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職人氣質 vs. 中國的工匠精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自我深度探求技術,對於自己的作品擁有相當的自信,不因為金錢或時間的限製而妥協,而只要是答應接下的工作,即使最終導致利益上的損失,也會全力完成。這種職人氣質在中國被稱為「工匠精神」。
什麼是職人?
職人(Shokunin)是一種透過自己熟練的技術與雙手打造作品/產品的職業。在日本江戸時代的士農工商當中屬於「工」,但在悠久的日本歴史當中,職人是一種受人民尊重的職業。人們也將職人精煉的手工技術稱為「職人藝」,來誇讚該技術已接近藝術境界。
職人技術的傳承主要透過師徒制。想要成為徒弟的人必須要到職場(職人工作的地方)拜訪領導,取得許可之後才可以加入該職場。在這個環境當中,師父不會教導徒弟任何技術,而是在最基本的作業甚至與打雜的過程當中,讓徒弟自行「偷學」。徒弟們無時無刻地喚起腦海裡師父作業時的手的形狀、軌跡、力度,不斷地在心靈中重複模擬「職人的自己」。利用工作結束後或假日的時間,實際動手練習,試著成為一名稱職的職人。
現在除了做手工藝品(尤其是傳統的工藝品)的職人,從石工、木工、庭院設計、鷹架、瓦、竹、玻璃、塗裝、櫃子等之外,金屬加工技術的領域也被稱為「技術職人」。在食品相關的領域,日本的懷石料理或是壽司等都均有職人的存在。而當時我第一份工作也是屬於「職人」的工作,也就是鮮肉職人(此鮮肉與「小鮮肉」毫無相干)。
一個徒弟要成為職人,一般需要好幾年,甚至與數十年的時間。在鮮肉市場也是如此。我們把雞肉、豬肉、牛肉(偶爾馬肉)處理成家用或是餐廳需要的形狀,從串燒、烤肉、呷哺呷哺、壽喜燒到咖哩、燉肉、漢堡肉、絞肉等。剛入職的人只能負責雞肉的包裝,簡單的切割。一年後才有機會碰到豬肉,而牛肉則需要三年以後。如果是每100公克價值6,000日幣的和牛,就看師父願不願意給你碰了。
我的師父不是傳統的職人。他厭惡沒有效率的職人文化,他認為團隊整體的提升才是長久之道。所以當他知道我離家出走一個人在外面生活的時候,說了一句「如果你願意365天都來上班學習,我用一年讓你超越那些幹了十年的職人。」我答應了,在短短的一年內,我處理了成千上萬雞豬牛的部位,以及好幾頭A5的和牛(A5為最高等級的和牛)。 17歲的時候,年紀輕輕的我也算是個稱職的「小鮮肉職人」了。
職人氣質
雖然師父在改變職人文化,但他卻擁有濃厚的「職人氣質」:自我深度探求技術,對於自己的作品擁有相當的自信,不因為金錢或時間的限製而妥協,而只要是答應接下的工作,即使最終導致利益上的損失,也會全力完成。這種職人氣質在中國被稱為「工匠精神」。
3月5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小米董事長雷軍在例舉國人赴日本搶購電飯煲時也提及,米粒正在電飯煲裡吸水、膨脹,一粒一粒逐漸變得香軟甘糯、顆粒晶瑩,包裹它們的除了水氣和溫度,還有一顆匠人之心。可惜,在全民向錢看的中國,職人似乎不受尊重。
位於佛山市順徳區有一家阿波羅環保器材的濾網公司,負責技術顧問的今本重治,是在濾網業界超過40年的資深職人。他提及,在中國工廠工作的藍領,一般被認為劣於在辦公室工作的白領;但在日本,雙方都同樣受重視,甚至有時候前者更加受尊敬。日本有「人間國寶」的國家制度,讓更多的人朝向「匠人」努力。這是日本製造也發展的基礎。
有關於技術職人的培養,今本重治提到,日本與中國的技術職人在態度與動力上有差異。日本的職人相對有活力,也有專業意識,因此,對於工作都可以正面接受,且透過學習加強自己的技術能力;但中國的職人,相對而言把這個職業單純認為是一份工作。
職人對於自我要求很高,也因為如此,他們身上都有一種特質就是頑固。為了追求自身認定的完美而不妥協,許多職人也不接受客戶的指指點點,甚至會挑選客戶。我在東京生活時,曾經有一家拉麵店的老闆(職人),因為有兩個顧客沒有遵守「進食中不得喧嘩」的規定,把所有還在吃拉麵的客人都轟出店裡而直接鎖門不幹了。許多行業有這樣的職人。世界最大的魚市場,日本築地的人也都個個職人氣質。




