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除了牛仔式的自由貿易,台灣經濟也要有公平貿易的想像——而ISDS恐怕不是我們的答案

除了牛仔式的自由貿易,台灣經濟也要有公平貿易的想像——而ISDS恐怕不是我們的答案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ISDS吸引來的外人投資,都是那些因為環境、土地使用法規的限制,或者最低工資的調整,就「不符經濟效益」,無法有「合理可預期的利益」,而動輒要透過ISDS求償的企業,ISDS反而會是台灣產業轉型的慢性毒藥。

文:黃泰然 (美國史丹佛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

美國大選落幕,川普(Donald Trump)出乎眾人意料地擊敗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成為新任總統。反對自由貿易和全球化,一直是川普的競選主軸。而一般也認為,今年二月簽訂,歐巴馬視為任內重要政績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在川普當選後,幾乎已經確定么折。不過,這次的大選中,不僅川普反對TPP,擔任國務卿時曾推動TPP的希拉蕊也頻頻撇清關係。

事實上,如同《紐約時報》所觀察,這次美國總統大選的特色之一就是兩黨的候選人,都不願意為TPP這個自由貿易協定辯護。何以台灣政商界過去認為加入勢在必行的TPP,以及拚經濟的唯一解的自由貿易,不僅在大選兩面都不討好,甚至成為希拉蕊痛失「鏽帶」(Rusty Belt)從而敗選的原因? 而美國國內TPP的爭論,特別是過去對「投資人對地主國爭端解決機制」(Investor State Dispute Settlement,ISDS)的疑慮,對台灣產業又有何啟示?

美國大選中兩面失據的TPP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在1989年生效後,許多美國人(特別是勞動階級的白人)未蒙其利,卻切身感受到產業外移、失業、工作待遇惡化的全球化苦果。川普在大選中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與否決TPP的主張,對這些選民很有吸引力。事實也證明,賓州、俄亥俄州、密西根州、威斯康辛州、愛荷華州,這條因為全球自由貿易下而去工業化的「鏽帶」,雖然一向都支持民主黨,但在這次大選卻紛紛翻盤,成為川普入主白宮的通道。

雖然這次大選許多民調錯得離譜(大多認為希拉蕊會輕騎過關),但是年中一份由研究機構所做的民調,其實已預示了自由貿易議題在這次大選的重要性。該份民調中,多數美國選民認為自由貿易「弊大於利」:川普的支持者近七成對自由貿易並無好感,而民主黨的選民也是弊大於利者為多(49% v. 45%)。

美國人民對自由貿易的不信任,反應了八零年代以來,去管制、拚經濟的自由貿易修辭,在政治光暈上的褪色。許多人不再相信「凡是對通用有利的政策,就是對美國有利」。切身的體驗,讓許多美國中產階級驚覺自由貿易去管制下的比較利益法則,肥了資本家的荷包,卻瘦了他們的阮囊。事實上,自1974年以來,儘管美國實質生產力的增長了八成,但是中位數的薪資僅僅成長了11%,中產階級的工作大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臨時性、非典型的就業。

民主黨對中產階級的不滿不是沒有察覺。在黨內初選的時候,反對TPP的桑德斯(Bernie Sanders)就主張保障開發中國家的勞工權益的「公平貿易」,而非任憑跨國資本為所欲為的「自由貿易」,才是美國經濟發展的正道。

面對黨內初選對手的步步進逼,希拉蕊雖然在國務卿任內推動TPP,還曾一度表示TPP是自由貿易協定的「最高標準」(gold standard),但在去年也一反過去立場,表示TPP最後的談判結果,並不符合她心目中創造工作機會且提高美國工人待遇的理想標準。今年八月,希拉蕊在密西根的底特律城的演講又再次強調她不只現在反對TPP,當選以後一樣也會反對。但是,許多美國的論者,還是認為希拉蕊當選後,就會支持「修改版」的TPP。而川普在九月份的總統辯論,也沒有放過希拉蕊在TPP立場上的出爾反爾。

何以TPP在美國如此不討好?尤其,TPP不是就勞動與環境設有專章?歐巴馬不是一再強調TPP能改善開發中國家的環境與勞工待遇(特別是馬來西亞、越南、墨西哥),讓美國勞工在全球市場公平競爭嗎?為何得不到美國勞工的支持,甚至引起許多環保、勞工團體、以及民主黨內左派人士批評?

首先,美國(曾經)的中產階級對多邊自由貿易協定早有疑慮,而TPP談判過程中,只有少數業界代表能夠參與,實無助於他們的信賴。根據《華盛頓郵報》的整理,為美國談判代表提供「技術意見」的28個委員會,85%的委員來自於工商界或貿易協會,其中化學製藥、金融服務、智慧財產、紡織衣飾等15個委員會,全部都是業界代表。反對TPP甚力的民主黨參議員伊莉莎白.華倫(Elizabeth Warren,知名美國破產法與商法學者,曾任教哈佛法學院)抨擊TPP是跨國大企業操弄規則,圖利自己的產物:「在那密室裡,才沒有人真正在意環境與人權的保護。日復一日的會議,我們的官方談判代表,除了坐在一旁大企業代表的耳語外,他們什麼也聽不到!」

其次,TPP關於環境與勞動的規範,多仍停留在原則性的宣示,缺乏有效的機制確保其落實。對於未落實環境與勞動約定的締約國,勞工和環保團體沒有當事人適格,只有其他的締約國可以提起仲裁。但是,即使許多環保團體指證歷歷,美國過去不曾因為其他國家違反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環境保護的約定,提出過仲裁。至於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中的勞動權益,美國過去也僅有在2014年對瓜地馬拉提出過仲裁

因此,儘管TPP明文要求締約國必須立法保障勞工結社以及制定最低基本薪資,但是大部份評論者都是等閒視之,反而認為美國與越南、馬來西亞、汶萊另外簽署,將美國關稅減免與渠等勞動規範的立法掛勾的「一致性計畫」(consistency plan)才是觀察重點。不過,因為美國並沒有與墨西哥簽訂「一致性計畫」,而越南又有五年的緩衝期,在以美國勞工利益為優先的考量下,美國工會代表仍然反對

投資人對地主國爭端解決機制:外國投資人的御用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