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的吃素實驗——我從柏林的餐桌上,學到的思考格局

一個月的吃素實驗——我從柏林的餐桌上,學到的思考格局
Photo Credit: Jill Liu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不是一篇吃素的勸導文,而是在討論人生的選擇與思考。由4個小章節,道出從吃肉到開始實驗的心路歷程。

既然我的盒子意外被Vegan打開,便順勢看了幾部關於地球現況、畜牧業和Vegan的紀錄片。原來,柴米油鹽醬醋茶這般小事,在這個時代,也成了足以影響世界的大事。下面隨便試舉幾個小小思考,也是人們可能選擇Vegan的理由。不管你因此有興趣或產生懷疑,都很好,歡迎自己打開自己:

a.因為自身健康:
小時候爸媽叫我們多喝牛奶、多吃肉才會長高長狀。會不會只是迷思?最新科學研究,從植物就能完整得到人體所需營養。原本認為一定得吃肉才能攝取到肉類蛋白質,含量是20%(剩下的是不必要的熱量),比隨便一種都超過20%的豆類蛋白質還少。少吃肉,你為了飽足以更多蔬果替代,結果是更有效率地獲取營養。

b.因為愛護地球:
時間和金錢要效率使用,能源更應該要吧?地球快被我們榨乾了耶。
想像一下,今天為了吃到一塊牛排,得砍掉更多消失中的森林給動物住,消耗大量的水資源給動物喝,這水還會混合動物的排泄物、抗生素造成水污染,屠宰後還要耗費飛機、船、車子等各種交通工具跨國跨洲地運送到你的餐桌上,整個超不符合效益原則吧?相較之下,把菜從田裡摘下,節省到不可思議。所以邪惡的畜牧業,成了碳排放量的最主要元凶,甚至高過工業排放量。而畜牧業所生養的牛羊,光是放個屁、拉個屎,也能產生的37%甲烷與65%的一氧化氮與二氧化氮,成為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當你在省水、省電、自備購物袋和餐盒想為地球盡一份心力,不自私的義舉著實令人感動。那麼,得知少吃點肉,也許是更有效率的方法,你願意試試嗎?

c.因為道德因素:
先撇開宗教不想殺生的觀念,在我眼中,少吃一餐肉,就多救一隻動物。為什麼我們甘願成為貓奴狗奴,視如己出,吃另一種動物豬或牛卻很正常?因為我們從小就習慣吃他們。但你再深想一下,他們一樣是動物啊,如果另一個國度從小就吃貓腿和狗腿長大,你能接受嗎?下次吃肉的時候,幻想成小貓小狗,你的理所當然,會不會附帶一點噁心?

一個月的Vegan實驗 身體力行鍛鍊思考

再說一次,這不是在勸導你吃素,請耐心看到後面。

基於腦子的觀點轉變,同時身體處於時常生病的低潮狀態,我決定來場為期一個月的小小Vegan實驗。心裡帶著些許不以為然,也知健康是趟漫長的馬拉松賽跑,但好奇心終究戰勝了猶豫。

pexels-photo-109277
Photo Credit:Lisa FotiosCC0

想不到,最後反而,是精神上的徹底轉換。

先說明一下我的狀態,煮飯技巧普通,平日有四分之一外食,基於成本與方便考量,這個月轉為幾乎每餐自理。每日一包的巧克力或甜食,得暫停。罐頭、調理包,幾乎不用。等於進超市,直接至新鮮蔬果區,結賬,走人。

大部分的食肉者,一頓飯裡,肉一定是主角,蔬菜只是吃心安,或作為解膩的配角(除非少數人本來就熱愛蔬菜,另當別論)。因為肉實在太好吃了,又香,又多汁,吃Vegan就是把親子丼的雞肉拿掉,排骨飯香Q多汁的豬排收掉,等於點牛肉麵跟老闆說「一碗牛肉麵不要牛肉」。一開始餐桌上的我,實在面有菜色。

甚至一度,我喪失了吃的欲望。「反正還不就吃那幾片葉子。」

所幸人一跌落谷底,求生的本能也隨之被激發出來。我決定跳脫中式食物的邏輯,把燙青菜這永遠的配角捨棄。西式生食的變化多端,也就是沙拉,救了我一週。在Google輸入Vegan的關鍵字,以節瓜為麵條的義大利麵、不含奶製品的香濃起士醬,鷹嘴豆應用大全、印度香料教學,在新食材的嘗試和探索中,人生終於過得下去。

過程中,我意識到一個非常驚人的差別。

pexels-photo-24859
Photo Credit:UnsplashCC0

吃肉時,食譜是你熟悉的,做法是你熟悉的,味道也是你熟悉的,你選擇的是一個現有產品,但是為了Vegan,你所熟悉的一切全得捨棄,你得推翻現有,探索新的烹飪邏輯,否則美味就不成立。在這邏輯裏,你重新組合、重新創造,重新培養對食物的感覺,也找回了失去的想像力。當你習慣如此思考,也會下意識應用在生活大小層面,從開發餐桌上的多樣性,連帶更積極地去創造生活裏的選擇。

而純粹由新鮮蔬果所烹調的美味,是如此地鮮甜、多汁,充滿深度與靈魂,跟外面餐廳不知是否安全也過多的油、存放了不知第幾天發軟的蔬菜、為了速成過多的化學添加,完全是不同層次的味道。

當你與雜七雜八的滋味分離後,也會同時去重新審視,自己生活中,是否也浮濫不必要的訊息和人情。

你渴望更純粹的友誼交流,一頓大肆深談的晚餐,而非不知所云的聚餐。你開始避免,只是滿足當下欲望的精神消費,把時間花在事物真正的價值。你深入原本的興趣,更珍惜在心底片刻餘韻留存的事物,不管那是一本書,一部電影,或一場派對,因為當你體驗過去蕪純菁的深沈味道,你就再也不想重拾,那些隨著時代潮流載浮載沉的表象,或十年後你連名字也想不起的廉價。

你的一切琳琳總總,由味覺連帶被掏空洗淨,留下真正值得你花時間相處的人事物。

最後對我來說,重點已經不是吃肉或吃素。而是那足以改變一生的價值觀。實驗至今,已過數月,我的折衷選擇,是現在一周只吃兩餐肉。身體的整體狀況,真的較從前健康、順暢,體態也更佳。但我還是偶爾懷念,從前媽媽自豪端上的洋蔥牛肉,或是巷弄裡那碗金光閃閃的便宜滷肉飯,那是童年的味道,無法割捨的味道。

我享受現在的轉變,讓一切順著人生的流前進。哪天覺得夠了,完全無肉的那天,會到來也說不定,沒人能告訴我是何時,沒有最好的生活準則,一切都是思考後,做出最適和當下的決定。

每個人選擇Vegan的原因不一樣,不管是為了健康,為了動物,為了氣候變遷,選擇背後,更多是思考格局的展現。不管你試著了解Vegan,嘗試少吃點肉,或是了解更多之後保持現狀,都是你的選擇、你的生活方式,只要確保自己走在平衡的道路上,就讓它實現在你的生活裡。

tp2gamxmi12r4t9no48u69trvhc1xp
Photo Credit: Meow Found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劉怡廷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