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爵士曲風」不一定是指真的爵士樂、「搖滾曲風」並不是真的搖滾樂,前者可能是節奏與和絃「聽起來像」、後者可能是配器與編曲「聽起來像」。
在缺乏系統化教育的淵源之下,我們早期接受到的非古典音樂訓練,似乎都是這樣的:
台灣流行歌壇(或作場圈)認知的「Jazz」
之一:George Michael《Kissing A Fool》
之二:庾澄慶《老實情歌》
之三:Whitney Houston《Saving All My Love For You》
之四:Carpenters《Close To You》
之五:Burt Bacharach《Rain Drop Keep Falling On My Head》
之六:Frankie Valli《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
之七:梁靜茹《如果冰箱會說話》
成因(根據自身經驗推測,如有錯請指正!):
一二三四五:歌手跟樂手認為有Swing就是「Jazz」,但其實它感覺比較6/8,R&B、Soul的其中一種節奏形態(《酒後的心聲》、《If I Ain’t Got You》跟《浪人情歌》其實都是一樣的節奏,它們…也是Jazz囉?)
六:Michelle Pfeiffer在電影《一曲相思情未了》中由鋼琴琴師Bridges兄弟伴奏這首,很有作場fu;然後也有一個版是比較Disco的,所以很適合炒氣氛⋯⋯
七:跟一二三四五成因類似,常用來表達輕鬆灑脫的意境,但因為是比較新的國語流行歌,應該不會有人直接說這是Jazz,頂多說是Jazz Beat。
某種程度來說是一種針對「長久以來的誤解」之追根究底而已
其實伍佰已經告訴我們,Urban Blues裡頭很多這樣的節奏,在台灣這被稱為叫「Slow Rock」,很奇特吧?這跟「Slow Soul」一樣都是台灣獨創的名詞,將另文討論之:
《浪人情歌》
其實江蕙也已經告訴我們,臺語歌非常受到日本演歌影響,而日本演歌當中也很多Blues、R&B的節奏:
《酒後的心聲》
其實Alicia Keys也已經告訴我們,她很喜歡江蕙樓上那首 XD(真相是:R&B的這類曲風在美國主流音樂中本來就很常見)
《If I Ain’t Got You》
不要告訴我你沒聽過這首日本演歌風影響的台語歌,KTV百年男女合唱經典:
林淑容《無言的結局》
這首的前奏與A段:
阿吉仔《命運的吉他》
幾乎剛開始接觸爵士樂律動,本地的樂手或老師們都會理解成這樣:
金門王.李炳輝《流浪到淡水》
那卡西裡的「Jazz」,臺語歌老前輩楊三郎老師的作品:
《港都夜雨》
楊三郎老師的另一首知名作品,有學者考據他也受到時興西方流行音樂風潮的日本音樂影響,嚴格說來這並不是Jazz曲風,而是Blues常用節奏,和絃也埋了一些Blues Chord在裡頭:
《秋風夜雨》+《望你早歸》
小結
1. 長久以來在台灣,我們常犯的問題是把「節奏形態」與「音樂形態」搞混,前者是鼓手最常使用-把一種節奏叫做什麼什麼;但是要論音樂形態,也就是音樂風格,還得考慮其他音樂要素如和聲、旋律、配器、編曲、盛行年代…等等。
2. 常見的「曲風」一詞使用法其實很難精確,因為那只是「聽起來像XXX」,而非是「XXX」…譬如「爵士曲風」不一定是指真的爵士樂、「搖滾曲風」並不是真的搖滾樂,前者可能是節奏與和絃「聽起來像」、後者可能是配器與編曲「聽起來像」。
3. 所以從前面的例子一路追根究底下來,就可以很清楚看出,為何在華文世界中講論音樂或學習音樂,會「誤差」這麼大?因為一來「來源」很多,二來「外來的」多,偏掉而開始演化的機會其實還蠻常見的。
4. 其實撇開國語歌、台語歌、西洋歌、東洋歌…等傳統分界,那些客觀的要素都是一樣的,只是在西洋歌裡頭,和絃的運用可能比較進階,所以就會感覺比較爵士;而在台語歌(以及早期的國語歌)裡頭,使用的旋律(音階)多為五聲音階,搭配上外來的節奏與配器,就發展出一種獨特的風味出來了!
5. 以上論述與音樂的好壞或喜好品味無關,純粹是針對台灣獨特的流行音樂發展所進行的探討,動人的老歌、懷舊的金曲、稍有距離感的爵士、最夯的名曲…其實都有脈絡,其實原來都是一家人呢~
6. 但是!就算很像,你還是跟你爸不一樣,妳表姐還是跟妳堂妹不一樣呀!呵呵。
本文獲得作者授權刊登,文章來源:啟彬與凱雅的爵士棧

