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的吃素實驗——我從柏林的餐桌上,學到的思考格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不是一篇吃素的勸導文,而是在討論人生的選擇與思考。由4個小章節,道出從吃肉到開始實驗的心路歷程。
柏林 每天都開Green派對
如果你人到柏林,又恰巧是夏天,一下飛機,請先直奔一場戶外的Techno派對,那是對於來柏林燃燒熱血與脂肪的遊人,我給予的「盛夏私藏景點」建議。切記,要戶外。

接著,你四處晃晃,會看到派對以外,城市也是一片綠色場景。隨處可野餐的綠地,隨時可野放的茂密樹叢(夜晚猶佳),令你意識到,原來自己體內住著一隻野生動物,如此渴望著大自然。那份久違的怡人,打從心底的舒爽,使你有種終於回家的感覺。
待再久一點,你更會發現,不只表面,而是整個城市的靈魂深處,每天都在開「綠色派對」。
最明顯的線索,是路上林立的Vegan餐廳,以及一再擦身而過的Bio有機超市。裏頭販售的產品,從食物、浴巾、鞋子到嬰兒乳液等,是個你不曾稍加注意,已默默發展出豐富至極的有機消費生態體系。一般超市裡,也總有塊綠色角落,每隔一陣就自豪地展示新的Vegan比薩、Vegan起士或Vegan肉球口味。
市中心也有一座柏林人的後花園——Prinzessinnengarten;長滿自家種植,無毒無農藥的新鮮蔬菜。坐在微型的都市農場裏,喝杯沁涼啤酒,是我的第二個盛夏推薦。家裡若臨時外出旅行,或食物過剩,試試和陌生人「Food-Sharing食物共享」,超市和餐廳多年來也陸續響應此活動,將能吃卻不能賣的剩食捐贈出來,降低社會資源浪費。


這股連走在路上,想忽視也難的綠色潮流,背後有一個關鍵字:Vegan,中文就是「素食主義」。這字眼你一定不陌生(甚至有點反感),每個時代給它的定義也不同。在70或80年代,當你發出Vegan兩個音節,所有人只覺得你有事嗎?或是聯想到病人或佛教徒吃的食物。換作10年前,大家還是會覺得你瘋了,為何要為了健康,吃難吃的食物?
那麼現在,當你聽到我說「V~E~G~A~N~」,心裏想到了什麼呢?
先聲明,這不是一篇Vegan勸導文,而是在討論人生的選擇與思考。在你回答前,給它一個機會,了解之後再轉頭也不遲吧?簡單來說,Vegan是「一種生活哲學與方式,選擇不使用任何動物產品,包括由肉、毛皮製成的食物與衣物,並且為了人類、動物和環境,有意識的去使用和創造非動物產品。」
「吃東西就吃東西,幹嘛想那麼多?我只在乎好不好吃而已。」
這是我第一次站在柏林超市裡,面對琳琅滿目的Vegan產品,尤其那塊看起來「異常健康」的比薩面前,給予的嗤之以鼻。
但有時人在江湖,真的身不由己。深陷在這座因為蓬勃的Vegan發展,在去年被紐約美食雜誌SAVEUR評為「歐洲最前衛的美食實驗室」裡,如果身邊又正好有幾個Vegan朋友,話題將不小心轉至「哪家出的豆腐比較好吃」,晚餐從令人興奮的手工漢堡變成純素越南河粉,週末也「自然地」前往Vegan市集,連咖啡店攀談的路人甲,都說他是Vegan廚師,一切的一切,有如恐怖片持續堆疊的情節,細細侵入腦中深處,逼你去正視。
「為什麼柏林這麼綠?」
為什麼這個嗜香腸如命,從肉質、部位、加工程序不同,創造出生香腸、熟香腸、燙煮過的嫩香腸等1,500種口味的民族,偏偏在其首都柏林,產生如此反肉的食物文化?

一頓晚餐 看穿你的思考格局
答案令人意外地,參雜政治層面的因素。二次世界大戰後,柏林大部分被夷平,政權也一分為二。全世界最有名的牆,被冷血地築起,直至1989年,終被人民推倒。沒了牆,沒了政府,東柏林解放了!嚮往自由的人們,如潮水一夕湧入,耳熟能詳的音樂歷史,是這群人重建了Techno派對的烏托邦,不僅有助於東西柏林的文化融合,也使柏林至今穩坐Techno首都之名。
那麼這群人,是怎麼樣的一群人?肯定不肯乖乖找份好工作。

有一些,純粹想逃避社會責任。有的對資本主義追捧物質與金錢的價值觀失望,有的看透政客和媒體的操弄手段,不想被體制擺弄。每個人來此的理由不同,卻有一個共通性:喜歡質疑,喜歡思考。其中涵蓋的層面,當然也包括了「吃」。他們不止吃,還思考為何而吃,吃的同時有什麼週邊效應,吃了之後對自己有何影響。他們將口腹之慾提升至一種態度,一種低碳生活的方式,一種社會責任。
這件事很不容易,因為它違反人之常情。
人最在乎的永遠是自己。看團體照就知道,一搶到照片,誰不先看自己眼歪嘴斜了沒?如果你剛吞下一個菠蘿麵包,可能也是先煩惱增加了多少卡路里,分析口感和質地,想遠一點的,做個價錢和味道CP值的評比排行榜。除此之外,你能想像這塊麵包,跟整個地球和周遭環境有其他關係嗎?
最難得的思考格局,就是由你自身,放大到一個社會、一個地球的大小。
不只是口號,而是試著真心將你自己,與你以外的事物相互連結(不止是你的朋友和親人),利用換位思考,真切感受他人的困境,關心不在你眼前發生的問題。以人見人愛的北極熊為例,即使你知道北極熊已經瘦到像流浪狗,自相殘殺只為裹腹,你還是選擇愧疚幾秒,按下冷氣的開關。為什麼?因為,北極熊真的住太遠了。(如果打開門,北極熊就在你眼前呢?)所以這種更深、更廣的思考,需要長時間地刻意鍛鍊。但接下來,有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你將看到更多,以前看不到的事。你會對此上癮,想繼續挖下去。
那些說服我的理由 這些我嘗試的思考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