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時工作就像用兩支刮鬍刀刮鬍子,省下來的時間正好拿來幫傷口貼OK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二十四小時不睡覺,或一週當中每晚只睡四到五個小時,可以造成相當於血液酒精濃度百分之零點一的傷害,我們絕不可能稱讚一個人:「他真是名好員工,因為他一直醉茫茫的!」但是,我們卻在表揚犧牲睡眠的人。
文:瑪格麗特.赫弗南(Margaret Heffernan)
二○○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清晨,華倫.布理格斯(Warren Briggs)開車去上班,到英國石油(BP)位於德州市的煉油廠大約要三十到四十五分鐘的車程,但是今天感覺特別久,到達時正好快六點,然而他幾乎不記得自己是怎麼開車到這裡的。布理格斯每天值班十二小時,每週七天,到今天為止連續二十九天了,他已經不記得上次休假是什麼時候。對於這樣的輪班方式,他不確定是好是壞,不用值班的十二個小時讓他有更多時間陪小孩,但是他仍睡眠不足。
他跟值夜班正要離開的作業員聊了一下,讀完工作日誌,準備上工。日誌上只有一行字:「異構化設施加了一些餘油,裝滿餘油。」他心想,說了等於沒說,然後鬱悶地開始工作。
眼前是ISOM/NDU/AU2的控制台:十二個螢幕分割成二十四個畫面,有些畫面是一頁又一頁的資訊,有些是單純的警報,訪客曾說這裡看起來很像太空總署,布理格斯也希望真能有那麼刺激就好了。
布理格斯的老闆遲到了,走進辦公室時他正在忙,他永遠都很忙,總是有處理不完的文件,還要管理一大群的約聘人員。很多人都不喜歡約聘人員,認為他們不安全、不按規矩做事,布理格斯並不介意,這些人跟他一樣需要養家活口,英國石油用較低的薪資待遇僱用他們,並不是他們的錯,德州市的工作機會不太多。
我們很吃緊,每個人都把這句話掛在嘴上,一開始只是管線不足,現在是公司上下從廠房到人員都很吃緊,預算一直被砍,你只能填表格,但不能修理。布理格斯的主管被淹沒在文書工作裡,還有兩名新進的操作員等著他訓練,所以他今天大概沒什麼時間。
因為沒有人可以接布理斯格的班,所以他直接在自己的桌上吃午餐,他發現壓力異常升高,便緊盯著螢幕。這個工作無聊又孤單,一個人關在黑暗的小房間裡,他所控制的設備在外面,德州陽光下的分離塔和油槽綿延數哩,是巨大的煉油廠中的一小部分,有人說看起來像是太空時代在月球上的殖民地。布理格斯不覺得有那麼浪漫,這只是座煉油廠,負責製造全美百分之三的石油,可以加滿很多車子的油箱。
布理格斯負責的異構化設備(ISOM)提高了工廠提煉的汽油中的辛烷值。可燃性碳氫化合物或日誌中稱為「餘油」的萃餘油,進入一百七十呎高的分離塔,分離出天然氣,辛烷值高代表效能較高,價格因此也較高,這就是這行的生財之道。開爐是最關鍵的時刻,最好是能多一雙眼睛一起看著,以前都是兩名操作員,但是縮減預算後就改變了,後來,他們又加了第三個設備NDU,並告訴操作員,這種設備很簡單,根本不需要再加一個人。所以,現在不僅不是兩名操作員負責兩個煉油設備,而且是只有布理格斯獨自一個人負責三個設備。
中午十二點四十分左右,警報停了,但是布理格斯還沒有找出高壓是從哪裡來的,他決定打開手動氣閥,讓一些氣體排到緊急出風口,並關掉熔爐的兩個加熱器。下午一點過後,布理格斯的主管打電話來詢問了情況,布理格斯提到異常的高壓時,主管建議打開緊急排放管的分流氣閥,釋放一些壓力。兩人都不知道異構化分離塔已經過滿,超過正常的十五倍,但是布理格斯的控制台設定,是把進出分離塔的液體顯示在不同螢幕上,也沒有任何地方會計算分離塔中的液體總量。真的很吃緊。
這是一場冒險,其中一個人這麼形容,冒險?沒錯,他說:每天早上走進這個地方時我就會想,今天不知道會不會死。這並不是布理格斯心目中的冒險。
