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組實習心得】常覺自己「還遠遠不夠」,但奇妙的是TNL的氛圍從不會讓我真的灰心

【影音組實習心得】常覺自己「還遠遠不夠」,但奇妙的是TNL的氛圍從不會讓我真的灰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我眼中,Video team的大家都是貪心的──在極有限的時間內,盡最大的努力去貪求嘗試和創新。常常花費了功夫,只為了多加入一段有意義的畫面、再試一個動畫特效,或實驗一種新的呈現方式,再進步一點。

文:廖芸嫻

大三下學期,一個充滿尷尬時間點──未來看似遙遠,畢業之期卻已近在眼前。既然暫時沒有繼續研究所的打算,「應該會直接工作吧!」我務實地這麼想。

但,到底能做什麼呢?知道自己嚮往什麼樣的價值,卻不確知真正有能力能做到什麼。就在這樣一個矛盾、有點迷茫的時間,我看見了《關鍵評論網(TNL)》的實習招募公告。

絞盡腦汁做徵選作業、重打許久未更新的履歷、寄出;收到回覆後,在某天早上踏入TNL,和後來的主管「完全不像面試」地聊上兩小時,回家;隔週,收到了錄取通知。

TNL影音合照-開齋節
一切都是玩真的!所以工作結束後的玩樂,我們也很認真!

在這裡,一切都是「玩真的!」

第一天上班,怯生生踏入公司,坐定沒多久就接到第一份任務——製作〈關鍵77秒〉。

用影音呈現三則國際大事,看起來很容易;但直到動手寫稿、找素材進剪接,才了解箇中藏有多少細節。新手初上任的結果是一塌糊塗,只能以一團忙亂來形容我當天的慘況,還讓主管得陪我加班(超囧超抱歉啊!)。儘管如此,記得當時自己並沒有太多慌張──挑戰很多很多,但能嘗試新的東西,始終是帶著期待的,而後的每一天也大都如此。

四個半月後,我在這裡寫下實習以來最特別的一篇文章。也許你會覺得它太現實、沒有距離美,但這都是真實的我,是真實的我的實習生活。

不只「說」,也要關心「如何說得有意義」

「這支影片哪裡吸引你?」我們很常被主管問起這麼一句話。最初答不上話時,會覺得這話殺傷力好強啊!但後來發現,那是自己還沒觀察明白、還沒想清楚的緣故。

溝通,不只是有說就好;媒體也是──寫手和讀者之間並非直接面對面,又要避免掉進自說自話的漩渦,也因此需要更加留心。而究竟如何收下艱澀、繁複的資訊,咀嚼出值得傳遞的東西,再向讀者清楚簡明地說明你的觀點?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練習。

不只是說話,也要注意「如何說、對誰說」才有意義──在這裡,每寫一篇文章我會這麼想一遍,也很希望這樣的思考能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這麼一來看事情也能更加透徹吧!

TNL-未來大人物

由單純的讀者,到團隊的一員,我在支援「未來大人物」的過程中,更深刻體會到「原來媒體影響社會的方式,也可以如此直接而有意義」。

不怕開口,才能收穫更多

實習來到第二個月,幾次看著官網發出來的文章,卻幾乎認不出那是我手中交出去的稿子。「我想知道為什麼該改?」某次和主管聊聊時我提出這個詢問,他立刻就同意了──即使這表示需要更多深入的討論和確認,可能還比他自己動手更費時。

那時起,有時榨乾腦汁、信心滿滿地繳出一篇文章,不久就會看見對話框跳出一句「再想一個標吧!」或「換個切入點比較好」的訊息,真是百感交集;但畢竟是我舉手提議的,再哭笑不得也要咬牙苦思啊!

直到不知何時起,我開始能察覺到這些本該反覆提醒的東西,正慢慢地融入了思考,逐漸成為我自然的一部分。

是實習生,但又不只是實習生

「拉高格局,去看更全面的東西。」記得某次上傳的東西出了錯,主管和所有實習生這麼說過。雖然我們的工作是把內容做好,但牽一髮而動全身,要考慮的可不只是自己,為不同部門和不同領域的人事物設想,也很重要。

儘管只是個小小實習生,我們並沒有被特殊對待。也許這不能稱之為幸運,但我一直認為這是件很棒的事,能讓我們不因為身分,而自我設限「覺得這樣就足夠了」。

「貪心又不輕易滿足」的快樂夥伴們

在我眼中,Video team的大家都是貪心的──在極有限的時間內,盡最大的努力去貪求嘗試和創新。常常花費了功夫,只為了多加入一段有意義的畫面、再試一個動畫特效,或實驗一種新的呈現方式,再進步一點。

不過儘管大家貪心又不輕易滿足,卻會因為改變收到好成效、實驗成功,而開心許久,就這點來說也滿可愛的!

TNL影音合照-2
同樣是開齋節的直播現場。在急迫而有限的條件下,大家相互支援,也確認各自的負責分派。

工作沒有簡單過,但「這裡」讓人不曾放棄

每個課題都像一堵牆,而每一天都是一場實戰。最初兩個月的撞牆期最困難,「上手之後,就能變得輕鬆了吧!」當時還曾這麼想;但是直到學期步入後半的現在,我都不認為自己已稱得上熟稔,而每一項任務都依舊「很不簡單」。

即使時常感覺自己「還遠遠不夠」,但奇妙的是TNL的氛圍從不會讓我真的灰心。有疑問就提,有想法就說,錯了立刻改,沒有真正的責備,大家都願意分享「怎麼做可能更好」,而時間,也確實能為我們的努力驗證──好比實習後才初接觸的動畫製作,從被委婉告知「好像有點怪…」的第一支動畫開始點滴累積,四個月後也終於有了模樣。

於是我知道了──也許本不該期待「簡單」的存在?能感受得到自己的不足,持續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努力方法更重要。也希望未來無論哪一種製作,都能感受到困難、更有所突破。

前後四支動畫的轉變和一點進步:

我並不是特別堅強的人,有時也很怠惰。在這趟旅程中,經歷過的挫折很多、狼狽很多,卻也同時驗證了嘗試「很值得」、挑戰「沒什麼好怕」,收穫了滿滿的踏實感。

很痛快,真的!

延伸閱讀:成為我們的夥伴吧!《關鍵評論網》2017第一季 實習生招募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