Photo Credit: Tim CC BY ND 2.0
Tags:
講究機能與美學,LG OLEDevo系列電視令人心醉神迷的三大黑科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LG OLEDevo 系列電視三大黑科技,包括雙重國際認證的護眼效果、AI 智慧優化與聲控系統,以及令人心醉神迷的超輕薄機身。講究機能與美學的你,必須認識這款電視。
現代人講究極致的娛樂體驗,尤其疫情時代讓居家時間變長,電視的地位恐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來得重要。一台好的電視,能讓居家空間化身為重要的視聽娛樂中心,甚至把客廳打造成一座藝廊;凝聚家人在此齊聚享受視聽饗宴的時刻,也為整體空間做出現代科技感的華麗點綴。
韓國科技大廠 LG 全新 OLEDevo 系列,作為結合視聽享受、極致美學、智慧簡約的存在,將是此時此刻市場最需要的優質電視。不少人想為家裡添購新電視,或是為長輩汰舊換新,尋覓一台簡易好上手、又能保護視力健康的電視。那麼,LG 全新 OLEDevo 系列的三大黑科技,將是消費者不能錯過的精彩選擇。

LG OLEDevo 黑科技之一:雙重護眼認證的 OLED 面板
LG OLEDevo 全系列搭載 LG 獨家最新一代「OLEDevo」面板技術,運用「自體發光像素技術」的有機材料,控制每一像素的顯示品質,提供極為精準的顯色能力與絕佳的高對比度;不只視覺效果遠遠超越一般市售常見的 LCD 面板,LG OLED 面板還具備「護眼雙認證」,友善長輩與兒童,讓家人能安心追劇、減少眼睛負擔。
針對電視產品的護眼認證,主要是判斷「抗藍光」功能。藍光屬於一種「高能量光線」,若長時間大量接觸,可能會對視網膜產生影響,進而傷害視力。為了讓消費者可以安心觀賞電視,LG OLED 電視將藍光影響降至最低、僅發射出 29% 的藍光,遠低於眼睛舒適度的最低 50% 標準,護眼效果獲得國際權威認證機構——德國萊因 TÜV 護眼認證、美國 UL 低藍光顯示認證等認可。
此外,LG OLED 藍光只有同等大小液晶螢幕的 60%,大幅降低眼睛的負擔。也就是說,LG OLED 電視讓消費者能比以往更加放心地享受大螢幕,盡情玩遊戲或看電視。


LG OLEDevo 黑科技之二:AI 技術讓電視更好看,也更方便看
另一個令人驚豔的黑科技,則是 LG OLEDevo 系列機種非常善用 AI 人工智慧。首先, LG OLEDevo 系列電視採用了 α9 第四代 AI 4K 影音處理晶片,能運用 AI 優化影像與聲音品質,呈現最卓越的視聽效果,包括:
- 影像強化:內建 AI 技術擁有規模超過百萬組的視覺資料點數據庫,能識別影像內容,進行降噪與圖像優化程序。全新「場景檢測」功能還能進一步分析顯示場景類型,並支援優化。
- 音效強化:α9 第四代 AI 4K 影音處理晶片還具備超過 1,700 萬個音頻資料點作為學習基礎,能識別語音、音效與音調頻率,依照不同的風格優化聲音音效,甚至自動調整音量,確保高均值的視聽感受。
此外,LG 也導入 AI 語音辨識系統、家電物聯網技術,讓電視搖身一變成為家電物聯網系統的主控台,打造聰明駕馭的智慧居家功能,包括:
- AI 語音控制電視:聰明的 AI 語音辨識,讓長輩能聲控電視,迅速執行轉台、調整音量等功能。使用 Netflix、Disney+ 等 OTT 串流平台時,也不必費時打字搜尋,直接語音輸入就能迅速找片。
- 家用物聯網裝置:OLEDevo 系列還有物聯網功能,電視可作為儀表板來控制家電設備,串連智慧滑鼠遙控器的 AI 語音控制功能,輕鬆聲控家電。


LG OLEDevo 系列黑科技之三:零間隙壁掛超窄邊,打造藝廊等級外觀
LG OLEDevo 系列全名 LG OLEDevo G1 的「G」,隱含「Gallery」(藝廊)的精神,也充分反映外觀設計的精神。憑藉 OLED 面板獨有的極輕薄特質,再加上零間隙壁掛的超窄邊框設計,讓 LG OLEDevo G1 看起來就像是一幅畫作。換言之, LG OLEDevo G1 不只能提供電視娛樂,也可也作為空間佈景的一部份,增添藝術氣息與科技感。


LG OLEDevo 系列符合新世代電視主流需求,配備 4K UHD 解析,無論是 4K 藍光影音、線上串流影音平台、各大遊戲主機(PS5、Xbox Series X)等都能享受高品質視聽。
目前全系列分別有 55 吋、65 吋、77 吋三種規格,一般家庭房間建議選用55吋、客廳建議選用 65 吋;若是展示空間、會議室或喜歡劇院感受者等,可考慮更大尺寸的 77 吋。追求極致視聽、體驗智慧便利,就從 LG 全新 OLEDevo 系列護眼電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