下午一點十四分,那座分離塔的三個緊急氣閥都打開了,共排出大約五萬兩千加侖熾熱的高可燃性氣體到緊急排放管,當液體滿出來溢入處理槽時啟動了控制室的警報,但是高壓警報還是沒有熄滅。當布理格斯坐在他的二十四個畫面前,油和氣體從排氣管噴發,大約有一輛油罐車容量的滾燙石油被噴到空中,然後像巨大的噴泉般落到地面上,九十秒之內,整個設施和所有約聘人員的拖車全都籠罩在巨大的高可燃性氣體中,接著附近有一輛車著火。
一哩外,喬.畢藍西齊(Joe Bilancich)正在討論新的訓練方式,他在房間裡感覺到一次震動,接著又一次,大家跑到窗戶邊,眼前所見是一片火海和濃煙,各種管線和金屬從天而降。
伊娃.羅威(Eva Rowe)在距離煉油廠四十五分鐘車程外的地方聽到爆炸聲,她的父母都在那裡上班,她馬上打電話給他們,無人接聽。
那一天,英國石油的德州市煉油廠有十五個人被炸死,伊娃失去了她的父母,這是美國史上最嚴重的工安意外。
調查人員、律師和高層來到德州市了解這起悲劇時,每個人都談到盲點:大家都看得到的問題、過程和徵兆,但是不知為何都視而不見。有些原因牽涉到複雜的技術問題,有些則不然。布理格斯所遇到的狀況非常直接明瞭,在煉油廠並非特例。從金融危機就可以知道,不是會殺人的公司才危險。
美國化學安全委員會(CSB)花了兩年調查這起工安意外,在整個工作團隊中,布理格斯是休息最充分的。夜班操作員組長則在控制室中加滿分離塔,直到約翰上班,他已經連續三十三天沒有休假;而日班操作員組長則忙於訓練兩名新進操作員、應付約聘人員,並且正在設法拿到新的零件來維護ISOM,已經連續三十七天沒有休假。也就是說,兩人都已經累得跟狗一樣。
南投農業──農業再生成果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921後,南投許多農村進行觀光轉型,投入當地社區營造、改善農產品設計、投入行銷曝光等,南投縣政府亦積極投入相關農村輔導及建設工作,讓縣內農村再生計畫得以順利推展。經過數年經營,南投農業再生成果亮眼,其中部分社區的環境綠美化成果,更獲選「2022建築園冶獎」的社區文化景觀營造類獎項肯定。
南投縣為台灣「觀光首都」,擁有全國最豐富的山林旅遊資源。但如同其他非都會區,南投縣亦面臨人口老化、青年外流問題。近年南投縣政府戮力投入農村再生工作,協助社區,推動高齡友善農村,讓社區長者可以受到照顧,健康共老。在青年返鄉部分,鼓勵在地青年投入農村發展,培訓青年參與社區事務、農村產業、社區環境營造、社區行銷宣傳等,成效斐然。
921之後,南投居多農村進行觀光轉型,除保留原有農業生產外,亦投入當地社區營造、改善農產品設計、投入行銷曝光等。20餘年過去了,部分農村已呈現老、破、舊狀況,有鑑於此,南投縣政府積極的投入相關農村輔導及建設工作,讓縣內農村再生計畫得以順利推展。在環境方面,以生活聚落為核心,透過僱工購料等方式,居民共同參與打造具在地特色的生活環境;在產業方面,輔導農村產業從傳統、小規模之初級產業,逐漸朝向優質化之生產經營,並結合社區在地資源進行加值發展與行銷,推動精緻且多元的特色產業;在生態面,輔導發展綠色旅遊及農村體驗等遊程,推廣生態多樣化之價值。
經過數年經營,南投農業再生成果,成績亮眼,頗受好評。其中水里鄉頂崁社區、草屯鎮平林社區及埔里鎮南村社區的環境綠美化成果,獲選「2022建築園冶獎」的社區文化景觀營造類獎項肯定。
以下分享南投農業再生、產業活化標竿案例,以饗讀者:
1. 水里鄉頂崁社區──陶器商品化研習計畫
緣起:
隨著時代變遷,古早陶器器皿以逐漸被塑膠製品所取代,水里陶瓷產業如今已不復早期鼎盛時期的榮景,目前本社區只剩「水里蛇窯」、「沐陶窯」及「力陶莊」等三家從事陶器有關的產業。為了發揚社區傳統產業精神,特辦理「陶瓷商品化研習」,精選對陶藝有技術的民眾參與,聘請專業講師來指導。一方面學習更進階的製陶技術,一方面可以設計開發社區商品,增加社區產值。
執行與效益:
