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繼承阿公休耕十年的鳳梨田,我的初衷是想要為台灣的土地做些美好的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傻嗎?簡直白癡至極,冒著一個月賺不到2萬塊的風險;我們聰明嗎?天才至極,年紀輕輕就清楚、了解自己,很勇敢地踏上這條人跡罕至的路。
「該堅持的不是做什麼事,而是做這件事情的初衷。」
當年因為一篇〈親愛的英九,聽我說說話,好嗎?〉以詼諧語調帶出對台灣農業的憂心忡忡,在網路上一砲而紅,被網友封為「鳳梨王子」的楊宇帆,今天他一改平日搞笑風格,認真地對我說出這句話。
他讀過成大與台藝大兩所大學,也曾去澳洲打工旅行。才華橫溢的他,回台後婉拒朋友共同為新事業打拼的邀約,選擇回到家鄉——台南,將阿公過世後就荒廢的鳳梨田,重新打造記憶中甜美的鳳梨王國…
(以下為楊宇帆親自口述)
從小就對離鄉有種憧憬,於是我被成大退學後再考上台藝大
從我有記憶以來,爸媽都忙於工作,在台南新光村,是關廟地區的第二大村,阿公三分大(約900坪)的田地,都拿來種鳳梨,印象中只要有時間,我就會跑到田裡玩耍。

或許是因為太過獨立的性格,在國三那年我便搬出去自己住。大學以前,我的生活範圍都沒離開過台南,台南一中畢業後考上成功大學經濟系,大一上學期就被「二一」,大二被退學。
因為以前同學都考上不錯的學校,在準備重考那年,我都覺得自己與他們格格不入,即便朋友會來關心,但我仍一個人獨來獨往,家人們則是很淡定,沒有多說甚麼。也因為高中同學們有不少離鄉唸書,對於一直待在台南的我來說,離鄉反而是種憧憬。
後來重考上了台灣藝術大學圖傳系,終於如願北上過著無拘束的生活。

我變身成勇於嘗試的「打工達人」,在一次次的嘗試中更加了解自己!
為了應付生活開銷,我四處打工,曾經做過時薪只有60塊的工作,接下來人體模特兒、上山下海的野外研究助理都試過,甚至是大家都覺得很可怕的藥物試驗,我也沒缺席。
這些經驗對我來說有什麼意義?很多人說這樣很不持久,工作一直換環境,沒辦法很專心去做一件事情。我承認自己是個自我意識蠻強的人,不喜歡一成不變的事,對我來說人生就是要不斷去嘗試,現在回想這些嘗試的過程,都讓我更了解自己、更認清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會強迫自己去做。
比如說我曾經做過一份年糕工廠的工作,發現自己沒辦法像機器人一樣一直做重複的事,嘗試過後,至少我知道自己未來絕對不能去做這種生產線的工作。

至於課業,每次期中期末繳交作品,都覺得只是交差了事,就也沒念完了,於是台藝大肄業。或許在一般社會價值觀念下,退學、肄業這看似不負責任的選擇很令人擔心,但我單純相信每個選擇都是註定的。
在2010年夏天,我上山做野外調查,摔落溪谷20公尺,我的隊友看著我消失在他們眼前,當時空氣一片安靜,突然間「磅」的一聲響徹雲霄,時間就好像經過了一世紀這麼久,我睜開眼睛,看到一片藍天與綠樹,心想:地獄原來有這麼美?結果事實證明我是大難不死。
經歷危險山難後我有了巨大的勇氣,一個人到澳洲打工、攔車旅行,也讓我更思念家鄉…
經過這次的山難,我得到了一個很大的動力,不僅讓我謙虛地重返山林,也給了我一個人出去的勇氣。
於是我一個人到了澳洲,打工度假、攔車旅行,回想起來最有趣的是,我曾發誓絕對不要去農場工作,因為覺得太辛苦、太勞累了,於是在龍蝦工廠、螃蟹工廠打工,也當導遊。

有個我的老師曾說:年輕時候的流浪,是一輩子的養分。我非常認同這句話,那是一段非常寂寞的過程,但卻也發現到一個人的力量很強大。人在澳洲時,旅程即將告一段落回台灣,我坐在大堡礁看著風景,右邊山、左邊大海,覺得有點像台灣的蘇花公路,一瞬間便鄉愁大起。
後來在火車上我做了一個夢,我夢到台灣許多熟悉的人事物,其中有一段是夢到小時候和阿公去鳳梨園的畫面。我受一本書影響很深,叫做《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書裡寫著:老天爺都會給你一些徵兆,你要去解讀它。對我來說夢境是一個潛意識,想說老天爺傳達這個徵兆,是代表什麼呢?
我覺得這是老天爺在告訴我:他要我回到家鄉的土地。於是我就這樣子回家了。

婉拒朋友們的打拼邀約,我站在阿公那休耕10年的鳳梨田前,下定決心要種鳳梨
回台灣之後,我先告訴爸爸想種鳳梨的念頭,沒想到他嗤之以鼻,可能是我從小三分鐘熱度的性格,他覺得我對這件事情只是說說而已。
而這時剛好有位朋友找上我,他們家是開公司的,想找我一起打拼。我動搖了,陷入一個掙扎裡,我心想:這是社會認定很不錯的路,但若選擇了,一定會後悔當初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
於是我便婉拒了朋友的好意,但我也很感謝他,若是沒有他,我不會知道自己的心意如此堅決。雖然身旁更多人都是抱著看笑話的心態,看我可以撐到甚麼時候,但這也讓我更加堅定。
回到家鄉台南,我看著阿公那塊休耕將近10年的鳳梨田,不禁苦惱了起來:這些東西完全沒有概念,連鳳梨要長多久都不知道。像個無頭蒼蠅的我,除了利用網路,在鄉間田野一看到老人家就問,才知道鳳梨的生長期竟然是18個月,整整一年半之久!
至於耕種方法,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說法,土地特性不同、每個農夫個性也不一樣,甚至鳳梨是要加工還是直接吃,方法也都不同!
但我知道理論學術與實際上有落差,學術是死的,所以我還是會自己操作,來獲得更多經驗。

用著在澳洲打工存的錢,開始種植有機鳳梨,當年阿公在周圍種的竹林,正好當綠籬,避免了鄰田污染的問題,適合做有機栽種的基地。
有機的標準非常嚴苛,除了相關單位會來看水質與土壤以外,耕作時絕對不可以用農藥與化學肥料,於是我用最天然的鳳梨酵素做液肥,因為在種植的過程中,會和土地產生很強烈的連結,想要盡量利用這個土地上或是附近的東西,可以減少碳里程,找出自己的一套種田方法。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