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災食品進口怎麼管?歐美中韓台一次看清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1年發生福島核災時,許多國家禁止進口日本食品,尤其針對福島與周邊地區。五年過去了,現在各國對於日本產品進口禁令已有所改變,本文一次完整梳理歐盟、美國、韓國、中國與台灣的法令現況與檢驗標準。
今年(2016)11月,衛福部針對放寬日本食品進口限制,在11月12-14日三天間密集舉辦10場日本食品輸臺公聽會,並在會中提出擬定未來放寬限制的措施。使得日本食品安全議題,再次成為焦點。
2011年福島核災發生時,許多國家在當時都發佈日本產品進口禁令,而在經過五年後,現在各國對日本產品的禁令大多已經改變。以下列出比較台灣、韓國、中國、美國與歐盟各國,目前對日本產品的進口管制情形。
福島縣 | 福島周邊四縣:群馬、栃木、茨城、千葉 | 其他都縣府 | |
台灣 |
|
|
|
韓國 |
|
|
|
中國 |
|
|
|
美國 |
|
|
|
歐盟 |
|
|
|
從上表可看出目前進口限制最嚴格的是中國,其次是台灣與韓國,大抵上福島與周邊四縣的產品都禁止進口。其他區域產品需附上輻射檢測證明或產地證明,而某些特定產品禁止進口。
以韓國為例,群馬、栃木、茨城、千葉、宮城跟岩手等縣的菠菜、茶葉、菇類、部分魚類等禁止進口;山梨、青森、埼玉、長野、靜岡等縣的菇類也在禁止進口之列。
美國則是與日本同步,只要日本解除不可上市禁令的產品,就可以輸入美國。歐盟則是不禁止進口,但是需附輻射檢測證明。
衛福部在這次公聽會上,也提出擬定開放的措施。下表比較現在對日本進口食品管制的措施,與衛福部擬定的第一階段開放措施。
福島 | 福島周邊四線 | 其他都縣府 | |
現行措施 |
|
|
|
擬定第一階段開放措施 |
|
|
|
以上述比較來看,台灣未來第一階段的放寬措施,福島縣產品仍是全部禁止進口,而福島周邊四縣則是從全面禁止,改為允許特定產品進口。這樣的擬定措施,還是比美國與歐盟嚴格,但變得比中國與韓國寬鬆。
各國檢驗標準,台灣相對完整
以下進一步來看,各國對食品內放射性核種含量的限制,目前各國都是檢測放射性的銫與碘為主。
以下第一張表是比較各國放射性銫的標準,表中數值是銫134與銫137合計量(Caesium-137+Caesium-134)的檢測上限,單位是貝克/公斤(Bq/kg)。
銫 | 乳品 | 嬰兒食品 | 其他食品 | 液態食品 |
台灣 | 50 | 50 | 100 | 10 |
美國 | 1200 | 1200 | 1200 | 未規範 |
歐盟 | 370 | 370 | 600 | 未規範 |
歐盟 (針對日本) | 50 | 50 | 未規範 | 未規範 |
韓國 | 100 | 100 | 100 | 未規範 |
韓國 (針對日本) | 50 | 50 | 100 | 10 |
中國 | 330 | 未規範 | 90-800 (依種類不同) | 未規範 |
日本 | 50 | 50 | 100 | 10 |
第二張表是比較碘131(Iodine-131)的標準各國標準,單位是貝克/公斤(Bq/kg)。
碘 | 乳品 | 嬰兒食品 | 其他食品 | 液態食品 |
台灣 | 50 | 55 | 100 | 未規範 |
美國 | 170 | 170 | 170 | 未規範 |
歐盟 | 500 | 150 | 2000 | 500 |
韓國 | 100 | 100 | 300 | 未規範 |
中國 | 33 | 未規範 | 89-470 (依種類不同) | 未規範 |
