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與他的父親

卡夫卡與他的父親
Photo Credit: Nicolas Castillo@Flickr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卡夫卡的說法,父親具有「征服生活與商場的意志」。但在卡夫卡身上,卻找不到半點這種意志。

他將母親比喻成狩獵時,負責將獵物驅趕出草叢,防止鳥獸逃跑,讓獵人比較容易逮住獵物的人。卡夫卡的未婚妻菲莉絲,在寫給卡夫卡的摯友布羅德的信中寫道:

「雖然法蘭茲的母親非常愛他,但她絲毫不瞭解兒子是個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欲求,而且完全無法理解兒子的想法,對他一點幫助也沒有。」

十、來自父親的反駁

「毫無謀生能力的你,依舊過得如此快活,無憂無慮,為了對得起我自己,我要證明自己可以奪去你的所有謀生能力你之所以成為毫無謀生能力的人,不是你的錯。而是為父的責任。你悠哉度日,身心都依賴為父,打算過著無法自立的人生。」

這一篇是卡夫卡想像「父親看了信之後,肯定會如此反駁」而寫的短文。父親的說詞有其根據,卡夫卡也「不否定這番批評的某種正當性」。卡夫卡埋怨父親讓他成了無用之人,卻又無法離開父親的羽翼,心懷怨恨地與敵人親密生活著,就這樣過了三、四十個年頭。現今,這樣的孩子愈來愈多。

這篇短文以孩子的觀點來說,是被害者對於加害者提出的合理要求,也就是損害賠償。但就父母觀點來看,卻變成卡夫卡的父親的反駁。那麼,面對這樣的反駁,卡夫卡會如何回答呢?

他寫道:「這樣的反駁不是父親寫的,是我寫的。」也就是用不著你來責備,我早已將自己批判得一無是處的意思。雖然卡夫卡非常愛批判自己,卻抗拒別人批評他,所以他總是搶在別人前面批評自己。他還寫道:「我的罪惡感十分強烈,因此沒必要透過外界再多添幾筆,我沒有辦法囫圇吞棗地吞下那些東西。」

結果,這封「給父親的信」,還是沒有送到父親手上。

因為被卡夫卡的母親攔截,沒有交給父親。

書籍介紹

絕望名人卡夫卡的人生論》,愛米粒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

什麼是當你痛苦時,真正需要的話語?世上有許多名言,而且,多是激勵人心的話語。但是,當你感到痛苦時,需要的是能瞭解你的痛苦的人,不是嗎?

因為過度消極,反而笑得出來?「我最擅長的事,就是一蹶不振。」再也沒有像卡夫卡如此絕望的人了。卡夫卡是絕望名人,比誰都容易心情低落,比誰都脆弱,比誰都容易一蹶不振。即便是心情跌入谷底的人,也會因為見識到卡夫卡的極度絕望,而告訴自己:「至少我還沒他這麼慘吧!」。

20世紀最偉大的文豪——卡夫卡,創作雖為後世讚嘆,短暫的一生卻多病、不得志、牢騷滿腹。本書結集他的各種消極話語,與其說讀著、讀著,心情愈來愈低落,不如說反倒湧現一股力量。

《絕望名人卡夫卡的人生論》立體書封
Photo Credit: 愛米粒出版

責任編輯:李牧宜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