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不買會死,買了想死:拯救購物狂!這6種情緒容易失控,請遠離你的錢包

不買會死,買了想死:拯救購物狂!這6種情緒容易失控,請遠離你的錢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有不買會死的狀況嗎 ? 下次出門前先檢視自己的情緒,或許就能避免買下無用的垃圾在家囤積

Text/ Yun & Petti

購物真的讓你快樂嗎?我們該如何決定辛苦上班的血汗錢該花在哪裡?麻省理工學院與卡耐基梅隆大學曾一起深入探討這個問題。他們尋找自願者做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儀,測量他們大腦的血液和氧氣,並在各種不同價格的產品中挑選出他們會購買的商品。實驗者發現每個受試者,從花錢這項行為得到快感,一個是選擇閃閃發亮的首飾,另一個選則兩個月的生活用品,他們買了相同的價錢、不同的商品。

「消費得到快感」這個說法還不確定是否為購買消費的因素之一。我們能確認的是,你是否會買下一個銀湯匙全看當時的心情,下面就來看看六種情緒可能影響我們消費。

6_final_article_vertical

Photo Credit : Getty Images

1. 滿足權力慾望

在西北大學的一項論文《Generous Paupers and Stingy Princes》中,自己花的錢比別人還多時,會覺得自己擁有較高的社會權力地位。他們要求受試者回憶自己覺得最有能力的時候(全心投入工作)或是覺得自己沒用的時候(降職),並參加競標拍賣會。

那些回憶自己最有能力的受試者們,總體平均比一般人多花費12.08美金,而平均一個人只花7.1美元。另一群回憶自己較不如人的時期的受試者,比一般人多花10.81美金,一個人平均6.49美元。

2. 覺得興奮時

在一項針對新加坡消費者在The Body Shop到IKEA等商店內購物所做的研究中顯示,刺激性的環境,像是刺耳與嘈雜的音樂,鮮豔的色彩或環境具有香味,如柚子味等,會讓消費者產生計畫外購買行為,因為這些就像興奮劑一樣,會讓人難以思考決定。這種因素甚至可以延伸到線上購物網站,例如Target,最近就重新將網站改版,使用繽紛鮮艷的搶眼色彩。

_1_max_width_900

Photo Credit : Getty Images

3. 虛榮心誘使你花錢

根據蒂爾堡大學教授表示,當我們覺得自己「被人羨慕」時,容易以超過合理的價格買下商品。不過,我們在購買東西時是否會滿足虛榮心的的心態,也許要取決於我們是否嫉妒別人所擁有的。

如果我們認為對方值得擁有,我們會揮霍大筆的鈔票在同一種商品;反之,我們就會花大錢買下對方尚未擁有的商品,努力讓自己「高對方一等」。

4. 排卵期更有可能購買性感內衣

在消費者研究期刊的一項研究報告,探討女性的生理期有什麼影響。女性雌激素分泌的高峰期(月經來潮前14天),比起保守的衣物,會選擇性感或暴露的款式。

這項報告的作者比喻衣服的作用像鹿的鹿角:是為了比其他女人更美,不是為了吸引男人。如果在購物前遇到有魅力的女人,正處於排卵期的女性買下暴露衣物的機率會比平時還高出25%。

5. 難過時更願意掏錢

由哈佛和其他頂尖大學一項研究所下的結論是「憂者不吝」。該研究隨機找來一些人看一部關於大堡礁的「無感」影片,或是1979年的催淚電影《The Champ》。看完後向受試者展示一張畫面中只有一個水瓶的照片,並詢問受試者是否願意在花美金$0到$10購買。那些看了催淚影片的人,出了比原價更高出$1.55的價錢買下,從平均值來看,出價比看大自然影片的另一組受試者還要高。

_1_max_width_900 (1)

Photo Credit : Getty Images

6. 感覺隱私被干擾時

當你感到被侵擾時,更有可能購買搶眼的單品。有兩項研究發現,在逛街時被擁擠的人群推擠和噪音干擾容易讓人煩躁頭痛。在一項研究中,讓中國的大學生在擁擠的情況下購買網拍,從四件差不多的襯衫中挑選,只有其中一件是帶有鮮艷橘色的LOGO。有3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隱私空間遭侵犯,並選擇橘色的襯衫,比不覺得被干擾的學生多出8%。

本文獲《ELLE Taiwan》授權刊登,原文請見〈都是情緒惹的禍?影響女人消費行為的6種因素

延伸閱讀:

_1_max_width_900 (2)

Photo Credit :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