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精神分析到自我追尋:在榮格眼裡,愛情跟婚姻的本質就是修行

從精神分析到自我追尋:在榮格眼裡,愛情跟婚姻的本質就是修行
榮格|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榮格同意佛洛伊德,被理性意識壓抑而導致遺忘的無意識內容,其本質確實是一種不見容於世的慾望。但恰好與佛洛伊德相反的,榮格認為被現代文明壓抑的慾望,其實並不是性慾,而是追求神聖性的解脫慾望。

承上所述,榮格的愛情理論可說是古希臘神話的一個現代詮釋版本。在古希臘神話裡,我們每個人在出生前都曾經是整全的靈魂,進入塵世的歷程讓我們失去我們本不可失去的另一半,於此世中的重要功課,唯有找到你靈魂裡遺失的另外一半,我們整全的生命才有機會完成。而在榮格精神分析的架構中,剔除了這種敘事中前世今生的神話元素,而改以社會化歷程的解說。

基於上述的邏輯,因此榮格對於愛情與婚姻也有他個人特別的見解。也就是在我們漫長的一生中,所可能遇見的那位真命天子或天女,我們走向彼此的過程就是一個與自我和解,與生命妥協的歷程。因此,感情處理得好,人會得到人格完整的舒適感,但處理得不好,簡直等於二度遭受另一場自我分裂的危機。總之,折磨與甜美,就是愛情路上如影隨形的兩面性,是我們人生中集危機與轉機於一身的恐怖事件。因為在榮格看來,愛情跟婚姻的本質就是修行啊!各位。

說到這裡,相當值得一提的是榮格研究中後續的重要補充。因為隨著現代社會的演進,男孩和女孩在社會化過程中,越來越從傳統封閉的社會結構走出來,因應兩性自我認同的來源越來越開放的結果,其實愛情與婚姻的條件不應該拘泥在異性戀的框架中。因為榮格精神分析中,愛戀的療癒彌補功能,關鍵在於個體社會化過程中被割捨的陰影,因此重點並不在於性別的限定上。牢記以下原則相當重要,但我只說一遍:

重點不是什麼性別才是你的冤親債主,而是什麼特質的誰才是你的怨親債主。

以上,就是我對於榮格精神分析理論基本輪廓的簡單介紹。

總體而言,榮格理論在現代社會主流思想中失去舞台並不意外,因為榮格精神分析的本質是對於現代理性精神的一場叛變,他等於是對於我們現代社會奉行的理性原則與科學原則投下不信任的一票。也因此,無怪乎榮格的精神分析難以安全的進入醫學與社會科學的學術殿堂,因為榮格學說的本質,就是對於現代科學理性的謀反。

就一個持平立場來看,作為一個生活在現代世界的現代人,我們鐵定無法那麼安心的對於榮格的精神分析理論照單全收,鐵定對於榮格學說裡有多少成分是得以實證或實踐感到不安。然而,作為一個生活在現代世界的現代人,在有些時候,榮格的思想精髓或許也正中下懷的打在現代性社會的痛點上。

容格的理論,在最低層度上,具有喚醒現代社會喪失已久的、深度經驗的追求渴望。作為一個生活在現代世界的現代人,我們是否理所當然地放棄某些重要的事物,而那是我們在生活中、偶而應該回頭設想如何追回的希望,無論人稱之為夢或靈魂都好,重點是:我們還能或還敢做夢嗎?有時你得問問自己這個問題。

《紅書》導讀:心理學大師榮格傳奇著作,一場與潛意識對抗的勇敢征途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