日本 | 未規範 | 未規範 | 未規範 | 未規範 |
以上述兩張表,台灣的檢測標準,確實在各國中是相對規範較完整,而且嚴格地。
從上述資料中,儘管台灣在相關規範上相對嚴格,但民眾仍對政府的沒有信心,且在2015年時還曾發生,日本產品被進口商更改產地標籤蒙混過關的事件,更讓民眾無法相信政府的執行力。這樣的情形,背後反應著諸多問題,包含政府執行人力不足、惡質商人唯利是圖、恐慌不實訊息的流竄等等,也都是現在許多議題所要面對的難題。
延伸閱讀:
- 「輻射食品」該不該入台?先了解事情本質,才不會陷入恐慌
- 首場日本食物輸台公聽會:核污染食物疑慮引發衝突
- 綠執政13縣市發聯合聲明 農委會主委:日本食品進口,我一定會吃
- 日核災地區產品擬解禁 嘉市率先通過禁止進口連署提案
- 闢謠!輻射污染環境,謠言污染網路:驗證福島核災魚類病變謠言
參考資料:
- 衛福部公聽會簡報與QA
- 美國FDA進口警告99-33號
- 2016一月歐盟重新規範日本產品進口與檢驗標準
- 世界各國對日本產品進口規範-日本農林水產省2016/10/13
- 衛福部各國食品輻射檢驗標準
- 日本食品輻射檢驗標準
- 中國食品輻射檢驗標準
核稿編輯:楊之瑜
【圖解】Dyson全球灰塵研究:台灣人愛用吸塵器、毒理醫學專家招名威教授公開最佳除塵利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進一步探索台灣民眾對灰塵的認知,並找出最有效的除塵掃具,Dyson在全球灰塵研究中首次納入台灣市場調查,並委託毒理醫學專家招名威教授,透過實驗找出除塵效果最好家用秘器。
國內疫情再度升溫,民眾再度回到居家隔離的生活。談到落實防疫,確實的整潔打掃絕對是必要;然而,如何才能有效率的掃除空間中的灰塵?且層出不窮的灰塵究竟從何而來?為了進一步探索台灣民眾對灰塵的認知,並且找出最有效的除塵掃具,知名科技品牌Dyson在全球灰塵研究中首次納入台灣市場調查,並委託毒理醫學專家招名威教授,透過實驗找出除塵效果最好家用秘器。
Dyson最新灰塵研究報告:64%台灣愛用吸塵器高於全球平均
為了暸解全球消費者對於灰塵的認知,並從中洞察出消費者打掃習慣、提供居家清潔最佳解方,今年2月Dyson於全球33個國家展開「灰塵研究」,收集超過三萬份有效問卷,統計出全球民眾對灰塵的認知程度。本研究更首次納入台灣,針對台灣民眾對灰塵的認知、打掃行為以及打掃工具等展開調查。

本次灰塵研究,主要可分成三大部分調查結果:
- 灰塵認知:調查發現逾七成民眾知道居家灰塵量與健康有強烈關係,但多數不清楚灰塵的組成。有三成的台灣民眾認為灰塵的主要成分是沙子與土壤,但事實上,灰塵是由多種潛在過敏原的混合物,其中最主要來自塵蟎的分泌物、排泄物、蟲卵或屍體等。此外,近七成台灣民眾認知塵蟎會引起過敏及其他疾病,然而,民眾並不清楚「塵蟎排泄物」才是引起過敏的主因而非「塵蟎」本身。在調查結果中,民眾不止對「塵蟎排泄物」才是灰塵的主要成分感到驚訝,且僅有三成民眾知道「塵蟎排泄物」會引發過敏(32%)或氣喘(33%)。
- 打掃工具:依據台灣灰塵研究數據,以抹布(濕/乾)為打掃工具者最多(77%及66%);接續為掃把(65%)與吸塵器(64%)。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市場有64%的家庭使用吸塵器作為主要打掃工具,高過全球的統計數據(59%)。
- 打掃習慣/行為:有過半數(56%)台灣民眾的日常打掃頻率為每週至少打掃1次。疫情影響下,32%的台灣民眾增加打掃頻率,顯示人們意識到疫情間保持健康環境的重要性,也有助於提升居家的舒適度。
