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科技大佬的眼光與心態(上):你是「線性思維」還是「指數型思維」?

科技大佬的眼光與心態(上):你是「線性思維」還是「指數型思維」?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問你一個問題:荷花塘中間有一朵荷花,每隔一天它的數量就會翻一倍,在第12天時它就會蓋滿整個荷花塘,請問荷花會在第幾天蓋滿荷花塘的一半?答案是第11天。如果你答對了,那你就是用了「指數型思維」來計算增長;如果你的答案是第6天,那你就是用了「線性思維」計算增長。

我說的科技大佬,是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的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亞馬遜網路商店的創辦人傑佛瑞.貝佐斯(Jeff Bezos)和谷歌的創辦人之一賴利.佩吉(Larry Page)等人。

他們都是科技大佬中的大佬,而且是極端中的極端成功者。

所以事先聲明,這篇文章或許不適合每個人使用。

簡單介紹一下,這星期解讀的是一本商業書籍,名字就叫《膽大無畏》(Bold),這本書在Goodreads網站入圍了年度商業好書,作者一彼得·迪亞曼迪斯(Peter H. Diamandis)本身就是一位科技大佬,是奇點大學的共同創辦人之一,作者二史提芬.科特勒(Steven Kotler)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

這本書是迪亞曼迪斯和科特勒在觀察了許多科技大佬後,總結出他們部分的商業邏輯和心態,還有許多借助科技力量創業的方法,其中包括如何獲得群眾募資。

和往常同樣,這裡我只寫一些其中比較值得學習的概念,能增進思考的知識。

大佬的眼光——「指數型思維」

我們先來看看這一個著名的故事。

有個古代皇帝,愛上一項名為「圍棋」的遊戲,決定嘉獎此項遊戲的發明者。他把發明者召入宮並且宣布要滿足發明者的一個願望。

「陛下,我深感榮幸。」發明者喃喃說,「我的願望是你賞我一粒米。」

「只是一粒米?」皇帝很驚訝。

「是的,只要在棋盤上的第一格放上一粒米,在第二格上放上二粒米,在第三格上加倍至4粒,依次類推,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雙倍,直到放滿整個棋盤為止。這就是我的願望。」

皇帝高興的大聲說:「好!把棋盤拿出來讓在座的各位見證我們的協定。」

皇宮的人都聚集到棋盤邊,廚房的僕人一磅重的一代米送給發明者,發明者笑著打開了袋子。

「我建議你回廚房換一個大的袋子。」發明者對僕人說,皇宮裡的人大笑起來,誤認為這句話是諷刺的意思。然後發明者開始在棋盤上擺放米粒,每放一格便倍增米粒的數量。

當第一排的8個格放滿時,1... 2... 4... 8... 16... 32... 64... 128粒米,旁觀者大笑著,指指點點。但放到第二排中間時,咯咯的笑聲漸漸消失了,而被驚訝聲所代替,因為小堆的米不久就增成了小袋的米,然後倍增成中袋的米,再倍增成大袋的米。

幾番周折後,得到一個不可思議的結論。一粒米在64格的棋盤上每格倍增,最後是1800億萬粒米,總數是相當於全世界的米粒總數的十倍。

問你一個問題:荷花塘中間有一朵荷花,每隔一天它的數量就會翻一倍,在第12天時它就會蓋滿整個荷花塘,請問荷花會在第幾天蓋滿荷花塘的一半?

答案是第11天。

如果你答對了,那你就是用了「指數型思維」來計算增長;如果你的答案是第6天,那你就是用了「線性思維」計算增長。

答錯是正常的,因為人們一般是用線性思維對待「增長」這回事的,是不斷「+1的加法」,如1+1=2,2+1=3,3+1=4般,緩慢的累積。這種思維當然是正確的,我們生活中大部分的事物都是遵循線性的方式進行的,我們一天又一天的過,做事也是一件一件的做,我們習慣性的把任何事情都看作「+1」,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思維,但這種增長非常緩慢。

而「指數型思維」則和緩慢的+1不一樣,指數型思維是1x2, 2x2,4x2,8x2 般的計算增長,用誇張一些的說法來說,在指數型思考中「所有東西都像荷花般增長」,用翻倍的方式計算事物增長的速度,正如上面故事中的發明者一樣。

舉個運用例子:

假設你是做市場行銷的,線性思維會告訴你要一個一個的增長你公司的客戶,你會思考如何用不同的廣告播放和行銷方式來吸引新客戶,執行持續和大量的+1。

而指數型思維則會告訴你,你要盡快把原有的客戶數目翻倍,而讓客戶翻倍的最好方式就是讓客戶為你做廣告宣傳。如果你有1,000個客戶,那你就要想出一些能誘使這1000個客戶把你的品牌分享出去的營銷方案,例如「攜帶一位朋友同來既能享有50%折扣」。

你會思考如何盡快讓客戶翻倍成2,000個客戶,然後你再次出招讓這2,000個客戶翻倍成4,000個客戶。市場營銷中有一中叫做病毒式行銷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要讓客戶群把你製造出來的訊息不斷的分享出去,而其背後的目的同樣是為了製造出指數型增長。

科技的增長就是遵循指數型增長的原理,而我們聽過又聽的經典例子莫過於摩爾定律(Moore's Law)了。

在1965年,英特爾(Intel)共同創辦人高登.摩爾(Gordon Moore)留意到:電腦的中央處理器的計算速度,每隔12到24個月就會翻一倍,而且增長速度會持續10年。但事實是,摩爾定律持續了超過50年,而那也是你的智慧型手機比1970年的超級電腦快1,000倍,但價格卻便宜100萬倍的原因。

如果你想要獲得最快的發展速度,你必須從線性思維切換到指數型思維,思考——我要怎樣才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增長翻一倍?

提示:搭上進展神速的科技快車。

(下一集將教你以六個步驟,將你的事業達到指數型發展)

延伸閱讀:科技大佬的眼光與心態(下):指數型發展的六個步驟

本文經4THINK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