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師:同性戀是感情受挫造成的,愛護同性戀應該讓他們「蛻變」

性教育師:同性戀是感情受挫造成的,愛護同性戀應該讓他們「蛻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天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由尤美女委員召開,舉辦第二場婚姻平權公聽會。其中,不少反同婚人士,仍然認為同性戀是「疾病」。

今天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由尤美女立法委員召開第二場婚姻平權公聽會。其中,嘉義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徐山靜醫師,發言時語出驚人,仍然認為同性戀是「疾病」。

對「同志是否為天生」提出看法時,徐山靜說:「他們(同志)常說他們天生是如此,特別在他們要被吸引、吸收進去在這樣的一個團體的時候」、「我們很想了解這到底是天生還是後天」,徐山靜表示依據她所看過大型同卵雙胞胎的研究,「分析之後發現,同時兩位『發病』的......」但她立刻發現說錯話,停頓並更正「抱歉,不是發病,是有這樣性傾向。」

且徐山靜在發言後半段時,直接脫口說,「我們也常常在診療這樣的病」「診療這樣的青少年的時候,發現他們的性傾向是可以自動改變的,可能過了幾年他們就變化了,有一些些可能要經過『治療』,但常常是自動變化的。」

接著她則闡述自己反對同志領養孩子的原由,說道:「我反對是因為現在婚姻已經離婚率非常之高,在一個沒血緣關係的家庭裡面,這樣的承諾一定非常薄弱!家庭制度都已經破壞的情況,我相信,這是可能,兒童虐待、甚至棄養、亂倫、這些亂象有可能會增加。」

此外,另一名公聽會反方代表,性教育師王文靜也認為同性戀應該被改正,她表示自己擔任性教育師接觸許多同性戀、雙性戀,發現多半都是後天造成,如異性感情上挫折、被同性戀追求、色情成癮等,而從小是同性爛者也多半是受到傷害、觀念認知取向有差別等。

因此,王文靜認為,愛護同性戀應該是讓他們「蛻變」,而非用意識形態洗腦,「如果可以選擇,很多人也不願意自己是同性戀」。王文靜也說,「蛻變」需要時間,很多同性戀想成家,可以訂定專法,給他們保障,但同婚與專法就像是屋子,「要進入增建的房間可以選擇,但改變房子本身結構,每個人都會受影響」。

碩恩法律事務所律師裘佩恩則表示,全世界226國只有38國保障同性伴侶、婚姻權,只有16.8%,且台灣民情保守,與世界立法趨勢不一致,「我來之前問南部長者,他們都說修法保障同性婚是亂來、猴死囝仔,這種意見還是要尊重」。

裘佩恩還說,修民法後,父母稱謂要改變,會造成戶政機關困擾,另立專法則不會有這樣問題,因此應另立專法保障同志權利。他還開玩笑說,民主社會應包容不同聲音,「說不定我下台後就會被霸凌」。

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法律顧問張錕盛則認為,現在同性婚姻的保障已經成為異性婚姻的破壞,例如台大機械系的考題已經造成我們宗教觀、道德觀、以及言論自由的破壞。「你不能因為我們對你的尊重,而去積極推廣你們的文化,這也是所有家長介意的。就同性戀的保障,我們不能由多數去剝奪,但我們也不能因為少部分人,而用性別平等教育法去剝奪多數人的自由、用強迫教育的方式,訓練及推廣小孩接受同性認同。」現在已經從尊重變成要求他們去質疑,這已經遠遠超出家長所能接受的。

張錕盛強調,「家長的立場就是不能因為修法而產生任何教育上的改變。例如民法修正後的稱謂,我們知道教科書都會因為修法而產生改變。我們主張讓既有的家庭制度維持,讓新興的家庭制度用新的法律制度規定。反對將同性婚姻編入民法,我們也主張不能禁止我們說一夫一妻的觀念、用祖父稱謂。」

張錕盛強調也說,因為孩子性傾向會透過社會與教育產生影響,所以改變現有婚姻或改變性別認同,美國同運團體正在有計畫改變家庭與性別的概念,「我們異性沒這個經費,所以會被侵蝕。我們的多元教育已經從教育,變成發現自己同性的認同與洗腦。這不是我們樂見的,如果是他自己演變的,那我們就要尊重,而不是在他不成熟的時候,去改變他。」

天主教主教團秘書長陳科則表示,現在因為推動同性婚姻已經造成社會的撕裂,再對立下去就會到達社會的沸點。「我們現在在討論的是婚姻的定義,而不是單純法律的修正。難道我們要因為少部分人而改變多數婚姻的定義嗎?我們在修法前有問過毫無利害關係的專家學者意見嗎?我們在修法前有跟民眾溝通嗎?不怕受到民眾的反對嗎?」

他並說,同性婚姻修法是台灣兒童最大的危機,台灣的兒童沒有遇過這麼大的危機,身邊充斥著色情的畫面,在學校受到不正常的性教育,並表示自己是為了社會小人物的心聲站出來。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