuum);
- 暫緩歐巴馬總統現在使用行政手段在推動的業務,讓「健康保險交易市場」的保險公司不堪虧損而一一退出;
- 寬鬆解釋ACA部分條文(section 1332),讓各州政府可以輕易選擇退出ACA;
- 在2017年需要更新時結束兒童健保計畫(The Children’s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
- 現在進行中的控告ACA的法案,川普政府選擇不繼續辯護,讓原告方(也就是不想實行健保的各州政府)獲勝;
- 不再繼續為將避孕項目納入ACA辯護,讓最會「教小孩」的團體爽一下;
- 更長遠而言,川普任內可能有機會指派數名大法官,他可指派保守大法官把ACA殺得屁滾尿流。
「剩下的,就是共和黨的事了」
這句話不是我講的,是作者Timothy Jost本人的原意。確實,共和黨這次贏了總統、贏了兩院,跟太平洋某島國的新政府狀況有點像,以前ACA都共和黨人在照三餐噴的,好了現在輪到你們當家,就看看可以端出什麼比ACA更好更有效更符合美國價值的健康政策方案吧!
至於,以上跟台灣有什麼關係?呃…不然就先當作知識的趣味好了,增加對於健康政策的多元想像之類,畢竟實際上,我們有很多的方案、設計,其實都是跟美國學過來的。美國這超巨大、又超不單一的健康制度,可比擬得上希臘神話中的凱米拉(Chimaera),雖然常被自嘲是已開發國家唯一沒有完整公共健康體系、又是支出最高的國家,但它確實提供了一個可以恣意伸展、嘗試新東西的空間。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