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如果有每月基本生活費,你會懶得做/嘗試新事業?

如果有每月基本生活費,你會懶得做/嘗試新事業?
Photo Credit: Matt CornockCC by 2.0, Flickr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的改良現代版?

如果每月給你基本生活費,你會一直懶著什麼都不做,還是願意嘗試新搞作、新事業?芬蘭就在2017年展開為期兩年的派錢實驗大計。

說的是對失業人士的支援計劃。於2017年1月1日開始,芬蘭政府屬下的社會保障機構Kela,會向2000名隨機納入支援計劃的失業者派發每月587美元,相當於約4555港元。

這是一項社會實驗,目的是透過派發每月基本生活費—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讓無業人士可以僅僅維持到基本的生活,長遠目標是協助減少貧窮、促進就業和減少政府機關的繁文縟節。

「這將是非常有趣的觀察,在這個實驗下,人們會如何反應?會不會大膽嘗試不同工作?又或許一如批評者所言,既然知道無論如何都有基本收入,就只會變得更懶散?」Kela職員Olli Kangas說。

芬蘭的社會保障制度既複雜又慷慨,人民可以按40種不同情況,包括失業、患病、學生.....申請不同的社會救助,而每種救助的計算方式都不同,當申請人的狀況改變,政府就會重新計算。以往曾經有人因為擔心被削減救助金而拒絕薪酬待遇較低的工作機會。

在新計劃下,失業人士無須申報救助金的用途,而即使他們在兩年內找到工作,仍然會獲得每月救助金,不過,他們原有的救助金會相應調減。Kela負責人Marjukka Turunen希望新計劃會令人勇於嘗試新事物,甚至是創業,因為在舊制度下,創業失敗的人不能申請失業救助。

芬蘭擁有550萬人口,截至去年11月,失業率達8.1%,失業軍有21.3萬人。Kangas表示,如果計劃的效果理想,有可能會擴展至低收入人士,包括自由工作者、兼職人士和小生意人。

芬蘭這個實驗還要是免稅的,你可能會覺得,對於一個北歐小國,這實在太大風險,但其實每月基本生活費(UBI)這議題並不新鮮,在加拿大、印度和荷蘭都有討論。

在肯亞,慈善機構GiveDirectly已展開了為期12年的研究計劃。在矽谷,由創投公司Y Combinator發起的基本收入研究計劃即將在奧克蘭和加州推行,倡議人Sam Altman指出,隨著科技的急速發展,一些傳統工種將被淘汰,社會將出現重大變化。他認為必須研究人們在獲得基本生活保障後,「會整天呆坐打電玩,還是會創作新東西出來?人們是否就此感到心滿意足?當人不用憂柴憂米,他們會否成就更多,甚至惠及社會?被救助的人最終產出的經濟價值會否多於其所獲得的救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