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的世代:好名聲傳播得很快,誤解和批評卻也可能如洪水猛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民眾著急不已,看著圍繞病人卻無動作的護理師們大罵:「你們怎麼不快點?搬啊!搬啊!!急救室這麼點距離!應該很容易吧!」。邊罵邊錄影,然後影片上傳到爆料社團。瞬間,整個醫院官方臉書都被炸了。上千則憤怒的留言,刷滿了整個頁面。
緹娜正在病房裡打病歷,旁邊很熟的護理師「惠惠」移開病房內患者訂閱的報紙,驚呼了一聲:「哇!」
緹娜抬頭:「甚麼東西?」順著看過去,惠惠指著報紙上一張照片,照片中是一張「手臂上長了耳朵」的照片。
好奇再看,原來是一則醫學新知報導。
好事傳千里
只見新聞以斗大的標題寫著:「醫師在他手臂上種植耳朵,新的醫學時代到來了」,尤其是那新聞的圖片,令人不住多看兩眼。
惠惠說:「好厲害啊!現在醫學已經進步到這樣了!」緹娜歪頭微笑:「是很厲害啦...可是,這算新知嗎?我記得好像之前鶴仙就有做過這樣的手術了。」
賀教授,高瘦碩長,一副仙風道骨樣,遠遠看走路像用飄的,外科學長們的都稱作「賀仙」「鶴仙」。
惠惠說:「甚麼?真的嗎?」在網路上一查,果然查到有關院裡醫師使用組織擴張器重建修復全耳移植手術的文獻,且早在2006年就已經發表。

緹娜說:「不止唷!這當年還是刊登在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雜誌,那是整型外科界最頂尖的期刊耶!約莫就是⋯⋯整形外科論文的《Nature雜誌 》等級吧!那個病人早就完整移植好了。」
惠惠驚訝:「哇!這麼厲害的人在我們醫院?怎麼都不知道??」緹娜笑笑答道:「鶴仙本來就很低調啊!但我們這裡的整形科真的很強!強到沒話說,是世界等級的唷!」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然而同樣是網路,就在兩天前,緹娜卻也因為關於網路的事情,結結實實上了堂課。
緹娜進入外科,身為一個努力圓夢的小小住院醫師,她很高興的記錄著自己的生活。各種開刀的趣事啦、治療的感動⋯⋯等等。慢慢的也累積了一些按讚數。
她上頭的學長:妥哥,是個非常討厭網路的傢伙。妥哥自己的臉書空蕩蕩,很妙的是,身為總醫師的他,還掌管著醫院官方臉書的帳密,三不五時要去看一下有沒有網友回文。
妥哥大罵:「那些網友齁⋯⋯超無聊的!我都不想管這些回文甚麼的!」
緹娜:「學長,不是這麼說,現在是多管溝通的年代,網友們有不懂、誤解的,除了看診之外,很容易自己上網亂查被誤導。嚇壞自己不說,還被三教九流的直銷或是心靈營養師騙了,那就不好了。」
妥哥瞪她:「學妹我看你很閒嘛!醫師沒事都在發文,是想要做廣告行銷?告訴妳啦!醫師就是不行做這些啦!乖乖做好妳的本分少在那邊發言!」
結果過兩天後,醫院發生了事件。
急診門口外有路倒,民眾慌張跑進急診要求醫護人員外出急救,但沒有搬運病患使用的長背板,雖然護理師上前看過沒大礙,但還是得電話叫救護車,由救護車上專業的急救人員搬運進急診。
這麼簡單的事情,卻被民眾大大的誤解了。民眾著急不已,看著圍繞病人卻無動作的護理師們大罵:「你們怎麼不快點?搬啊!搬啊!!急救室這麼點距離!應該很容易吧!」。邊罵邊錄影,然後影片上傳到爆料社團。瞬間,整個醫院官方臉書都被炸了;上千則憤怒的留言,刷滿了整個頁面。
妥哥邊拉下網頁頁面,邊哀號:「怎麼會這樣?所有網友都在亂罵一通!不回話也罵!回話也罵!」
緹娜問:「學長,你回了甚麼?」
妥哥轉過手機,緹娜一看只覺得頭暈。妥哥可能怒氣上來,把他平常開刀房內那種外科醫師特有的任性跟壞脾氣都表露無遺。
他回在「置頂」區:「該次事件中如有人員責任及賠償問題,一併處理」。
難怪會炸啊⋯⋯
網路可以是助力、也可以是阻力
緹娜問惠惠:「你覺得,醫師,或者說,醫院,該不該特別經營所謂的臉書、或你叫做網路品牌?」
惠惠枕著下巴說:「嗯⋯⋯不可以吧?」
「那麼,像學長這樣,視網路經營為畏途,然後一旦有了公關危機要處理,怎麼辦?」
惠惠:「那就⋯⋯等到有危機的時候再說?」
緹娜笑笑,換了一個方式講:「如果現在病人到診間看診,醫師是不是該知無不言?這樣,是一對一的溝通。那網路,是不是一對多的溝通呢?」惠惠點頭。
緹娜接著問:「如果,這也是一種溝通,那是等到有危急狀況了才開始溝通?還是平常就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基礎?良好的溝通管道?」
「那還是平常就有在溝通比較好」惠惠答道。
緹娜接下去解釋:「網路經營就是這樣的,醫師在網路上如果只是衛教程度的解說,無妨。但如果是線上問診,就還是要請病人真的去找醫師面對面看診,畢竟很多細節,是要親眼見到了才能確定的。再來,就是關於品牌建立,是否要廣告的問題了。很多醫師會把自己苦心研究的成果,侷限在學術的領域內發表,但卻忘了可以跟一般民眾介紹,這其實很可惜。其實這不用太妄自菲薄,大方的說沒關係啊!」
惠惠:「對阿!像這次如果不是你講,我還不知道我們醫院有這麼厲害的技術呢!而且還早了十年!」
緹娜:「品牌啦⋯⋯網路啦⋯⋯都只是方法,但有這麼卓越的技術、聲滿國際,都還只是白色巨塔頂尖上少數人知道,更是要好好把它廣為發揚跟傳承下去。」
惠惠:「真的,我覺得超驕傲的。」
外科是實力論英雄的地方,沒有甚麼會局限的了想拓展的心。新技術、新儀器、甚至連新的溝通領域,開放的心胸,海納百川,網路可以是世界各地專家切磋的平台。
本文經Lisa Liu小劉醫師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