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政府合謀的「慢性滅國」手段:女孩說,以色列要的是尤太人的尤太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今的巴勒斯坦,只是隻窄籠中的困獸,被斷了齒、削了爪、進出不能、溫飽不得,即便仍有低嗚的吼聲,但眼裡的神,難保不會在日復一日的折磨中淡去...
聽到更多真實的故事,是一個機緣。有一回我在城際間的巴士上,遇到了一位巴勒斯坦女孩,年紀很輕22歲,是翻譯系的學生。我們隨意地聊了起來。她能流利的使用3種語言,目前在學第4種,打算2年後學第5種,我問起她對將來的計畫,她說她一直努力增進自己的能力,因為她想出國唸書…因為她必須離開,因為大家都想離開,因為離開了才會有未來。原因呢?她說了一些讓我不知如何回應的故事…

在邊境檢查哨等待通關的傷患|Photo Credit: Yinjen Li
以色列在雙方邊界築起了8公尺高、數百公里長的隔離牆,防止巴勒斯坦人過境,這個新聞畫面上都看得到。根據以色列的官方說法,高牆是為了防止恐怖份子入侵和自殺炸彈客的攻擊。但新聞畫面上看不到的是,以色列為了建牆摧毀了許多巴勒斯坦民房,造成數十萬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新聞畫面上看不到的是,有7歲的巴勒斯坦男孩,因為玩耍的太靠近邊界,被以色列軍人逮捕關了2年;有年輕人晚上因為視線不佳,太靠近以色列人住宅區,被以色列軍人當作恐怖份子射殺;有老婦人想回老家顧菜園,在邊界附近迷了路,被以色列軍人狙擊。
女孩說,以色列軍人能攔檢任何他們覺得可疑的巴勒斯坦人,即便是在公開場合羞辱性的脫衣搜查,即便對方是必須嚴格遵守伊斯蘭教規全身包裹的穆斯林婦女。以色列軍人可以用防止恐怖份子之名,逮捕任何他們覺得可疑的巴勒斯坦人,不用提報原由,不會被追究責任。女孩憤恨地說,以色列對待他們像對待動物。

繁榮的以色列,荒蕪的巴勒斯坦|Photo Credit: Yinjen Li
我問她巴勒斯坦政府呢?政府怎麼處理這些不合理的事?她說這樣的事件,政府官員非但不會譴責以色列,反而會告誡民眾不要觸犯以色列的規定,被盤查時也不要反抗辯駁,否則會被視為恐怖份子逮捕。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巴國政府不保護自己的人民?她說了最根本的原因,讓我無言的愣了好一會…原來全都是因為腐敗,因為利益,因為她的政府為以色列政府工作,而以色列政府為美國政府工作。
巴國政府高層官員被以色列收買了,控制著。以色列承諾他們安全自由及榮華富貴,交換他們對國家的忠誠和人民的托付。官員只在乎口袋裡的金錢,人民的事不是他們的事。女孩說,雙方政府官員在國際社會上的種種發言與往來應對,齣齣都是套好的戲,不斷的吵吵鬧鬧,戲才不會散,才能衣食無憂下去。

高8公尺,綿延703公里的隔離牆|Photo Credit: Yinjen Li
她接著又說了連媒體上都不容易接收到的內幕…令我相當的詫異和恐懼。
由於內有政府的腐敗,外有以色列的封鎖,造成巴勒斯坦的經濟長期低迷,失業率也很高,許多教育程度較低的青年,無法順利進入就業市場,而以色列政府一直暗中有計劃性的吸收這些青年,給他們財力支持,培養他們成為間諜,讓他們在巴勒斯坦地區活動,在自己的生活圈中收集反以色列的情資。
當地人不只對西方人有戒心(來自美國和以色列政府的工作人員),女孩認為身邊的朋友、家人,任何人都有可能是被吸收的間諜,因此她的親友包括她自己,平時是不敢談論政治的,大家都每天提心吊膽地過日子,她今天願意不畏懼的告訴我這些狀況,是因為壓抑太久太多,是因為我只是個無害的亞洲人,是因為知道我只是個單純的過客。

這是電網嗎|Photo Credit: Yinjen Li
她的故事還有更嚇人的部分。巴國政府和以、美政府間進行著有計劃性的移民…要說是一種溫和漸進的種族清理方式,或是威脅利誘的慢性的滅國手段,我想也都不為過。以色列刻意營造著讓巴勒斯坦人無法安居樂業的環境,他們在現況下看不見未來,老人只能守著忍著等著凋零,年輕人能逃離的都想著重生…這是日日揮之不去的威脅。
女孩說美加政府對他們大開門戶,他們要取得美國加拿大的居留身份並不難,巴以美國三國政府合作,提供高額獎學金給年輕人,鼓勵他們出國就學就業,協助他們在國外生根定居。經歷過進步西方生活的年輕人,會再願意回去受困的少之又少…這是層層安排的利誘。

時不時地停水,巴勒斯坦地區的建築物上幾乎都有數個巨大的黑色水塔|Photo Credit: Yinjen Li
我問道為何要這麼做?女孩說了,因為以色列要的是尤太人的尤太國。離開的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越多,尤太國的人口越正統,所擁有的土地也越多。但總是有走不了或是不走的吧?女孩回答,目前在以色列政府管轄地區居住的巴勒斯坦孩童,必須接受希伯來文教育,學習尤太教經典,以色列透過學校教育一點一滴的改造孩童,美其名是互相認識瞭解,但實際上,她輕輕地說…They are washing their brains…
她的臉上有著一種因為無奈無力,因為狀況糟到了谷底,因為沒有退路了的木然表情。我沈默了,想說些什麼安慰她,但話到嘴邊只剩無聲的嘆息,因為我知道,教育是個緩慢,但卻根本而有效的終極手段。沒了語言的本、宗教的根,伊斯蘭的孩子怎麼還能習讀經典,虔誠祈禱,怎麼還能無疑的認同歸屬原本的文化呢?

Tags: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