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島旁的小島,小島上的教室

大島旁的小島,小島上的教室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位台北老師的蘭嶼紀實,最後他以孩子的角度,同他們一起閱讀、思考、質疑課堂上碰到的課題。

作者:涅菩剌斯(歷史系博士生。對「傳統與現代」、「東西文化、思想交流」等議題感興趣。特別關注語言、詞彙和觀念在其中之變化,及其可能交織出的歷史圖景。很想瞭解歷史之於現代社會的作用為何,在還未能找到適當的解答前,就只好一邊做,一邊想了。)

2012年7月,我獲得了一份特別的工作機會。工作的性質普通,只是國中教師;機會卻是特別的,因為我必須飛到臺灣東南方的小島–蘭嶼–擔任兩個星期的國中代課老師。

這個暑期輔導的課程,是由蘭嶼地方一間大型儲存場TP提供的經費,讓願意做課程進修的學生,多花兩週的時間待在學校學習。這兩個星期,除了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外,還有一些原住民母語、技藝文化教學,以及自然環境參訪的課。我負責歷史與地理的社會科部分,要幫小孩子複習一年級的課程:臺灣歷史與地理。

甫抵蘭嶼,於L學校的學生宿舍安頓好行李,我便與兩位老師出外用餐,他們帶我到一間名為w簡餐店。該店以達悟語的「海洋」為名,菜單兼容了達悟和臺灣本島餐飲文化的特色,有飛魚的特色風味餐、臺式簡餐,也有西式的漢堡與薯條。用餐時,隔壁桌坐著一位婦女帶著她的小孩,她們在研究蘭嶼地圖,正在規劃要如何於這座小島上展開探險。兩人對於異地所表露的興奮及驚奇感,與我2008年首次造訪蘭嶼時,十分相似。

開元港

蘭嶼開元港。(照片由作者提供)

然而,令我驚訝的是,短短五年過去,島上的觀光客群,已從三兩好友、年輕人的自助行,擴展成旅遊團、爸媽帶著小孩來旅行的形式。或許,這反映了蘭嶼的觀光業,已逐漸可與臺灣本島觀光事業的發展程度「接軌」。只是,這一「接軌」,便代表了諸多現代化的事物,正緩慢地侵入這裡。

L學校的規模不大,大概就跟臺灣本島部分偏鄉地區學校相似。我總共教一個國一與一個高二班。學生彼此間非常熟悉,都知道某某某是從哪個村過來的,家庭情況如何。由於我還擔任國一班的導師,所以每天我還與班上小朋友,一起吃早餐、午餐。每一位學生都非常可愛,我注意到他們喜歡的事物,部分與臺灣小朋友類似,像是看電視、漫畫、聽音樂、玩電腦、跳舞⋯⋯等。

相異的部分如,有幾位男孩跟我說他們喜歡釣魚。有一晚,我就看過他們拿著自製的小型釣竿,跟我說他們剛釣魚。除釣魚外,大概就是游泳了。「老師,在海裡游泳很爽耶!」一位男同學爽朗地這麼說。我就曾經在下課後來到海邊,看見幾位同學正在海裡游泳。他們看到我後打了個招呼,就又鑽進海裡去了。

8676539085_a00d960171_z

Photo Credit:Lamuran CC BY SA 2.0

課餘活動的他們,讓我看到不同於都市小孩的精神與活力。而讓我印象更為深刻的,是發生在地理課上的幾則故事。復習臺灣地理,我講到洋流的問題。我找了一道常考的題目問學生「黑潮替臺灣帶來甚麼魚種呢?」孩子們很大聲的說「飛魚!」我想了想,這答案與我先前翻閱地理課本時不一樣呀。課本與參考書都是寫著「黑鮪魚」。且每年四到六月,我們只要轉開新聞頻道,一定會看到所謂的「東港鮪魚季」。

10523857_10152515993786421_805712660_n_meitu_1

我找了一道常考的題目問學生「黑潮替臺灣帶來甚麼魚種呢?」孩子們很大聲的說「飛魚!」(照片由作者提供)

可是,同學的眼神十分肯定,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們這般充滿自信的樣子。「沒錯沒錯」,孩子們嚷嚷著。我沈思了一會,想起夏曼.藍波安曾在《黑色的翅膀》裡描述飛魚泅泳的畫面,黑鮪魚、鬼頭刀、旗魚等大型魚類,正是隨黑潮迴游,獵食飛魚而行經蘭嶼附近海域。

黑潮帶給蘭嶼人的禮物,正是飛魚。然而,官方教科書的答案,卻不是這樣。最後,我只能跟他們說:「教科書寫的是黑鮪魚,你們作答的時候得選黑鮪魚。但是你們要記得,黑潮替你們帶來的是甚麼。這是屬於你們的文化,請記在心裡。」話剛說完,講台前方的一位小女生小聲地說道:「那我要在考卷上多加一個選項,然後選它。」

隨著課程接近尾聲,學生越來越不想待在教室裡。倒數幾堂的地理課,我選擇用活動的方式來上課。第一次,我請學生輪流到黑板上畫畫,合作完成一幅蘭嶼的地圖。大家好不開心,興沖沖的跑到黑板上,畫好了蘭嶼的輪廓,標上自己居住的村子,村子附近的山與溪。大家七嘴八舌的十分吵鬧,我則感覺到,他們對於自己居住的這片土地是如此地熟悉和喜愛。

學校畫作_meitu_2

學校壁畫,海很藍。(照片由作者提供)

過程中的小插曲,是一位學生在地圖某處畫了一個骷髏頭似的記號,他說這是核廢料儲存場。於是,同學們開始熱烈的討論起儲存場。壞話當然是少不了,好話則不可能會出現。不過,有位學生突然說:「拆掉的話,很多人會失業耶。」班上安靜了一下,他接著說「哎,蘭嶼人很矛盾拉。」語畢,我發現自己很難介入這段討論,畢竟他們的難題,並不是我這個outsider能解開的。

第二次的活動,我讓學生各拿一張紙,畫一個自己在蘭嶼最喜歡或最討厭的地方。經過十幾分鐘的努力,大家紛紛拿出各自的圖畫紙來展示、說明。有同學很調皮的說她最討厭學校;儲存場也在「最討厭」的名單中;也有同學畫了綠色與藍色的色塊,說蘭嶼的山與海是她最喜歡的地方。

4997717482_131c8d05d7_z

蘭嶼氣象台日落。Photo Credit:othree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