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三種水果跟東南亞很有關係:「柑仔蜜」「蓮霧」「檨仔」身世解密

台灣這三種水果跟東南亞很有關係:「柑仔蜜」「蓮霧」「檨仔」身世解密
Photo Credit:Harry Li@Flickr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號稱水果王國,但其實現在市場上販售的多種水果,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番茄、蓮霧、蕃茄與釋迦的身世原來這麼地國際化。

柑仔蜜

在台灣,番茄在北部、中部的俗稱是日文「トマト」,這是英文Tomato的音譯,但在南部的俗稱卻是「柑仔蜜」。多年來,我一直不解,番茄長得既不像柑橘,味道也不甜還有點酸,怎麼會取這種名字呢?

直到二○一三年初,我與中研院台史所的朋友翁佳音聊天,他提到台語「柑仔蜜」(kam-á-bit)源自菲律賓語Kamatis。哇!發音真的很像!我有點驚訝,馬上詢問我的菲律賓朋友,果然番茄的菲律賓語就叫Kamatis。

後來,我有幾次應邀在台南、高雄場演講,我都問聽眾知不知道「柑仔蜜」一詞的由來?結果都沒人曉得。

台語「柑仔蜜」為什麼會源自菲律賓語?這要從歷史找答案,因為這與早年福建泉州人在海外活動、移民的地區有關。我們可以推論:泉州人把菲律賓呂宋的水果Kamatis帶回原鄉和南台灣,所以在金門、泉州稱為「柑仔得」,發音比台灣的「柑仔蜜」更接近Kamatis。

番茄原產於中南美洲,在十六、十七世紀由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引進歐洲,最初只是觀賞,在十八世開始食用之後,才傳到亞洲來。

番茄在歐美的名稱都差不多,語源是中美洲古代「納瓦特爾語」(Nahuatl)的Tomatl,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法文、德文都稱之Tomate,英文則稱Tomato。番茄傳到亞洲,其阿拉伯文、印度文、印尼文、馬來文的名稱,都與歐洲語發音相近,日文「トマト」、韓文「토마토」也是從英文音譯而來。

在華人地區,番茄這種植物有幾種名字。「番茄」二字顧名思義,因為這種植物是茄科,而番有化外、外來之意,目前台灣的國語、香港的粵語(Fan-ke)都稱之「番茄」。但現在中國大陸一般都稱之「西紅柿」,這也說明是從西洋引進、長得很像紅柿的水果。在台灣,直到今天有的地方還以台語稱之「臭柿仔」,因為番茄植株的莖會分泌臭味及黏質。

回到「柑仔蜜」的主題。為什麼番茄的菲律賓語Kamatis,與殖民母國西班牙語Tomade,起頭的K與T會有差異呢? Kamatis在菲律賓語是否另有意思呢?這兩個問題,我找不到答案,問了菲律賓人也說不知道。

後來,我在菲律賓語辭典上發現,對番茄的名稱,菲律賓唯一官方語言「他加祿語」(Tagalog)稱之Kamatis,而菲律賓「宿霧語」(Cebuano)除了稱Kamatis,也叫Tamatis,並註明語源來自西班牙語Tomate。以此來看,番茄的宿霧語Tamatis,就接近西班牙語Tomade 的複數Tomates 了。

他加祿語是菲律賓北方呂宋島中、南部的語言,宿霧語則是菲律賓中、南部的語言。早年西班牙人從墨西哥橫渡太平洋前往菲律賓,依路線是先到宿霧再到呂宋,所以菲律賓人對西班牙語Tomade 的音譯,先有宿霧語再有他加祿語是合理的推論。

我做了推論:「柑仔蜜」源自菲律賓他加祿語Kamatis,而Kamatis 應該是宿霧語Tamatis 的走音,語源仍是西班牙語Tomates。

這個推論,我最後也得到一些確認。我問一位菲律賓廚師朋友,他說他們廚房裡有來自宿霧的同事,在口頭上就是稱番茄為Tamatis,但一定寫成Kamatis,因為Kamatis才是正式的菲律賓語。

因此,我可以做個「柑仔蜜」語源由來的結論: Tomates(西班牙語)→Tamatis(菲律賓宿霧語)→Kamatis(菲律賓他加祿語)→柑仔得(泉州)→柑仔蜜(台灣)。

番茄
Photo Credit:Chen Liang@Flickr CC BY SA 2.0

蓮霧

蓮霧是台灣最受歡迎的水果之一, 還有一個美麗、詩意的中文名字,讓人想不到「蓮霧」二字其實源自馬來文、印尼文Jambu的台語音譯lián-bū。
  
蓮霧是原產於馬來群島的熱帶水果,可能在十七世紀就由荷蘭人從印尼引進台灣。十七世紀初,荷蘭人從歐洲前來亞洲,先在印尼雅加達設立亞洲總部,然後再到台灣台南設立貿易基地(一六二四年至一六六二年),與中國、日本做轉口貿易,並在台南一帶發展蔗糖、稻米等殖民農業。當年荷蘭人從南洋引進很多植物到台灣,包括來自印尼的Jambu。
  
在清代文獻中,Jambu 有很多台語音譯的名字,包括發音相近的「暖霧」「軟霧」「翦霧」「剪霧」「染霧」「璉霧」「輦霧」「蓮霧」「南無」等,雖然最後以「蓮霧」通行,但「剪霧」「染霧」的音其實更接近Jambu。
  
清代文獻形容蓮霧:「大如蒜,蒂銳頭圓,形似石榴,瑩潤可愛;味清甘,略同蘋婆」,就是說味道有點像蘋果。其實,英文也以蘋果來稱呼蓮霧,蓮霧的英文名字就有Wax apple、Rose apple、Water apple、Cloud apple、Mountain apple等。
  
日本時代台灣文人連橫在《台灣通史》形容他當年所見的蓮霧:「南無,或稱軟霧,譯音也。種出南洋……樹高至三、四丈,葉長而大。春初開白花,多髭,結實纍纍,大如茶杯。有大紅、粉紅、大白、小青四種。味甘如蜜。夏時盛出。台南最多,彰化以北則少見。」
  
台灣南部屬熱帶氣候,本來適合種植蓮霧,加上優良的農業技術,在戰後陸續種出暗紅色、水分多、又甜又脆又大的「黑珍珠」「黑鑽石」「黑金剛」等品種,成為台灣的高級水果。

蓮霧
Photo Credit:Randy Yang@Flickr CC BY SA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