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法國總統初選】菲永成為右派新共主,人民渴望「戴高樂主義」復興

【法國總統初選】菲永成為右派新共主,人民渴望「戴高樂主義」復興
費雍(François Fillon)|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薩爾科齊的落敗並非是路線,而是形象包袱;朱佩過於溫和、搖擺不定的態度,實在難以讓廣大的右派支持者安心。菲永的出現,讓反對薩爾科齊、對朱佩不放心的右派選民找到兩者的綜合體,這樣的形象確立之後,菲永的支持便一飛衝天,成為右派的新共主。

法國時間11月20日,右派各黨聯合舉行總統初選,開啟法國大選的序幕。該日的初選結果,意外由共和黨(Les Républicains, LR)的菲永(François Fillon)與朱佩(Alain Juppé)兩任前總理進入第二回合決選,前總統薩爾科齊(Nicolas Sarközy)無緣再戰總統大位。菲永與朱佩在11月24日進行最後一場初選辯論,民調落後的朱佩轉守為攻,但仍然無法扭轉頹勢。

菲永在辯論會上表現優異,且第一回合投票一鳴驚人的表現也為菲永累積驚人氣勢,加上已遭淘汰的薩爾科齊表態支持菲永,這些正面因素都讓菲永的民調遙遙領先朱佩。兩人在法國時間11月27日進行第二回合的決選,超過430萬法國民眾參與投票,結果一如外界預測由菲永勝出。菲永的表現比第一回合還要理想,囊括約66.5%的選票大勝朱佩,並贏得絕大多數的行政區域,朱佩僅在波爾多市(Bordeaux)所在的吉倫特省(Gironde)、中部的科雷茲省(Corrèze),以及部分的海外領地勝出。

朱佩過度輕敵,第一輪勝出等於淘汰

右派初選的重要性,在於獲得提名者幾乎確定可以在明年4月23日的總統大選進入第二回合,假想敵正是極右派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 FN)黨魁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薩爾科齊在移民、內政問題上的諸多立場與馬琳勒龐相近,中間派與左派選民不願讓兩位立場鮮明的候選人成為選票上唯二的選項,這一層顧慮是就是朱佩最重要的支持群體。

朱佩在所有右派候選人中的政治輩份最高,這位政壇老將從宣布參選就一直處於領先,即便有薩爾科齊與菲永的強勢挑戰,仍難以撼動朱佩的領先地位。朱佩雖說是根正苗紅的右派政治家,但是相比立場鮮明、態度強硬的薩爾科齊,朱佩溫和的政治主張較能為中間派與左派選民接受,而這些選民也是第一回合投票支持朱佩的主要票源。

薩爾科齊過去的執政評價不高,尤其是左派與極右派對薩爾科齊更是避之唯恐不及,因此朱佩在初選中的支持度有相當比例來自左派,左派動員參加右派初選的動機,就是要阻止薩爾科齊出線。然而,薩爾科齊在右派內部的支持者仍不在少數,因為薩爾科齊的強硬保守派色彩,頗能吸引右派保守選民的目光,這也是薩爾科齊此次參選仍能獲得兩成支持度的原因所在。

朱佩原本的主要對手是薩爾科齊,在其他候選人不成氣候的狀況下,朱佩自然成為右派共主。但朱佩在第一回合投票前的三場辯論會,竟然選擇隔岸觀火的策略,不但將難得的鎂光燈焦點讓給薩爾科齊與菲永,還給法國選民老態龍鍾的負面觀感。

由於菲永在三場辯論會上表現突出,與薩爾科齊唇槍舌戰的精彩交鋒,讓右派支持者找到一位更具吸引力的候選人,朱佩的支持度便逐漸轉移到菲永身上。菲永與薩爾科齊的政策立場接近,因此薩爾科齊在確定淘汰後即表態支持菲永;朱佩既無法拉攏保守右派的支持,也不可能單靠溫和與左派選民勝出。朱佩客觀上已經失去擴大基本盤的條件,因此在取得第二回合決選的門票時,就已經確定會在決選慘遭淘汰。

薩爾科齊與朱佩的綜合體,菲永成為右派新共主

薩爾科齊雖然在初選第一回合出局,但是與之立場相近的菲永竟然獨占鰲頭,最後贏得提名資格,代表薩爾科齊的出局必須用兩個不同的層面來分析。薩爾科齊過去執政的形象成為最大的包袱,不僅是左派支持者,就連右派選民都對薩爾科齊的回任存有疑慮,因此薩爾科齊的落敗除了是敗在假想敵馬琳勒龐之外,也與薩爾科齊個人形象爭議性過高有關。

若從政策角度來思考,菲永在第一回合初選前針對反恐議題表達強硬態度,這與薩爾科齊的立場相當類似,薩爾科齊才會在落敗後支持相近的菲永。菲永在前三場辯論會上大打薩爾科齊,卻在政策議題上與薩爾科齊靠攏,並以此贏得提名,代表薩爾科齊的理念是右派可以接受的選項。

綜合個人形象與政策立場兩個層面來看,薩爾科齊的落敗並非是路線,而是形象包袱;只要有候選人能依循薩爾科齊路線,無論是誰都可以獲得右派選民的青睞。在菲永異軍突起之前,朱佩是最有機會擊敗薩爾科齊的候選人,但朱佩過於溫和、搖擺不定的態度,實在難以讓廣大的右派支持者安心;菲永的出現,讓反對薩爾科齊、對朱佩不放心的右派選民找到兩者的綜合體,這樣的形象確立之後,菲永的支持便一飛衝天,成為右派的新共主。

AP_16329782825974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菲永(François Fillon)與朱佩(Alain Juppé)

渴望強人政治,菲永反映法國的「戴高樂主義」再起

菲永成功繼承薩爾科齊的路線而非形象,且比起猶疑不定的朱佩更能讓右派選民感到安定;菲永何以取代薩爾科齊、擊退朱佩,成為法國右派的新共主?這與法國近年來面對的國際處境與內政問題有很密切的關係。

菲永在經濟與內政議題上,除了主張企業減稅、降低失業補助、提高工時、延後退休年齡之外,還要大砍50萬的公務員名額;菲永在接受訪問時也直言自己在經濟政策上自由放任、社會政策則是保守緊縮,在內政層面上與執政的社會黨(Parti Socialiste, PS)差異甚大,法國媒體《解放報》(Libération)還因此合成菲永與戴卓爾夫人的照片,謔稱菲永為「戴卓爾主義」(Thatcherism)的追隨者。

菲永這種十分保守的政策主張之所以能得到民眾的支持,主要還是因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執政成績慘不忍睹,在內政或對外關係都無法有效處理;最讓法國人感受深刻的就是2015年在巴黎發生的恐怖攻擊,以及接踵而至的中東難民,這些都讓法國人懷念起沉寂許久的「戴高樂主義」(Gaul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