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的神仙方士:訪評蔡國強

當代藝術的神仙方士:訪評蔡國強
Photo Credit:Netflix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作品最大的危險,不是火藥,也不是煙霧,最大的危險是成不了藝術。我其實就是個小男孩,只想做作品。

編按:蔡國強是中國著名的當代藝術家,他以火藥爆破及煙火為媒材手法的作品著稱,他曾擔任北京奧運開幕表演視覺特效總設計、APEC會議表演總設計,同時也是2011年台灣跨年煙火表演的設計者。網飛(Netflix)與金獎導演凱文麥唐諾(Kevin Macdonald)拍攝的蔡國強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於2016年10月上線,應網飛與台北藝博會的邀請,關鍵評論網藝文版很榮幸與藝評家沈伯丞老師前去訪問,礙於藝術家蔡國強的緊湊行程,當天的訪問形式為三家媒體聯合訪問(Point、報導者、關鍵評論網藝文版),本文有別於傳統訪問,沈伯丞老師將蔡國強的作品評論、電影評論以及個人訪問,融合唯一,由於並非專訪,特此說明。


2015年6月15日凌晨4點50分,天未明前的冷藍色幽暗中,一個巨型的熱氣球牽引著繩梯般的結構,冉冉上升直到碰觸雲端的高,伴隨著倒數計時,蔡國強按下手中的引信,一道電流點燃串成了天梯的煙花,艷橘色的火花和霧白的煙襯著清晨冷藍天色,在空中畫出了一道直衝天際的亮橘色筆觸,疾馳而上的火光讓那短短的霎那,有了昇華(sublime)的浪漫感,在地面上仰視眺望火光的目光裡,有些帶著幾許自顧的驕傲;有些幾許流轉的喟嘆,還有些帶著幾許見證了一個傳奇的感動。

那一日,蔡國強完成了一項固執了20多年卻數次落空的未竟想像;隨著焰火竄流而上的煙花,蔡國強的手幾乎伸進了雲裡,儘管僅是如伊卡魯斯向太陽飛去的短暫璀璨,他的確締造了屬於自己和場所的傳說。「藝術本來就是無用的,」蔡國強接受訪問時,輕輕地說著。即便他口裡說的是「無用」,但蔡國強清楚地知道,正是藝術的「無用」讓藝術成了傳奇、神話,引人傳唱。

在Netflix所籌拍的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裡的他,與訪談室裡接受媒體訪問的蔡國強,有些許不同,在紀錄片中,以始終無法實現《天梯》這件作品為敘事主軸,描述蔡國強的藝術生涯。蔡國強是中國著名的當代藝術家,他以「火藥」作為創作的主要媒材,使他的名字與爆破、燃燒、煙花畫上等號;和電影裡不同,現實的蔡國強,操著細細的聲音,偶爾吐出一兩句泉州話。

A45I4953
Photo Credit:Netflix提供
藝術家蔡國強應台北藝博會與Netfix之邀,前來台灣參與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特映會。他除了在會前與三家媒體聯合訪問外,也在現場與觀眾交流。

這次的訪問,像是抹去煙霧的黎明,讓人可以近一點的看清在他漫天煙霧作品中的身影。

焚書夜

《天梯》片中,蔡國強與女兒、妻子悠閒地話家常,他回憶起自己的兒時回憶,說起往事、一時哽塞,他不由自主地從泉州腔的北京話,轉成道地的泉州閩南語。他說起了父親在文革的夜裡焚燒藏書的往事,在鏡頭前蔡國強故作鎮定,或許是擔憂太過激烈的情緒會讓敘事走了調,強硬地收起眼裡的淚。

他這樣克制的性格,呈現何以蔡國強能在被他自己稱為:「節節敗退」的政府合作中,依舊讓事情順利走下去,而這略帶「膽小謹慎」的性格則是他繼承自父親。我問了燒了些什麼書?這時他提起父親狡黠的一面,他說:「 ….當然我爸爸也不是很老實的全燒了,例如他會在宋代的拓本後面抄上毛語錄。」

這種機巧的手段,也反應了蔡國強作品及其執行大型計畫時的靈活,在他與中國政府的合作作品,如:北京奧運開幕、亞太經合會開幕等重大活動中,以及全球各地邀請的大型創作中,我們總是可以看見那帶著機巧的妥協以及保持自我作品風格的特質。

於是他在巴黎可以試試《一夜情》,也可以利用滿載99隻疲累不堪的老虎、熊貓、駱駝、猩猩等組裝動物的福建漁船,在黃浦江外灘打造出《九級浪》,在這些大型的作品計畫中鮮明地展現著蔡國強其精巧地「美學」算計及其「秀場」效果。

  • 2013年蔡國強應第12屆巴黎白晝之夜邀請,創作作品《一夜情》。

紀錄片中大部分的篇幅在描述蔡國強的藝術創作的發展軌跡,儘管全片以「家庭」為主線,但父親出現的少數幾幕(當時父親臥病在床)卻成了片子的點睛之筆,在訪問中,蔡國強補充了關於他父親的故事,他說:「父親是1949年中國解放後的古籍書店經理,他的收入全化成了一本又一本的善本珍藏,那些蘊含著傳統水墨、書法的善本紙頁,大多數卻在文革的夜裡,伴隨著火光化為青煙、灰燼。」

當火焰沿著手工紙抄的紋理蔓延,紙灰餘燼隨著青煙緩緩飄散夜空中,花火飽含著傳統文人的血淚,又帶著幾許璀璨的魔幻美感,那「霎那」即逝的美感諭示了藝術家對煙花的酖溺。文革也讓年少的蔡國強,亟欲逃離中國,就像是討海的泉州人,海的彼端存在著令人嚮往的天地,於是日本、美國乃至於世界,蔡國強在1980年代前往日本,在20世紀末其去到紐約,但航行者終有回航的期程,2015年6月15日海上的蔡國強回到了故鄉。

場域、風水與脈絡

2015年,為了實現《天梯》夢,他回到故鄉泉州找尋合適的場址,眼前那依舊質樸的漁港,他說了:「這是有神奇感的地方。」鏡頭記錄下他的眼神裡,懷舊、傷感又欣慰的複雜情緒。蔡國強在紀錄片中說到:「古時候的泉州這裡,因為風水師說了不好,所以才在這裡起了兩座塔…...太迷信了。」

「迷信風水」讓蔡國強對於場所的「神奇感」有著不同於他人的敏銳,訪問中他提及父親收藏的善本,除了古典經典外,真正吸引蔡國強的只怕還是那些充滿著神怪、搜奇的雜學奇譚,他說:「做藝術我知道自己是天才,所以我不看藝術的書,我喜歡的是那些哲學、社會、經濟學以及神神怪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