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整理】《勞基法》修法除了「砍7天假」、工作半年特休3天還改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明年元旦起年資滿6個月以上至少享有特休假3天、國定假日全國休假一致,不過勞工抗爭的問題,仍考驗民進黨。
(中央社)
立法院今天三讀修正通過勞基法部分條文,未來勞工每7日中至少應有2日休息,1日為例假,1日為休息日;刪除7天國定假日,全國放假一致,及勞工工作滿半年即有3天特休假。
現行勞基法規定,勞工每7日中至少應有1日之休息,作為例假。為落實讓勞工週休二日、全國放假一致及讓勞工的特休吃得到看得到,立法院朝野黨團今天經過逐條表決,三讀修正通過勞基法部分條文。
修正後的第36條明訂,勞工每7日中至少應有2日之休息,其中1日為例假,1日為休息日。針對若雇主要讓勞工在休息日工作,修正第39條明訂,勞工於休息日工作,工資應加倍發給,而修正後第24條也增訂勞工在休息日工作,雇主應給付的工資加給。
修正後24條增訂,勞工在休息日工作,前2小時加發1.33倍工資,第3個小時起,加發1.66倍工資。而休息日工作時間及工資計算,4小時以內以4小時計;逾4小時至8小時內以8小時計;逾8小時至12小時內以12小時計。
針對國定假日部分,現行勞基法規定應休假的國定假日,由中央主管機關規定,而根據勞基法施行細則規定,勞工全年總共有19天應放假之國定假日。
而為了讓全國放假一致,第37條經修正後明訂,將國定假日規定與內政部主管的「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所定的應放假之日一致,全年總共只有12天應放假之國定假日,並明訂於明年1月1日施行。
原本的孔子誕辰(9月28日)、國父誕辰(11月12日)、蔣公誕辰(10月31日)、革命先烈紀念日(3月29日)、台灣光復節(10月25日)、行憲紀念日(12月25日)、開國紀念日之次日(1月2日)等7日,等於全部被刪除。
針對特休假部分。
修正後第38條明訂,勞工在同一雇主工作滿半年以上未滿1年,給予3天特休假;1年以上未滿2年,7天;2年以上未滿3年,10天;3年以上未滿5年,14天;5年以上未滿10年,15天;10年以上每年加1天至30天。
同時第38條增訂,特休假由勞工排定,若特休假未休完,雇主應發給工資。而雇主應將勞工每年特休及未休假所發給的工資數額,記載於勞工工資清冊,每年定期將其內容以書面通知勞工。若雇主認為其權利不存在,應負舉證責任。
而針對輪班制的勞工,現行條文僅規定在更換班次時,應給予適當的休息時間。
此次修正第34條也明訂,至少應有連續11小時的休息時間。
另外,針對裁罰的部分,由於現行的勞基法第79條對於違反工資、工時等條文的罰鍰僅新台幣2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導致雇主或企業寧可繳罰鍰而拒絕遵守相關規定。
修正後將罰鍰提高到2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且為強化雇主責任,亦增訂主管機關得依事業規模、違反人數或情節,加重其罰鍰至法定罰鍰最高額1/2。
(中央社)攸關勞工週休二日的勞基法修法今天在逐條表決下三讀,明年元旦起年資滿6個月以上至少享有特休假3天、國定假日全國休假一致,不過勞工抗爭的問題,仍考驗民進黨。
拖延將近半年的勞動基準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下午在民進黨團挾人數優勢成功清除占據主席台的國民黨團成員後,在晚間順利三讀,雖結束立法院表決戰場,但整場戰役民進黨傷痕累累。
對民進黨團而言,原本要照顧勞工休假權卻演變成砍假政府、出賣勞工,對長期與勞動階層站在一起的民進黨情何以堪,加上曾是戰友的時代力量黨團也站到民進黨對立面,民進黨可說是腹背受敵、左右掣肘。
去年底、今年初總統大選期間,前總統馬英九政府通過勞動基準法兩周80小時工時後,同時砍掉勞工7天假,引發勞工抗議,當時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提出讓勞工「週休二日」的政見。這項政治承諾,卻成了民進黨執政後需要面對的難題。
民進黨立院黨團規劃7月召開臨時會完成勞基法修正草案初審,卻因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召委林淑芬「失蹤」、時代力量占據主席台而破功,臨時會一事無成。
10月3日,總統蔡英文在府院黨高層「執政決策協調會議」拍板,將「一例一休」重新定調為「週休二日」,勞基法修法案捲土重來。
10月5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在民進黨團強勢主導下完成勞基法初審,遭國民黨團批評會議主席立委陳瑩是「一分瑩(以1分鐘完成初審)」,朝野爭論多時,最後民進黨團在勞團與在野黨團壓力下同意重審,11月17日8個版本出委員會交付朝野協商,但因朝野黨團協商無共識,加上國民黨團的杯葛,讓民進黨團深切體認到終須一戰。
立法院2日院會民進黨團備戰挑燈夜戰,但因黨團總召柯建銘被毆事件,國民黨團要求院會休息,勞基法修法二度院會闖關功敗垂成,民進黨團決定今天下午以約20分鐘把主席台淨空,讓立法院長蘇嘉全順利上台,勞基法修法在朝野立委多人掛彩中驚險過關。