只有一心求精,為了把產品做好的「職人」,才可以對自己雙手打造出來的作品感到驕傲,而任何一個領域都可以擁抱工匠精神。
- 宇宙玻璃球
這位日本職人把宇宙放進了高爾夫球大小的玻璃球。完全由戸水賢志手工製造的宇宙玻璃球在網上有錢無貨,一球難求。即使看了製作過程的視頻,對於其中的技巧與竅門仍然是毫無頭緒。職人的技術,十年磨一劍。
- 象印電飯鍋
自從東芝在1955年發布第一款電子飯鍋後,日本的電子飯鍋廠商就不斷地改良產品來吸引消費者。你可能很難想像,在工業發達的日本,第二大城市的大阪,象印最高級電子飯鍋的組裝流水線是透過46個作業員手工完成的。而決定電子飯鍋好與否的核心,內鍋(內釜)則是由「職人」操刀,從20公斤的鐵塊鑄造成1.8公斤的成品。日本電子飯鍋的歷史如今已有61年,一心求精的工匠精神造就了日本電子飯鍋的成功。中國家電大廠覬覦日本電子飯鍋的高品質不是這一兩年的事,但如今還是無法破解。
塑造職人的環境
對於企業而言時間就是成本。快速變化的現代,職人氣質似乎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商業行為。吹毛求疵,一心求精的過程,不但費時又費勁。但是,可以做出差異化的往往是那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以及進步,尤其是在信息透明所導致的抄襲(學習/參考)嚴重的時代,為了突破同質化的僵局,需要絕對性的卓越或是截然不同的差異。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需要一個合適培養職人的環境。
Tags:
講究機能與美學,LG OLEDevo系列電視令人心醉神迷的三大黑科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LG OLEDevo 系列電視三大黑科技,包括雙重國際認證的護眼效果、AI 智慧優化與聲控系統,以及令人心醉神迷的超輕薄機身。講究機能與美學的你,必須認識這款電視。
現代人講究極致的娛樂體驗,尤其疫情時代讓居家時間變長,電視的地位恐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來得重要。一台好的電視,能讓居家空間化身為重要的視聽娛樂中心,甚至把客廳打造成一座藝廊;凝聚家人在此齊聚享受視聽饗宴的時刻,也為整體空間做出現代科技感的華麗點綴。
韓國科技大廠 LG 全新 OLEDevo 系列,作為結合視聽享受、極致美學、智慧簡約的存在,將是此時此刻市場最需要的優質電視。不少人想為家裡添購新電視,或是為長輩汰舊換新,尋覓一台簡易好上手、又能保護視力健康的電視。那麼,LG 全新 OLEDevo 系列的三大黑科技,將是消費者不能錯過的精彩選擇。

LG OLEDevo 黑科技之一:雙重護眼認證的 OLED 面板
LG OLEDevo 全系列搭載 LG 獨家最新一代「OLEDevo」面板技術,運用「自體發光像素技術」的有機材料,控制每一像素的顯示品質,提供極為精準的顯色能力與絕佳的高對比度;不只視覺效果遠遠超越一般市售常見的 LCD 面板,LG OLED 面板還具備「護眼雙認證」,友善長輩與兒童,讓家人能安心追劇、減少眼睛負擔。
針對電視產品的護眼認證,主要是判斷「抗藍光」功能。藍光屬於一種「高能量光線」,若長時間大量接觸,可能會對視網膜產生影響,進而傷害視力。為了讓消費者可以安心觀賞電視,LG OLED 電視將藍光影響降至最低、僅發射出 29% 的藍光,遠低於眼睛舒適度的最低 50% 標準,護眼效果獲得國際權威認證機構——德國萊因 TÜV 護眼認證、美國 UL 低藍光顯示認證等認可。
此外,LG OLED 藍光只有同等大小液晶螢幕的 60%,大幅降低眼睛的負擔。也就是說,LG OLED 電視讓消費者能比以往更加放心地享受大螢幕,盡情玩遊戲或看電視。


LG OLEDevo 黑科技之二:AI 技術讓電視更好看,也更方便看
另一個令人驚豔的黑科技,則是 LG OLEDevo 系列機種非常善用 AI 人工智慧。首先, LG OLEDevo 系列電視採用了 α9 第四代 AI 4K 影音處理晶片,能運用 AI 優化影像與聲音品質,呈現最卓越的視聽效果,包括:
- 影像強化:內建 AI 技術擁有規模超過百萬組的視覺資料點數據庫,能識別影像內容,進行降噪與圖像優化程序。全新「場景檢測」功能還能進一步分析顯示場景類型,並支援優化。
- 音效強化:α9 第四代 AI 4K 影音處理晶片還具備超過 1,700 萬個音頻資料點作為學習基礎,能識別語音、音效與音調頻率,依照不同的風格優化聲音音效,甚至自動調整音量,確保高均值的視聽感受。
此外,LG 也導入 AI 語音辨識系統、家電物聯網技術,讓電視搖身一變成為家電物聯網系統的主控台,打造聰明駕馭的智慧居家功能,包括:
- AI 語音控制電視:聰明的 AI 語音辨識,讓長輩能聲控電視,迅速執行轉台、調整音量等功能。使用 Netflix、Disney+ 等 OTT 串流平台時,也不必費時打字搜尋,直接語音輸入就能迅速找片。
- 家用物聯網裝置:OLEDevo 系列還有物聯網功能,電視可作為儀表板來控制家電設備,串連智慧滑鼠遙控器的 AI 語音控制功能,輕鬆聲控家電。


LG OLEDevo 系列黑科技之三:零間隙壁掛超窄邊,打造藝廊等級外觀
LG OLEDevo 系列全名 LG OLEDevo G1 的「G」,隱含「Gallery」(藝廊)的精神,也充分反映外觀設計的精神。憑藉 OLED 面板獨有的極輕薄特質,再加上零間隙壁掛的超窄邊框設計,讓 LG OLEDevo G1 看起來就像是一幅畫作。換言之, LG OLEDevo G1 不只能提供電視娛樂,也可也作為空間佈景的一部份,增添藝術氣息與科技感。


LG OLEDevo 系列符合新世代電視主流需求,配備 4K UHD 解析,無論是 4K 藍光影音、線上串流影音平台、各大遊戲主機(PS5、Xbox Series X)等都能享受高品質視聽。
目前全系列分別有 55 吋、65 吋、77 吋三種規格,一般家庭房間建議選用55吋、客廳建議選用 65 吋;若是展示空間、會議室或喜歡劇院感受者等,可考慮更大尺寸的 77 吋。追求極致視聽、體驗智慧便利,就從 LG 全新 OLEDevo 系列護眼電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