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我竟然愛上苦瓜:為什麼小時候不喜歡的口味,長大卻變了?

【影片】我竟然愛上苦瓜:為什麼小時候不喜歡的口味,長大卻變了?
Photo Credit: DNews 影片截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也許你小時候對某些食物很感冒,長大後卻發現自己可以接受!這究竟是為什麼?又有那些因素可能讓我們改變口味?

編按:

「我以前不吃的苦瓜,現在吃起來竟如此美味!」「花椰菜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好吃了?」你也有過這樣的感覺嗎?也許小時候對某些食物很感冒,或者拒絕吃辣,卻可能在長大後發現自己居然可以接受,甚至偷偷愛上。這究竟是為什麼?又有那些因素可能讓你改變口味?就讓DNews的影片來解答這個疑惑吧。

吃東西能品嘗出酸、甜、苦、辣等味道,是因為舌頭上有「味蕾(taste bud)」。味蕾是味覺感受器,正常成年人約有一萬多個味蕾,絕大多數分佈在舌頭背面。因為有這些味覺細胞,人體能從咀嚼食物中獲取化學信號,再將它們傳送到大腦的味覺中樞「味覺皮層(Gustatory cortex)」解讀後,就成為你認知的「食物的味道」。

01
Photo Credit: DNews 影片截圖

但你的「口味」養成,也不只依賴味覺細胞──大腦的味覺皮層會從不同感官獲取訊息,因此能影響味覺的因素非常多,從人體生理上的改變,到外界的溫度、濕度和高度,甚至連「播放什麼音樂」都是口味改變的可能原因之一。

05
Photo Credit: DNews 影片截圖

「那麼愛吃甜食,真像小孩子!」這種說法很常見,但小朋友喜歡吃糖真的是心性使然嗎?其實根據《生理學周刊》發表的研究,科學家發現當骨骼處於生長期,人體會釋放特定荷爾蒙,增加對甜食的渴望以獲取成長所需要的營養;直到骨骼停止生長,體內該種荷爾蒙的水平才會降低。

03
Photo Credit: DNews 影片截圖

而這也解釋了為何我們成為大人後,開始會覺得過甜的東西令人做嘔;過去因為厭惡苦味而討厭的苦瓜或芥藍,卻反變得能夠接受了。

04
Photo Credit: DNews 影片截圖

除了用餐當下的感受,「記憶」也會影響味覺。例如:如果你非常厭惡雞翅,原因可能得追溯到好幾年前,某次你吃了雞翅後卻得到急性腸胃炎;即使時間已過了許久,出於對痛苦記憶的條件反射,「吃了雞翅,就會生病」你仍會如此相信──這就是絕大多數人都曾經歷的「制約味覺嫌惡反應(conditioned taste aversion)」,反應不是後天習得,而源自於人類的求生本能,畢竟老祖宗如果不學會什麼食物有毒,就有生命危險。

06
Photo Credit: DNews 影片截圖

但記憶對味覺帶來的,並不全都是負面影響;美好的用餐經歷也能讓食物吃起來感覺更美味。所以下次如果你想挑戰吃某些不喜歡的食物,就帶著愉快的心情去用餐吧!

07
Photo Credit: DNews 影片截圖

「口味」和你的其他個人喜好一樣,看似很固定,但其實改變的發生也只在一夕之間。

實習編輯:廖芸嫻
核稿編輯:李漢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