攸關勞工權益的新制將於明年1月1日實施,勞動部說,新制除了落實勞工週休二日及國定假日全國一致外,勞工可享有更多的休假日與特別休假,對勞工權益的保障更進一步。不過,勞團抗爭仍將持續,民進黨的考驗正開始。
以下為勞基法修正三讀大事記:
- 6月30日:行政院發文函請立法院審議「勞動基準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 7月12日:立法院院會一讀付委。
- 7月21日:立法院臨時會,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初審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但因會議主席由林淑芬改為吳玉琴,時代力量黨團、國民黨團分別霸占主席台,初審失敗。
- 10月3日:總統蔡英文在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中拍板,決定為了回歸全國假期一致,並增加勞工特休假方式作為配套。
- 10月5日: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召委陳瑩,混亂中將一例一休法案宣讀後即交付朝野協商,遭質疑程序不完備,後續引發勘驗當日會議錄影、錄音等爭議,陳瑩遭外界指為「一分瑩」。
- 10月25日:勞團赴立院抗議勞基法修法要砍掉7天假,蛋洗立院,並有10多人翻牆進到立法院內。
- 10月26日:社福及衛環委員會為確定議事錄,藍綠立委都占領主席台,並爆發推擠衝突,當晚民進黨立委夜宿立法院。
- 10月27日: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天為了確認日前審查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當天的議事錄,朝野再度爆發衝突,衝突中確認議事錄。
- 10月28日:國民黨團開始多次占領立法院院會主席台。
- 11月8日:立法院朝野協商達成共識,9日各黨團推派代表共同勘驗10月5日衛環委員會議的錄影、錄音。
- 11月9日: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勘驗10月5日會議的錄影、錄音,隨後朝野協商達成共識,決定重開委員會審查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 11月14、17日:社福及衛環委員會重審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 11月16日:勞基法修法公聽會,爆發激烈的肢體衝突,主席、民進黨召委陳瑩在推擠中跌倒送醫;勞團因不滿公聽會淪為民進黨的橡皮圖章,決定集體退席抗議,回到立法院門口繼續絕食。
- 11月30日、12月1日:社福及衛環委員會2度協商,都未達成共識。
- 12月2日:國民黨團再次占據院會主席台,立法院外發生抗議群眾拉扯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倒地的意外,全案無法順利二、三讀,但已進入大體討論。
- 12月6日:藍綠爆發推擠衝突,全案經表決後順利二、三讀。
最新發展:
-
【專訪】3Q陳柏惟:如果「芒果乾」是假議題,看了香港「一國兩制」為何會怕? 3年前
-
勞基法修正案三讀通過,蔡英文為「短時間二度修法」致歉 5年前
-
【圖表】用六年資料報你知:最常被違反的五條勞基法規與十大「功德」企業 5年前
-
【功德台灣】《勞基法》再戰立法院,到底改了什麼讓勞工不甘願做? 5年前
-
【圖輯】520一周年,六張圖檢視蔡英文執政成績單 6年前
-
520一周年,六張圖檢視蔡英文執政成績單 6年前
-
國際人權報告:根據勞檢,台灣僅3成雇主違反勞基法 6年前
-
【這不是懶人包】從周子瑜,到川蔡連線——2016年台灣人「絕不能忘」的9件事 6年前
-
【超完整懶人包】2017年開始新制上路你都知道了嗎?35項全都與我有關 6年前
-
今年沒有年終獎金?好,那我們就直接來談「加薪」 6年前
-
民進黨在「一例一休」已經丟了勞工的信任,我由衷希望他們「婚姻平權」是玩真的 6年前
-
好好的做些實事,別再與時代力量開戰了,否則民進黨將在網路輸得一敗塗地 6年前
-
一例一休通過了 徐旭東:沒有競爭,你怎麼敢放這麼多假? 6年前
-
堅決不出席「砍七天假」會議,立委林淑芬「為了勞工權益變成民進黨公敵」 6年前
-
【圖輯】7張圖告訴你「假都被砍了」,台灣勞工到底吃到什麼? 6年前
Tags:
【圖解】在台灣,等一項癌症救命新藥需要等上超過700天,而日本最快只需要60天!台灣人,你真的有「命」等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等一項救命的藥物,需要多久時間?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健保正式給付生效,如癌症創新新藥等重大疾病藥物,平均需等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日本,則是60-90天內。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生了病,想要用到新研發的救命藥物,病人需耗時等待。台灣人,真的有「命」能等嗎?
