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精神分析到自我追尋:在榮格眼裡,愛情跟婚姻的本質就是修行

從精神分析到自我追尋:在榮格眼裡,愛情跟婚姻的本質就是修行
榮格|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榮格同意佛洛伊德,被理性意識壓抑而導致遺忘的無意識內容,其本質確實是一種不見容於世的慾望。但恰好與佛洛伊德相反的,榮格認為被現代文明壓抑的慾望,其實並不是性慾,而是追求神聖性的解脫慾望。

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分析心理學的開創者。1900年,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夢的解析》出版,榮格寫信向佛洛伊德表達興趣,隨後參與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運動,一起創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並任首屆學會主席。後來因為兩人的學說嚴重分歧而導致決裂,佛洛伊德並將榮格的位置,從精神分析運動中撤除。

在兩人學說嚴重分歧決裂前,榮格在當時精神分析運動中,幾乎被視為佛洛伊德的接班人。導致思想絕裂的關鍵點,在於兩人對於「無意識」內容性質的看法不同。

發現被理性意識給壓抑而導致遺忘的「無意識」,是精神分析的開端。

依據佛洛伊德的說法,在我們自覺意識之外,尚有我們意識不到的內驅力,這種內驅力位於我們意識自覺不到的深層,卻支配著我們的行為。這就是無意識。佛洛伊德認為,我們自覺意識所能抵達的自覺範圍猶如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相較於深層不見底的冰山底層,無意識所能操控的範圍更為深層並且巨大。

無意識內容是什麼?無意識為何遭受理性意識的壓抑並且導致遺忘?

佛洛伊德的解釋是,無意識的大部分內容是性慾,特別是不見容於世的性慾,例如亂倫。亂倫禁忌是人異於禽獸,而建立社會倫常的前提,因此,理性與文化的發展注定壓抑亂倫衝動,佛洛伊德甚至認為亂倫禁忌是文明社會倫理秩序的根本原型。

基於上述觀點,佛洛伊德的學說在思想史中,被視為繼哥白尼(Nicolas Copernicus)與達爾文(Charles Darwin)之後,摧毀基督教社會的第三把利刃。佛洛伊德的理論,等於是說人類精神的根源,是不帶有任何神聖性的獸性,而任何理性秩序的文化內容,其本質不過是壓抑這種獸性衝動的現實原則。

榮格與佛洛伊德理論分歧的關鍵點,在於無意識的內容上面。

同樣從臨床經驗中挖掘無意識的存在,卻因兩位思想的背景條件不同而有不同見識。佛洛伊德出身於維多利亞時代保守封建的家庭,那種令人窒息的保守道德氛圍,讓他傾向認為凡是宗教、藝術與倫理,都是一種壓抑本性衝動後的轉化,所謂昇華。而榮格在接觸精神分析之外,本身對於古典神話與童話、傳統宗教信仰以及原始部落的神話有大量的閱讀興趣。這些豐富的知識,使得榮格在面對精神病人的臨床經驗中,意外發現許多精神病患的潛意識經驗中,有著太多與文獻中記載的古老文明類同之處。

不同的時代,截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個別意識卻意外擁有相同形式的意識或夢境內容,這使得榮格提出「原型」概念,也就是不同的個別意識所擁有相同的意識形式。「原型」概念的發現,也使得榮格提出「集體無意識」這個重要概念。榮格認為,就在我們每個個人的深層意識當中,有一個不源於個體生活經驗的意識根源。這個位於我們深層意識經驗底層的無意識,榮格稱為集體無意識,因為集體無意識傳遞出來的訊息內容是我們作為人類千古以來的大夢。

若能通過精神治療或其他途徑抵達集體無意識的境地,將使得個人焦慮全數消融在永恆寧靜的解脫之中,理由無他,因為在集體無意識中,個體意識如同一滴海水化於汪洋之中。榮格並認為,在人類文明中,我們有時會看到這種集體無意識的人間化身,例如在虔誠的宗教活動中,在極度忘我的愛情或藝術經驗中。

再比方說,有時我們會在一首詩中抵達那種說不出的感動,這是因為在詩人的詩句中,意外地我們來到無意識精神的門檻。對榮格來說,宗教信仰與藝術創作所召喚的對象,是位於我們人類意識底層的集體無意識,在那裡有一切被文明所壓抑的千古大夢。因此,在榮格的精神分析公式中,夢是睡著的藝術與宗教,而藝術與宗教則是醒著的夢。

榮格同意佛洛伊德,被理性意識壓抑而導致遺忘的無意識內容,其本質確實是一種不見容於世的慾望。但恰好與佛洛伊德相反的,榮格認為被現代文明壓抑的慾望,其實並不是性慾,而是追求神聖性的解脫慾望。榮格認為,現代性社會壓抑的慾望不是別的,被現代性社會所壓抑並導致遺忘的,就是人們對於深度經驗的渴望。

如此,佛洛伊德從一路提攜到最後排擠榮格,完全說明佛洛伊德擁有學術判斷的精準眼光。因為,榮格的學說一旦成立,那麼才被佛洛伊德從前門踢出去的舊社會價值,就能夠從精神分析的後門再繞回來。

榮格的精神分析也是一把利刃,但這把利刃所對準的,不是被現代社會視為保守封建的傳統社會,而是喪失深度經驗的現代文明社會。

Hall_Freud_Jung_in_front_of_Clark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佛洛伊德(前左)與榮格(前右)

不同於日常的自我意識,集體無意識(本我)的所在位置是古老而深邃的原型之海,這意味打開自我與本我聯繫,所可能帶來兩種可能性:自我完全毀滅或重生。

對於脆弱的心靈而言,打開無意識的後果,可能導致原先的自我完全被淹沒溺斃在原型之海,再也回不到常軌的社會;但對於較具有韌性的心靈而言,打開無意識的世界,卻可能打開人生視野更加遼闊的自我可能性,而因此對於視野狹隘的自我心靈,帶來療癒效果,並喚醒精神重生契機。

串接自我意識與本我的集體無意識的環節,是被榮格稱之為「情結」的心理現象。情結,是不同心靈狀態的特殊迴路。如何發現個體特殊心靈迴路的情結?一個最容易觀察到的要點是,當我們看到當事者在面對某些特殊事件的處理方式開始無效率、甚至一再產生徒勞傷害的時刻,這時我們發現當事者不同於一般有效處理方式的特殊心靈迴路。這是個體心靈刻意繞開已受創傷的情感線路,因此採取其它迂迴途徑運作的心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