最新實驗證明,吸塵器的除塵效果大於濕抹布、乾抹布、掃把
為瞭解不同打掃工具的除塵效果,Dyson進一步委託毒理醫學專家招名威教授執行實驗,針對居家常見的打掃方式,如使用濕抹布、乾抹布、掃把、吸塵器等工具,觀察不同打掃方式能有效清除的灰塵與細菌數量。

詳細說明實驗方式如下:
- 取樣環境:某戶親子家庭的客廳/臥室
- 實驗流程:分別採用
- 只用濕抹布擦拭
- 乾抹布 + 濕抹布各擦拭1次
- 掃把 + 濕抹布掃1次再擦拭1次
- 吸塵器 +濕抹布吸1次再擦拭1次
- 只用吸塵器清潔
針對不同打掃工具蒐集打掃前與打掃後的地板細菌,並運用「ATP冷光即時細菌檢測儀」進行細菌量分析,進行Before/After比較,找出清潔效果最好的清潔方式。實驗結果如下表:

招名威教授也補充:「實驗結果發現,臥室相對而言較為密閉且少開窗,濕度較高,因此含有 740 CFU/mL的細菌量,比客廳的411 CFU/mL高出一倍。」進一步觀察清潔效果,則可發現:
「效果最好的是吸塵器,能去除75~90%的細菌量;若只單純使用濕抹布,只能消除35~40%的細菌。」
另外,招名威教授也強調:「實驗結果發現,使用吸塵器、又再用濕抹布擦拭後,清潔效果竟然只剩下57~73%;若選擇使用濕抹布進行打掃,可在清掃前先確定抹布和水是乾淨無菌的,才能避免又把髒污帶回到地板上。」由此可見,在無嚴重的污漬情況下,單只針對灰塵,使用吸塵器打掃環境就能提供最潔淨的清潔效果,無需讓手碰觸灰塵,也不用擔心揚塵與灰塵透過濕抹布擴散到其他區域,完成居家整潔,事半功倍。
毒理醫學專家推薦:Dyson V12、V15無線吸塵器
招名威教授說明,台灣氣候容易孳生「塵蟎」、積累「塵蟎排泄物」,加上疫情影響,居家時間變長,應選擇強力打掃工具,並提升打掃頻率,才能有效改善環境品質。例如「Dyson V12 Detect Slim™輕量智慧無線吸塵器」及「V15 Detect™智慧無線吸塵器」皆具備智慧雷射軟質碳纖維滾筒吸頭,綠色雷射光能清楚照射吸頭前方區域,讓灰塵陰影與地板形成明顯對比,讓平時看不見的微塵也能瞬間現形。
此外,Dyson V12及V15吸塵器還搭載「壓電式聲學感應技術」,每秒可測量高達15,000次通過入氣口的塵粒數量,並將顆粒震動轉換為接收訊號,測量吸入灰塵的體積與數量,在自動模式下,能根據偵測到的灰塵數量與濃度自動調整吸力,維持長效續航力。
不只能偵測灰塵濃度,還可透過「視覺化分類統計功能」,計算並偵測吸入灰塵的數量及大小,並將統計數據直接顯示於LCD螢幕之中,幫助消費者理解居家灰塵處成,包括:過敏原和花粉、微細灰塵、塵蟎和細砂、跳蚤及糖粉等,進而決定最適合的清潔頻率與需要加強清掃的重點區域,讓清潔的過程更加科學化與系統化。
更棒的是,讓消費者感到頭痛的頭髮纏繞問題,Dyson也提供有效解法。Dyson V12及V15吸塵器採用無纏結科技,可輕鬆將毛髮甩入集塵筒內,避免纏繞的情況發生,減輕打掃負擔。
招名威教授也建議,不只要追求有效除塵,最好還能選購預防「二次汙染」的掃具用品,讓灰塵無所遁形、還原居家健康舒適環境。
Dyson吸塵器皆配有全機密封與多重過濾系統,「Dyson V15 Detect™ Absolute Extra無線吸塵器」,不只配備上述功能,更進階加強「全機密封HEPA過濾系統及HEPA濾網」,可捕捉99.97%小至PM0.1的超細懸浮微粒、花粉和過敏原,將吸入機器與集塵桶內的汙染物牢牢鎖住並過濾,最終只排出潔淨的空氣,避免含汙染物的廢氣在清潔過程中造成室內空氣的二次汙染。

讓灰塵無所遁形的打掃利器!專家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