2022年中,余苑綺因癌症過世,不僅讓演藝圈許多粉絲與親友不捨與難過,也讓許多同是癌症病友的患者與家屬,感到忐忑不安。余苑綺從2014年罹患直腸癌後,立委余天耗費數百萬就為替女兒挽命,甚至四處奔走希望爭取美國最新的抗癌藥物,可惜最終未能等到就已離世。
看得到卻用不到的救命新藥

事實上,類似遺憾在台灣時有所聞。即使國外屢有救命新藥問世,台灣人卻不一定能使用得到。根據數據顯示,在日、韓、以色列、加拿大等11個高所得國家中,台灣的肺癌存活率在高所得國家排名倒數第四,只有日本的一半;攝護腺癌存活率為倒數第一、乳癌倒數第二,胃癌則輸日本、韓國。若以平均餘命來看,台灣也比日本短少三年。
國人平均餘命、癌症存活率等指標,落後其他國家,健康投資不足也是一大原因。若與鄰近的日本比較,日本整體醫療支出佔整體GDP比例為11%、其中強制性醫療保險支出8.3%、藥費支出2.3%,而台灣則是6.1%、3.5%、1.2%,三者占比皆低於日本。
慢性病、罕見疾病甚至是現今新興癌症治療趨勢,如免疫療法、精準醫療等,亟具突破性、療效更佳的治療,在健保資源有限下,被限縮給付,導致病人只能自力救濟,自掏腰包使用。

為什麼新藥新科技導入台灣那麼難?

健保業務也包含引進新藥及新科技,但為什麼仍讓新藥新科技導入受阻?首要原因就是健保財源不足,進而排擠新藥引進。雖然每年的健保預算相較25年前開辦時的2000多億元,已成長到8000億元,但醫療費用年年成長,仍跟不上如雨後春筍增加的治療項目。台灣整體藥費支出早已偏低,新藥預算更是嚴重不足,不但零成長,甚至還負成長。
財務衝擊下,造成新藥給付審理流程頻頻卡關,許多國外原廠新藥因台灣議價空間小,使得引入時程拉長、健保給付條件越趨嚴格。許多效果良好的藥品,卻因支出費用高,在健保現有預算限制下,只得限縮藥品的給付範圍,讓可使用的病人族群也連帶限縮。
無法與國際治療標準接軌的台灣

新藥納入給付前都得先進行「醫療科技評估」(HTA),意即評估新藥引進是否具有成本效益,但常常因財務衝擊大,在醫療科技評估(HTA)這關就被擋了下來。依據2019年藥品查驗中心醫療科技評估(HTA)報告顯示,僅3成癌症患者所需用藥能獲得健保給付。
影響的不僅是個人減少延長生命機會,也讓台灣用藥標準大幅落後先進國家。根據統計,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入健保給付生效,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創新藥物,平均審查需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的日本,則是在60-90天內。
尤其,相較於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藥品適應症,台灣健保給付的藥品適用範圍,因為預算相對限縮,僅部分適應症可以納入健保,未納保之適應症的病人必須自救苦等審核通過。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患重大疾病,可能只有三個殘忍選擇:一是使用既有治療控制病情苦等新藥納保;二是賣車賣房自費使用藥品換取生命延續;三若金錢耗盡最後只能放棄治療。反觀日本,新藥給付不僅時間快速,甚至是依照仿單所有的適應症都給付,民眾可以使用到依照仿單給付的最新藥品。
環環相扣下,台灣標準治療早已和國際嚴重偏離。政府對於台灣醫療政策要有前瞻性的思考,應全面檢討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增加新藥預算以加速新藥新科技納入給付,為台灣民眾謀求新藥可近性及最佳醫療選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