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幾乎所有使用者都說MDMA使人具有同理心、變得直率且關心他人,也有人說MDMA能減輕自我防衛、恐懼、疏離感、侵略性及執念,因而提升正面情緒。
「它改變了我的人生。」一名曾參與過伊拉克及阿富汗戰事,長年飽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之苦的美國退伍軍人哈丁(C. J. Hardin)這麼形容MDMA(亞甲二氧甲基苯丙胺)。在台灣,政府與媒體用一種最簡單、廉價的方式稱其為「毒品」,它更為人熟知的衍生產物是——搖頭丸(Ecstasy)。
「任何治療都沒用,我覺得不管怎樣都沒辦法好起來,於是我就像個隱士一般把自己關在小木屋裡,與世隔絕。」當時,離婚後的哈丁開始酗酒,甚至出現自殺傾向,他的人生彷彿不再有希望。然而,事情出現了轉機,2013年時哈丁參加了一個用MDMA來治療PTSD的小型藥物實驗,「它讓我在沒有恐懼、遲疑的情況下檢視我內心深處的創傷,讓我終於可以走出陰霾。」如今的哈丁離開了那間小木屋,他不但再婚還接下一份穩定的工作,並在閒暇時間到附近的大學進修。
PTSD,隨著近年越來越多好萊塢電影如《美國狙擊手》、《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上映,讓社會更了解這種心理疾病對人的影響:在人們遭遇到戰爭、重大災難、霸凌或性侵、強暴等巨大創傷後,心理狀態會產生失調,繼而引發做惡夢、失眠、性格大變、情感解離、麻木、易怒、失憶和易受驚嚇等後遺症。
比如《美國狙擊手》中的凱爾(Chirs Kyle),縱使離開了戰場回到家中,槍林彈雨的景象仍歷歷在目;而《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裡中場表演秀上的絢爛煙火,也映射著主角(Billy Lynn)內心深處的慘烈戰火。
上述真實或虛構的案例僅只是冰山一角,事實上,PTSD的盛行率在一般人口中約在1%到2.6%之間,每100個美國人中就有7到8個可能會在一生中的某個階段罹患PTSD,每年約有800萬美國人罹患此疾病,且在越戰、波斯灣戰爭、阿富汗及伊拉克戰爭中,各自有約30%、10%、25%的退役軍人都曾飽受PTSD之苦;而在台灣921大地震之後的半年內,PTSD的盛行率約為8.3%,其中有近10%的人在災後3年仍有後遺症。
由此可見,雖然其中有一部份的人會在一定時間內自行恢復,但另外一部份的人卻不見得能從時間與治療中得到緩解,於是他們可能將自己與世隔絕,或是透過酗酒及其他物質濫用來麻痺自己,不知不覺地越陷越深。

目前醫界普遍使用兩種抗憂鬱劑(SSRI)及其他抗焦慮藥物來治療PTSD,但這些藥物的療效並不顯著,也並非專門用於治療PTSD,因此學界不斷致力於找出具有PTSD治療潛力的藥物,近年來也獲得一些令人振奮的成果。比如今年4月時美國藥物管理局(DEA)就首度准許將藥用大麻列為PTSD的處方藥物,而在今年的11月底,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批准了MDMA用於治療PTSD的大規模第三期臨床試驗,形同向MDMA成為合法處方藥物邁向最後也最重要的一哩路。
究竟MDMA會對人造成什麼影響?根據美國杜克大學藥理學教授威爾遜(Wilkie Wilson)、庫恩(Cynthia Kuhn)等人在《藥物讓人上癮》一書中對於MDMA的研究,他們發現幾乎所有使用者都說MDMA使人具有同理心、變得直率且關心他人,也有人說MDMA能減輕自我防衛、恐懼、疏離感、侵略性及執念,因而提升正面情緒。
書中提到,有位首次使用的人是如此形容MDMA:
我的感覺是,這種藥丸能帶走你的恐懼反應,你會感到直率、清白、充滿愛。我無法想像有任何人在這種藥丸的影響下還會生氣,或流露出自私、刻薄甚至防衛。你會對自己的內心有更深刻的洞察,這是真正的洞察,在以上感受結束後還繼續存在你的心中。這種藥不會給你任何原本並不存在的東西,這不是嗑藥產生的幻覺,你不會因此與世界失去聯繫,你還是可以打電話給你母親,而她完全不會察覺。
事實上,早在1970年代就已有心理治療師開始將MDMA運用在心理治療上,被視為先驅的心理學家澤夫(Leo Zeff)在其人生最後十年仍積極發展MDMA輔助的心理治療,直到他1988年過世為止。根據估計,受到他影響而將MDMA運用在心理治療上的治療師超過4000人,而接受過MDMA心理治療的個案更高達20萬人。