為了產出社區陶藝產品,安排48小時的陶器模具相關課程,從陶器模具基本概念、實務操作、製作模具分片、母模以及後續的注漿成型技巧。最後完成了多款的夢風鈴及陶杯,配合上包裝盒後,即是專屬於頂崁社區的陶器商品。
2. 草屯鎮平林社區──社區植物染商品化計畫
緣起:
平林社區因參加南投縣「社區發展工作評鑑」,連3年獲獎,有很多社區或其他團體前來參訪,平林社區需要有更豐富的參訪行程,以及研發出能讓訪客DIY體驗的產品,以增加社區收入。故社區自106年開始利用社區內的花草資源,培訓植物染培力課程,希望藉由此次建立藍染模組商品化計畫,創造營收之餘,還能將平林之美,傳遞予更多遊客。
執行與效益:
本次計畫的研習課程,除了可以將植物染、敲拓染及花葉印染技術運用在DIY體驗上,而植物染商品化則產出了茶席桌布、門簾、絲巾及包裝提袋等商品。平林社區LOGO網版印刷則共產出了8個樣式的LOGO,2款的葡萄、荔枝娃娃,使用在帆布袋的圖騰印刷成效良好。
3. 鹿谷鄉竹林社區──來小半天玩大半天農情體驗活動
緣起:
竹林社區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除了是台灣孟宗竹及杉林溪烏龍茶的發源地,還擁有全台最大的銀杏造林,與合法特色民宿20家。社區欲推廣二日深度體驗遊程,除了可刺激地方觀光產業,亦可提高住房率,推廣綠色旅遊。竹林社區近年致力於開發竹產業精緻化,開發DIY模具及各種體驗型商品,冀望透過辦理體驗活動,推廣在地竹產業,並促進農村循環經濟。
執行與效益:
竹林社區自108年度開始辦理「來小半天玩大半天」活動,成功吸引許多遊客來此賞秋櫻、品茗茶,110年度活動更加廣大辦理為二日的活動,除了搭配夜櫻燈光秀、辦理茶席音樂會之外,還規劃生態及產業導覽路線之行程活動,讓來參與的遊客能夠有更多不同的體驗。
4. 國姓鄉石門社區──在地特色餐研習計畫
緣起:
石門社區目前有提供午餐及晚餐供長者用餐。為了顧及長輩吃的健康,社區志工絞盡腦汁做出營養美味的餐食,但因志工並非專業人員,故需要專業老師教導如何烹煮少油少鹽、健康美味的餐食。另外,因常有其他社區來石門參訪並用餐,「參訪用餐」是石門社區的收入來源之一,故希望老師可以教導利用在地食材研發專屬石門社區的特色料理。
執行與效益:
本計畫課程聘請二位專業老師,共計安排45小時課程,餐點的研發以石門社區小農在地生產食材為主,因此間接增加小農收益。菜色部分,大多利用社區小農所栽植的蔬果,如南瓜、香菇、咖啡、生薑、洛神花、竹筍、鮮菇、番茄、橄欖、梅子、苦茶油等等在地生產的蔬果,研發出一桌3,500元、4,500元、5,500元不等的風味餐,讓遊客可以來體驗「食在石門」的美食饗宴。
5. 中寮鄉和興社區──原生種植物調查解說訓練計畫
緣起:
和興村位處中寮鄉東側,全村地形丘陵連綿,地形變化多元,有數十個大小山巒和小谷地羅布其間,因此有許多天然生態資源。921之後,社區居民希望發展有機觀光文化農場,因此結合河川整治及綠化工程,闢建「原生種植物公園」,希望把園區變成一個具教育特色公園,故冀望透過此計畫,訓練社區居民認識植物及多樣的生態,未來遊客來參訪時,可以導覽解說,推動農村再生,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執行與效益:
本計畫原安排36小時生態相關課程,因受新冠肺炎三級警戒影響而延後上課日期,並將時數縮短為16小時,課程內容精簡為龍興原生種植物公園的原生植物辨識解說、社區蝴蝶辨識及解說(鳳蝶、粉蝶科、蛺蝶、灰蝶及弄蝶科)、原生植物園區及社區景點綜合解說演練。課程雖然精簡,內容卻十分充實,透過課程學員對於基本的植物辨識及公園內的原生種植物都有更深入的瞭解,透過講解練習與考試,居多學員已獲得講解員的資格,成效良好!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