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冷知識】《危情十日》:史蒂芬金的心魔兼頭號粉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作者史蒂芬金心裡,這個故事隱藏了另外一個秘密:「《危情十日》就是古柯鹼的故事,女主角Annie Wilkes就是可卡因。她/它就是我的頭號粉絲。」
許多人認為《危情十日》(Misery)其實是在講全世界最受歡迎的作家史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跟他粉絲之間又愛又恨的關係。
一方面他擁有全世界最瘋狂的粉絲(會朝他的住家丟擲各種奇怪禮物),一方面他的寫作生涯又完全受到粉絲宰制,只要他稍稍越界、超出類型,就會受到粉絲的激烈報復。
但在作者史蒂芬金心裡,這個故事隱藏了另外一個秘密:「《危情十日》就是可卡因的故事,女主角Annie Wilkes就是可卡因。她/它就是我的頭號粉絲。」
惡夢的開端
史蒂芬金兩歲的時候,他的爸爸拋下一家人間蒸發。他的媽媽為了用各種微薄收入的工作養大兩個兒子,經常將兒子放在各種親戚朋友處寄養。
史蒂芬金從小就活在遺棄的陰影中,覺得有一天媽媽也會人間蒸發。他不斷做各種惡夢,夢見媽媽躺在棺材裡,夢見自己吊在絞刑台上。直到有一天,他突然發現把這些惡夢寫出來,就能讓這些惡夢永遠離開他。
這是已經產出六十多本小說的作者史蒂芬金寫作的開端。
但寫作不是他逃避現實的唯一方法。還有一個更簡便也更危險的逃脫路徑,而且這條危險的捷徑最終也產出了一個恐怖故事。
那個捷徑是毒品。那個故事是《危情十日》。
「我記得開始吸毒大概是1978年左右,大約就是我開始意識到我的酒癮已經失控的時候。我自以為控制得很好,但事實上不是這麼回事。」他回憶到毒品走進他寫作生涯的那一刻。
一開始他因為投稿被拒的挫折而酗酒、吸毒,接下來他因為小說大獲成功的成名壓力而酗酒、吸毒。而且當他的小說開始被改編成賣座電影,他也因此打入了毒品氾濫的荷里活社交圈,更加容易取得可卡因之類毒品。
毒癮就是頭號粉絲
「只要吸一口,可卡因就立刻統治我的身體和靈魂。它就像開關一樣,瞬間提供給我能量。」史蒂芬金回憶道。
多數有毒癮的人可能用一種或兩種藥物,但史蒂芬金的毒癮完全是一種「雞尾酒療法」,他同時沈迷於香菸、酒精、可卡因、贊安諾安眠藥、煩寧(另一種安眠藥)、感冒糖漿NyQuil和大麻。
據說他一天大概只有三個小時是清醒的。他仰賴大量的啤酒跟可卡因協助他寫作,他甚至因為吸食太多可卡因而必須用棉花塞住鼻孔,才能避免鼻血滴在打字機上。他的妻子塔碧莎金(Tabitha King)經常發現他倒在滿是嘔吐物的桌上不省人事。
他的編輯也曾親眼見證他因為迫切需要酒精,甚至拿只有一丁點酒精成分的漱口水解癮。
史蒂芬金後來承認,有許多廣受歡迎的小說寫作過程是如此不清醒,他甚至完全不記得自己寫過。
「每隔一陣子,有些故事就會無可避免地自己洩漏天機。比如在我毒癮最重的時候創造了《危情十日》中的那個有精神病的護士。我其實很清楚意識到我真正在寫的是什麼: Annie就是我的毒癮,她/它就是我的頭號粉絲。而且我的天,她/它可一點都沒有放過我的意思!」2006年他受訪時說道。
家人幫助對抗心魔
在最壞的時候,他經常會有自殺的念頭,甚至也會想傷害他的妻子和小孩。雖然他從未真正實現暴力的念頭,最終他只得將這種念頭轉化成為《閃靈》(The Shining)中那個想傷害自己兒子的父親。
有一天他的妻子塔碧莎金對於這一切終於忍耐到了極限。
「塔碧莎把一整袋從我書房搜出來的東西通通倒進垃圾桶:啤酒罐、雪茄菸屁股、瓶裝的跟袋裝的可卡因、滿是鼻涕和血跡的可卡因勺子、咳嗽藥水、感冒糖漿和漱口水。」史蒂芬金回憶道。
她在丈夫、小孩以及在場的其他親友的見證下銷毀這些害人的東西,並宣示如果他不再停止這一切自毀的行為,她將永遠離開他。
史蒂芬金當然不是一夜之間就恢復清醒。戒斷從來不是這種像小說或電影一樣戲劇性的過程,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嘗試。
他被問起讓他真正下定決心的一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我兒子的小聯盟比賽上,我用個紙袋帶了一瓶啤酒在身上。教練走過來對我說:『聽著如果那個袋子裡面裝的是瓶酒,不好意思我得請你離開球場』。就是這一刻我告訴自己:我絕對沒辦法告訴別人在我身上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必須銘記在心。」
2010年在一封寫給16歲的自己的信中,他告誡16歲的自己遠離娛樂性用藥,並說:
幫自己一個忙,你才能盡情享受一個光明一點、有生產力一點的未來。千萬記得,就跟愛一樣,對誘惑的嚴力抵抗也能使你的心靈更強壯。
延伸閱讀
- 史蒂芬金戒毒的經過:Stephen King overcame alcohol and drug addiction
- 寫給16歲的自己的信:Stephen King Writes A Letter to His 16-Year-Old Self: “Stay Away from Recreational Drugs”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