然而,在MDMA的藥效傳開、其衍生產品搖頭丸流入聲色場所之後,美國地方媒體開始大肆報導搖頭丸改變了夜生活樣貌,很快地MDMA與搖頭丸就被列為違禁藥品至今。既使當時許多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宣導並強調MDMA確實具有醫療用途,且受醫療人員監督施用也足夠安全,但在美國「向毒品宣戰(War on Drugs)」政策的推波助瀾及有心人士刻意操弄的情況下,MDMA數十年來仍無法洗刷「毒品」的臭名,直到近年來多項實證研究的努力才展露曙光。
本文所述的最新研究由迷幻藥研究協會(MAPS)資助,這個創立於1985年的非營利組織長期倡導大麻、LSD和MDMA與其他被法律禁止之精神藥物的醫療用途,並與各領域學者專家合作,透過嚴謹的科學實證方法來探究精神藥物對人體的影響與可能的助益。
據了解,第三期臨床研究會有至少230名患者參與,MAPS先前已經為MDMA治療PTSD的6項第二期臨床研究提供資金,總共有130位PTSD患者參與實驗。令人振奮的是,在其中一項有19名PTSD患者參與的研究中,56%的人表示他們的症狀在接受三次MDMA治療後有顯著下降,在研究接近尾聲時,有三分之二的人不再符合PTSD的診斷標準。
研究者目前也已向FDA提交突破性治療(Breakthrough Therapy)的申請,突破性治療是一種在治療嚴重疾病上已有初步的臨床證據證明新藥遠比現行治療藥物為佳的開發與審核程序,簡單來說,新藥的臨床證據必須展現出明顯勝於現行治療方法的優勢,一旦此項提案獲得批准,最快在2021年美國的心理治療師就可以合法執行MDMA輔助治療。

最新發展:
-
「毒郵票」LSD到底是什麼?其實賈伯斯、比爾蓋茲都用過 5年前
-
美國認可搖頭丸成分MDMA 或可撫平退伍軍人戰場創傷 5年前
-
美國認可快樂丸中MDMA具高度醫療潛力,可望撫平退伍軍人戰場創傷 5年前
-
矽谷正在告訴全世界:LSD不是毒品,而是我們增進工作表現的「私房秘方」 5年前
-
矽谷正在告訴全世界:LSD不是毒品,而是我們增進工作表現的「私房秘方」 5年前
-
一位女兒因快樂丸而死的單親媽媽,為什麼會致力於推動「娛樂用藥合法化」? 6年前
-
一位女兒因快樂丸而死的單親媽媽,為什麼會致力於推動「娛樂用藥合法化」? 6年前
-
難治精神疾病並非無解:淺談非法藥物迷幻蘑菇、LSD、MDMA的醫療潛力 6年前
-
難治精神疾病並非無解:淺談「非法藥物」的醫療潛力 6年前
-
將人拯救出海洛因成癮泥沼,禁藥大麻、LSD、迷幻蘑菇可能有奇效 6年前
-
為什麼我們不應該繼續使用「毒品」這個詞彙? 6年前
-
為什麼我們不應該繼續使用「毒品」這個詞彙? 6年前
-
迷幻藥科學研究的「文藝復興」 讓心靈枯竭的癌症病患得以重生 6年前
-
致幻藥物科學研究的「文藝復興」,讓心靈枯竭的癌症病患得以重生 6年前
Tags:
南投農業──農業再生成果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921後,南投許多農村進行觀光轉型,投入當地社區營造、改善農產品設計、投入行銷曝光等,南投縣政府亦積極投入相關農村輔導及建設工作,讓縣內農村再生計畫得以順利推展。經過數年經營,南投農業再生成果亮眼,其中部分社區的環境綠美化成果,更獲選「2022建築園冶獎」的社區文化景觀營造類獎項肯定。
南投縣為台灣「觀光首都」,擁有全國最豐富的山林旅遊資源。但如同其他非都會區,南投縣亦面臨人口老化、青年外流問題。近年南投縣政府戮力投入農村再生工作,協助社區,推動高齡友善農村,讓社區長者可以受到照顧,健康共老。在青年返鄉部分,鼓勵在地青年投入農村發展,培訓青年參與社區事務、農村產業、社區環境營造、社區行銷宣傳等,成效斐然。
921之後,南投居多農村進行觀光轉型,除保留原有農業生產外,亦投入當地社區營造、改善農產品設計、投入行銷曝光等。20餘年過去了,部分農村已呈現老、破、舊狀況,有鑑於此,南投縣政府積極的投入相關農村輔導及建設工作,讓縣內農村再生計畫得以順利推展。在環境方面,以生活聚落為核心,透過僱工購料等方式,居民共同參與打造具在地特色的生活環境;在產業方面,輔導農村產業從傳統、小規模之初級產業,逐漸朝向優質化之生產經營,並結合社區在地資源進行加值發展與行銷,推動精緻且多元的特色產業;在生態面,輔導發展綠色旅遊及農村體驗等遊程,推廣生態多樣化之價值。
