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李遠哲:台灣學生到晚上9點還在補習,「比童工更壞」

李遠哲:台灣學生到晚上9點還在補習,「比童工更壞」
1986年攝於勞倫斯柏克萊實驗室的李遠哲。Photo Credit: Ernest Orlando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雖然外界說「李遠哲是有爭議的人物」,他要學生自己判斷。他也勉勵學生「不要相信年紀大的人」

(中央社)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7日表示,他認為現在學生功課很多,到晚間9時還在補習,這是不對的,中學應早點放學,讓學生有時間探求自己喜歡的東西,並勉勵年輕人多出國增廣見聞。

李遠哲在北一女中舉辦「追夢與播種」講座,向在座學生分享自己的成長與求學經驗。

李遠哲表示,他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生命不是自由的,是被掌控的」,受到各種價值觀、社會習俗的制約,「學校要你學這學那,有時候教一些沒有道理的」。

李遠哲說,他中學畢業時,決定要從被掌控的生命中脫穎而出,成為自己的主人,成為優秀的科學家。他了解「老師教的是不重要的」,他想要了解更多物質運動跟社會的原理。

他說,進入台大化學系後,他對於上這些課是否能成為好的科學家感到疑惑,他覺得學校的課不夠,所以「大學我翹很多課」,因為老師教太慢,他自己看比較快,並進修英文、德文、俄文等語言。

李遠哲說,他小時候很叛逆,不願意接受學校的制約,他獲得諾貝爾獎後,很多人說台灣的教育不錯,但他認為不錯的只是台灣的教育有給他空間,讓他可以不聽老師的話,追求自己的學問。

但李遠哲也說,現在學校很多功課 ,到了9點還在補習,這是不對的,父母一直逼小孩補習,「比童工更壞」,他認為中學應早點放學,讓學生有時間探求自己喜歡的東西比較重要。

李遠哲表示,教育應該把所有的人都能培養上來,從事藝術工作跟科學工作的,都有同樣的路能走,不要讓父母覺得當醫生跟照顧小孩的收入差那麼多,所以會希望孩子上台大,這些壓力的來源是因為社會不公平,應要讓所有人都有可發揮的場所。

李遠哲也勉勵在座的北一女學生,希望年輕人儘量出國開眼界,學習不同的語言、文化、習俗,這些對成長有幫助,要出去走,再帶回來。

自由報導,李遠哲在1986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至今已30年,很多人跟他說,台灣不錯,可以培養諾貝爾獎得主。但李遠哲回憶,他求學時很叛逆,常蹺課追求自己的學問;大學時常自修,因為「老師教太慢,我自己看可以很快」。

在柏克萊求學時期,李遠哲體會到社會經由努力是可以改造的,當時他看到反對越戰的自由言論,當時年輕人面對人性的討論與社會發展的氛圍,帶給他很深的印象。

蘋果報導,雖然外界說「李遠哲是有爭議的人物」,他要學生自己判斷。他也勉勵學生「不要相信年紀大的人」,因為他們會照以往的經驗行事,年輕人應該掌握自己的生命。

有學生問李遠哲是否建議出國研究?他說他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後,發現在台灣的影響力比較大,他認為全球化的世界下應該到國外學點東西,學不同的語言、文化,再帶回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