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把握自有優勢,臺灣電動自行車可望打造國際綠色「騎跡」

把握自有優勢,臺灣電動自行車可望打造國際綠色「騎跡」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是穿梭在歐洲傳統的巷弄間,或是在路況崎嶇坡度起伏大的山間小路騎乘,電動自行車近年來成為歐美人士眼中,滿足購物、交通需求,休閒與運動兼具的最佳綠色運輸載具。

臺灣自行車的高品質形象舉世皆知,外銷歐美、日本等市場皆有很好的表現。而隨著時代改變與科技進步,加上巴黎氣候高峰會後,綠能運輸思維更受重視。結合人力與科技的電動自行車,成為一方面提供更佳騎乘體驗,另一方面又能滿足綠能思維的熱夯產品。

比方說,在自行車普及的荷蘭,光2015年就賣出了27.6萬輛電動自行車,比前一年大幅成長24%;且根據自行車公會統計,臺灣2015年電動自行車出口近8.3萬輛,較前期成長25.27%。顯見電動自行車市場不僅前景可期,臺灣相關產業也擁有極佳的競爭優勢。

15751850588_4f15efe39f_k
Photo Credit: Sadettin Canbay @ Flickr CC BY 2.0

掌握利基,發現新亮點

身為全球自行車出口大國,臺灣擁有完整的自行車產業供應鏈,加上電子業的蓬勃發展,兩相結合,提供電動自行車源源不絕的研發與創新動能。無論是自行車大廠,或是新創團隊,都紛紛投入研發,轉型成為高級電動自行車的主要供應商,打造新的產業環境。

shutterstock_401655706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com / 達志影像

當電動自行車成為產業升級的重點,如何提供產業更多整體優化的協助,充分利用既有製造優勢,導入工業4.0科技創新,並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友善電動自行車的環境,成為政府與企業共同關注的課題。

打造全球電動自行車生產與示範基地

臺灣在製造與科技方面的能力,讓我們起步時就擁有強大優勢。政府目前在政策與法規上都積極研擬相關方案,希望能鼓勵創新,導入新思維,因應產業需求調整相關法規。

但如果真的要讓臺灣成為全球電動自行車的重要基地,擴大電動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普及率,還需在城市基礎建設建構,以及提供政策鼓勵上更加努力。

以臺北市為例,為推動綠色城市、早已著手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廣設自行車專用道,並建構起完整密集的UBike——公共自行車系統。安全、便利的特性,讓越來越多市民放棄自行駕駛汽機車,而選擇大眾運輸工具組合,滿足上下班通勤所需。而這樣的概念,也快速推廣到臺灣其他主要都市與觀光區,成為顯著的成就。

22303167741_b97cf13506_k
Photo Credit: Chi-Hung Lin @ Flickr CC BY-SA 2.0

但除了建構路網與公共自行車系統外,「停車」問題也同等重要。隨意停放的自行車往往讓市容凌亂,並讓車主擔心自行車的安全性。同樣是世界公認的自行車友善城市的東京,就發展出相當聰明便利的方式。在位於東京地鐵東西線的葛西站旁打造了深入地底的自行車停車塔,民眾只要先到自動系統設備進行付費登錄,取得電子感應器後,就可以在地下自行車停車場停放愛車,便利停車又不影響市容,值得臺灣借鏡學習。

為了促進節能減碳,政府也積極透過補助費用和政策推廣,希望讓電動輔助自行車更加普及;然而相較電動機車經補助後,約可減免共2至2.5萬元,電動自行車的補助只有約數千元,較難提高民眾消費意願,這也是未來相關資源可重點投入之處。

呼應綠色生活經濟,臺灣電動自行車憑藉著既有優勢,不斷投注研發心力,翻轉創新,未來更將躍登國際舞台,創造綠色新「騎跡」。

延伸閱讀:

經濟部 中小企業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