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別讓小孩輸在起跑點,而是做父母的不該輸在起跑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是的,這世界的確是不公平的,但是,在「親子教育」與「放任不理」兩者間,在「歸咎命運」與「解決問題」兩者間,在「自己放棄」與「再努力看看」兩者間,你都還有選擇的機會。
許多小朋友的思維比較侷限,又因為受到「父母要求課業成就」的影響,而只知道要當個好學生、拿好成績。
但如果你是屬於一般學生,那在學校的時候你總會發現,班上前三名的同學功課就是一直很好,而自己怎麼唸書都擠不進前五名。你再偷偷觀察這些前三名的小朋友,小學時他們總是比其他人快瞭解老師說的東西,甚至寫字的速度也比較快。
到了國中時,每次在老師還沒上到的數學章節,他們就已經能超前進度去解題,而等老師上到這部分的時候,他們也還是會平靜地再聽一次,彷彿一切都順理成章、不急不徐。
高中時依舊如此,甚至考卷裡許多課本沒教到的東西,他們也都能寫出正確答案,因此每次模擬考有什麼特殊的課外題,我們其他人都只能感嘆:「這課本裡完全沒講到啊!」
等到大學時,他們就去了最好的學府,而跟其他的同學分道揚鑣了。
噢,好厲害。
功課不好的同學們此刻站在原地閉上眼睛回想,發現,自己就算再回到求學時期的任一階段,也沒有辦法可以變成那樣的好學生。學不起來、也判斷不出到底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而無數父母也總是疑惑著:「到底為什麼會有這些數學這麼好、又英文這麼好、又這麼聽得懂老師教的東西、又會解上課沒教的考題、又同時還能在菜市場幫忙家裡工作、又很懂得進退禮儀、又不會誤入歧途的小朋友呢?他們父母是怎麼教的呢?」
這些激進的父母把手邊所有能參考的伎倆都用上,然後想著:「已經把自己小孩遷戶籍到最好的學區了、已經送小孩換過一家又一家的補習班了、已經在逢年過節親友面前炫耀自己小孩的成績了、自己也已經每天回到家就一直看電視而不去打擾小孩唸書了,為什麼小孩功課還是不好呢?」
「打開電視又發現,人家馬雲也是打電腦起家的啊、戴勝益也是白手起家的啊,為什麼自己小孩同樣在家裡打電腦卻無法變成一號人物呢?甚至連戴勝益的小孩都開了旅館啊,唉,自己的小孩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啊?」
「每次看同事的照片,他們的小孩大學畢業後就在歐洲各國遊歷好幾年,既能練習語文又能增廣見聞,甚至常常還帶精緻的禮物回來給大家,為什麼人家的小孩就這麼懂事,而我們自己的小孩只會在家裡打電腦呢?」
「現在看看同事的小孩也快三十歲了吧,結婚的結婚、買房的買房,他們的小孩都好懂事噢,都會選要買在『台北市內』、離父母家不遠的地方居住,還會常常回老家一起吃家族聚餐,而且他們小孩家裡都弄得很漂亮,廚房又大又寬敞,動不動就在家裡做點心、烤牛排請朋友去吃,唉,我們自己的小孩為什麼又只會關在房間裡呢?」
是啊,為什麼呢?
「到底他們是怎麼辦到的呢?甚至為什麼這麼多人,可以從小就一直去美國、去歐洲玩呢?」
而等到出社會後,「為什麼他們又能月入兩萬元卻能每年出國好幾次、每天聚餐、買新衣服和新的相機跟手機呢?甚至還能買70坪、有超大更衣室的新成屋,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呢?」
怎麼辦?咬著牙跟進嗎?不能讓小孩輸在起跑點啊!
許多人從沒搞清楚兩件事:
1. 不是別讓小孩輸在起跑點,而是做父母的不該輸在起跑點
的確,是有無數小朋友天生就比較會唸書、比較懂事、比較早熟、比較早會做生意、比較懂得待人接物,但是「若父母自己不親自教育小孩」,那就只能純靠運氣讓小孩長大。
也許很多優秀小孩的父母教育程度不夠、收入不富、談吐不優,但他們一定有一些「良善優秀的地方」可以感染到自己小孩,也許是負責、也許是道德、也許是做事方式或價值觀。但絕對不可能一對父母成天講幼稚的對話、與電視機為伍、彼此是怨偶、人際關係一塌糊塗、不受人尊敬、與社會脫節,然後還能養出一個「人人稱讚的青年才俊」。
多數教育失敗的父母也並不是因為自己不會賺錢或者不會考試,而純粹只是「自己給小孩好的影響太少了」,面對這個不可理喻又充滿壓力的世界,想要小孩光看一本書、拿一句座右銘或一張畢業證書就能悠遊其中太不切實際。
2. 這世界是不公平的沒錯,但做父母的沒必要先低頭
如果看著其他人過得很開心,然後罵小孩為什麼做不到,再歸咎於「那些都是別人的命好啦!我們永遠也辦不到啦!」這樣對小孩或人生一點幫助也沒有。既然沒有幫助,又為什麼要去罵小孩?而如果你不是負債幾千萬或常年重病在床,那你有什麼好考慮要放棄人生的?
看著自己小孩功課不好,感嘆這都是命啦,
看著自己家庭氣氛不好,感嘆這都是命啦,
看著自己人生一切不好,感嘆這都是命啦,
看著社會上越來越多自己不懂的瞬息萬變,唉,還是繼續看網路連續劇吧。
知名補教師呂捷更大聲疾呼:「為什麼父母要了解小孩!你有了解他們嗎?他們從小把你養大,買房子給你住,煮飯給你吃,買衣服給你穿,還供錢讓你去補習讀書,你心中有感恩、感激、感謝嗎?」(注釋1)
言下之意是「父母去了解小孩」跟「家庭幸福無關」?
而是有房子、有補習、有食衣才是人生的核心?
所以當小孩收到了這些東西,就應該要能推演出整套「父母的心路歷程、婚姻問題、職場甘苦、人際互動」,並且延伸出「如何讓自己功成名就、幸福和樂的人生方向」,是這樣嗎?
你覺得這可能嗎?
就像要是有男生跟女友說:「我已經為了妳四處炫富、招搖過街,為什麼妳還是不懂我!為什麼還是要跟我疏遠?要離開我?」這種情況一樣。
父母本身沒有辦法判斷「到底這樣做對小孩是不是好的」,而去做了一大堆的「舉動」,然後希望小孩因此而「徹徹底底」了解父母的苦心,問題在於,很多東西當一個人不講,另一個人又怎麼能了解?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