經過數年經營,南投農業再生成果,成績亮眼,頗受好評。其中水里鄉頂崁社區、草屯鎮平林社區及埔里鎮南村社區的環境綠美化成果,獲選「2022建築園冶獎」的社區文化景觀營造類獎項肯定。
以下分享南投農業再生、產業活化標竿案例,以饗讀者:
1. 水里鄉頂崁社區──陶器商品化研習計畫
緣起:
隨著時代變遷,古早陶器器皿以逐漸被塑膠製品所取代,水里陶瓷產業如今已不復早期鼎盛時期的榮景,目前本社區只剩「水里蛇窯」、「沐陶窯」及「力陶莊」等三家從事陶器有關的產業。為了發揚社區傳統產業精神,特辦理「陶瓷商品化研習」,精選對陶藝有技術的民眾參與,聘請專業講師來指導。一方面學習更進階的製陶技術,一方面可以設計開發社區商品,增加社區產值。
執行與效益:
為了產出社區陶藝產品,安排48小時的陶器模具相關課程,從陶器模具基本概念、實務操作、製作模具分片、母模以及後續的注漿成型技巧。最後完成了多款的夢風鈴及陶杯,配合上包裝盒後,即是專屬於頂崁社區的陶器商品。
2. 草屯鎮平林社區──社區植物染商品化計畫
緣起:
平林社區因參加南投縣「社區發展工作評鑑」,連3年獲獎,有很多社區或其他團體前來參訪,平林社區需要有更豐富的參訪行程,以及研發出能讓訪客DIY體驗的產品,以增加社區收入。故社區自106年開始利用社區內的花草資源,培訓植物染培力課程,希望藉由此次建立藍染模組商品化計畫,創造營收之餘,還能將平林之美,傳遞予更多遊客。
執行與效益:
本次計畫的研習課程,除了可以將植物染、敲拓染及花葉印染技術運用在DIY體驗上,而植物染商品化則產出了茶席桌布、門簾、絲巾及包裝提袋等商品。平林社區LOGO網版印刷則共產出了8個樣式的LOGO,2款的葡萄、荔枝娃娃,使用在帆布袋的圖騰印刷成效良好。
3. 鹿谷鄉竹林社區──來小半天玩大半天農情體驗活動
緣起:
竹林社區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除了是台灣孟宗竹及杉林溪烏龍茶的發源地,還擁有全台最大的銀杏造林,與合法特色民宿20家。社區欲推廣二日深度體驗遊程,除了可刺激地方觀光產業,亦可提高住房率,推廣綠色旅遊。竹林社區近年致力於開發竹產業精緻化,開發DIY模具及各種體驗型商品,冀望透過辦理體驗活動,推廣在地竹產業,並促進農村循環經濟。
執行與效益:
竹林社區自108年度開始辦理「來小半天玩大半天」活動,成功吸引許多遊客來此賞秋櫻、品茗茶,110年度活動更加廣大辦理為二日的活動,除了搭配夜櫻燈光秀、辦理茶席音樂會之外,還規劃生態及產業導覽路線之行程活動,讓來參與的遊客能夠有更多不同的體驗。
4. 國姓鄉石門社區──在地特色餐研習計畫
緣起:
石門社區目前有提供午餐及晚餐供長者用餐。為了顧及長輩吃的健康,社區志工絞盡腦汁做出營養美味的餐食,但因志工並非專業人員,故需要專業老師教導如何烹煮少油少鹽、健康美味的餐食。另外,因常有其他社區來石門參訪並用餐,「參訪用餐」是石門社區的收入來源之一,故希望老師可以教導利用在地食材研發專屬石門社區的特色料理。
執行與效益:
本計畫課程聘請二位專業老師,共計安排45小時課程,餐點的研發以石門社區小農在地生產食材為主,因此間接增加小農收益。菜色部分,大多利用社區小農所栽植的蔬果,如南瓜、香菇、咖啡、生薑、洛神花、竹筍、鮮菇、番茄、橄欖、梅子、苦茶油等等在地生產的蔬果,研發出一桌3,500元、4,500元、5,500元不等的風味餐,讓遊客可以來體驗「食在石門」的美食饗宴。
5. 中寮鄉和興社區──原生種植物調查解說訓練計畫
緣起:
和興村位處中寮鄉東側,全村地形丘陵連綿,地形變化多元,有數十個大小山巒和小谷地羅布其間,因此有許多天然生態資源。921之後,社區居民希望發展有機觀光文化農場,因此結合河川整治及綠化工程,闢建「原生種植物公園」,希望把園區變成一個具教育特色公園,故冀望透過此計畫,訓練社區居民認識植物及多樣的生態,未來遊客來參訪時,可以導覽解說,推動農村再生,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執行與效益:
本計畫原安排36小時生態相關課程,因受新冠肺炎三級警戒影響而延後上課日期,並將時數縮短為16小時,課程內容精簡為龍興原生種植物公園的原生植物辨識解說、社區蝴蝶辨識及解說(鳳蝶、粉蝶科、蛺蝶、灰蝶及弄蝶科)、原生植物園區及社區景點綜合解說演練。課程雖然精簡,內容卻十分充實,透過課程學員對於基本的植物辨識及公園內的原生種植物都有更深入的瞭解,透過講解練習與考試,居多學員已獲得講解員的資格,成效良好!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