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高麗王朝建國之後,聖骨、真骨貴族當然都消失無蹤,但是新的貴族又立刻興起,成為高麗時代大部分的政治及社會問題的根源。
文:呂正理
高麗王朝建國之後,聖骨、真骨貴族當然都消失無蹤,但是新的貴族又立刻興起,成為高麗時代大部分的政治及社會問題的根源。這些新貴族從哪裡來呢?主要是原有的地方土豪勢力。高麗太祖王建之得以建國,大部分是靠各地土豪的加盟。這些豪族一開始就勢力強大。高麗太祖不願意得罪這些豪族,而採取懷柔的政策,以聯姻的方法籠絡他們。高麗太祖的抉擇使得全國因而產生許多有外戚身分的門閥,無一不是想要透過裙帶關係掌握政權。
高麗王朝的新貴族與外戚
太祖王建的兒子高麗惠宗即位不久,爆發「王規之亂」。王規是慶州土豪兼開國功臣,將兩個女兒嫁給太祖,一個女兒嫁給惠宗。太祖的后、妃、嬪之中,有名有姓的就有二十九個,每一個的背後都是地方豪族。因此惠宗繼位之後便面對一大群失意的母后及其背後的豪族,戰戰兢兢地在過日子。豪族之中以王規最跋扈,公然結黨爭權,又暗施陰謀,一心一意希望惠宗早死,以便自己的外孫能夠登基為王。惠宗憂懼而死。惠宗的弟弟定宗幸虧有叔父王式廉帶兵回來,剷除王規,才能繼位。高麗建國之初,王室力量薄弱,甚至不足以自保,由此可見。定宗與王式廉沒幾年也都死亡,原因不明。
定宗的弟弟光宗(九四九~九七五年在位)繼位,不願意繼續每日擔驚受怕,決定要強化王權,削弱地方貴族。他首先推行「奴婢按檢法」。在後三國時期戰亂之中,各地方土豪都把俘虜及災民當奴婢。土豪的奴婢的數目竟有到達數千人,甚至上萬的。光宗下令調查,如果是良民便放回去自行營生。光宗又鼓勵密報,以種種殘酷的手段,剷除異己,造成奴告其主,子告其父;小人得志,忠良受害的現象。於是乎人人自危,竟不敢在路上耳語。光宗又推行科舉制度,經由考試任官,建立新的官僚體系。這是知識分子企盼已久的,而新起的貴族莫不痛恨。
第六代成宗(九八一~九九七年在位)認為光宗的改革造成嚴重對立,為了要緩和,遂重用大儒崔承老,採取比較溫和漸進的手法。地方豪族又被吸收到中央。貴族子弟也可以經過所謂的「蔭敘制度」繼承特權,與科舉並行。
穆宗繼成宗而立,與母后不合,明爭暗鬥,一旁虎視眈眈的大臣又有機會干政。穆宗十二年(一○○九年),武將康兆領兵進京,入宮逼死穆宗,立穆宗的長子顯宗為王,實際上是傀儡。康兆後來在與契丹戰爭中敗死,但是顯宗成為另一個權臣金殷傅的囊中之物。金殷傅將三個女兒都嫁給顯宗,成為下一任高麗王的外公。此後金家又如法炮製,以外戚的身分牢牢掌控王室及朝政。
從顯宗到第十一代文宗(一○四六~一○八三年在位),一共有四代,歷時五十幾年,超大門閥「安山金氏」成為真正主宰高麗王朝的豪族。文宗之後到第十七代仁宗(一一二二~一一四六年在位)的八十幾年間,另有「仁州李氏」取代「安山金氏」,以外戚的身分掌控朝政。高麗仁宗既是權臣李資謙的外孫,又是女婿,關係十分奇怪而複雜。高麗的安山金氏及仁州李氏是兩百年前日本平安時代藤原攝關家掌控天皇家的翻版。
高麗與契丹的戰與和
契丹緊鄰高麗,對高麗是一大威脅。高麗太祖天授二十五年(契丹太宗會同六年,九四二年)契丹述律太后派使臣帶五十頭駱駝送給高麗。太祖王建自認與渤海國的高句麗人同文同種,對於先前契丹擊滅渤海國憤恨不平,怒斥契丹為「無道之國」。這時太祖王建不但不接受好意,還將契丹使臣流放,又將駱駝棄置於開城萬夫橋下,全部餓死。歷史上稱這件事為「萬夫橋事件」。述律太后大怒,兩國開始交惡。當時在中國對契丹百依百順的後晉兒皇帝石敬瑭剛死,繼任者對契丹出言不遜,契丹正準備出兵南下,予以懲處。述律太后對高麗雖然怒氣勃勃,只能暫時忍耐,不願分兵對高麗採取行動。契丹後來在中國越陷越深,更是抽不出力量與高麗另闢戰場。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九六○年,遼穆宗應曆十年,高麗光宗十一年)之後,派人到高麗提出結盟的要求。高麗從來就認為契丹人是野蠻人,因而與宋朝建交,在清川江以北各地築城造鎮,積極準備與契丹人打仗。但是宋朝忙於收拾南唐、後蜀等在南方割據的國家,與遼國有二十幾年沒有戰爭,高麗也不敢單獨與遼國為敵。
宋朝統一中國之後,與遼國開始正面對決。宋太宗兩次大規模出征,都大敗而回。這時遼國的皇帝是遼聖宗,實際上是由蕭太后臨朝攝政。蕭太后明斷果決而胸懷萬里,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巾幗英主。恰好在這時宋朝的夏州(陝西)發生党項羌叛亂。蕭太后大喜,立刻派人前往扶植這個勢力,封叛軍領袖為王。一個新生的西夏王國從此站立起來,成為宋朝的另一個心腹之患。
契丹統和十一年(宋太宗淳化四年,高麗成宗十三年,九九三年)蕭太后任命蕭遜寧為統帥,傾全國之兵八十萬人攻打高麗。遼軍勢如破竹,一路打到蓬山郡(今朝鮮平安北道)。在遼國大軍威脅之下,高麗大臣分成主戰及主和兩派。主戰派誓守山河,主和派主張割讓部分土地給遼國,以免亡國。不過遼軍在節節勝利之後,很奇怪地卻不再往前,而是催促高麗派人去談判。高麗君臣猜不透遼國的意思,而仍然派中軍使徐熙前往。談判的結果完全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遼國不但同意撤兵,並且將鴨綠江以東原來高句麗的土地(稱為江東六州)全部歸還高麗。遼國只要高麗與宋朝斷交,並使用遼國的年號。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