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胥黎《眾妙之門》:這些印地安人用仙人掌素,取代了聖餐的麵包與酒

赫胥黎《眾妙之門》:這些印地安人用仙人掌素,取代了聖餐的麵包與酒
Photo Credit: Gaston Broussac @ 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看出基督教與酒精並沒有混雜在一起,也無法混雜在一起。基督教與「麥司卡林」似乎較可能相容。這一點已由許多印第安人部落加以證明了——從德州遠至北部威斯康辛州的諸多印第安人部落。

事實上卻是我們——富有且接受了高度教育的白人——後頭裸露著。我們以某種「基督教哲學」(philosophy-Christian)、馬克思主義(Marxian)、「佛洛伊德物理主義」(Freudo-Physicalist)——遮蔽前方的裸露,後頭卻沒能遮蔽,任憑風雨吹打。 另一方面來說,可憐的印第安人卻頗有保護自己後頭的智慧,也就是,用「超越的經驗」(transcendental experience)這條腰布來補充「神學」這片無花果葉。

赫胥黎《眾妙之門》導讀:通往天堂、煉獄或地獄之化學法門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眾妙之門》,新雨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

「我想,我見證了亞當被造出來那個清晨所見的一切──每時每刻都有奇蹟,以赤裸裸的方式顯現。」《眾妙之門》(The Doors of Perception)此書名借用了英國詩人、畫家威廉.布萊克的詩句:「如果我們將知覺的門洗滌致淨,萬物便會以其無限的原貌出現在我們眼前。人們若將自己封閉起來,便只能從洞穴的狹窄細縫中窺探事物。」

〈眾妙之門〉被譽為吸毒者聖經,是赫胥黎1953年親試致幻劑「麥司卡林」後的筆記集冊,其中述及「不經文字、直探感官極限」的親身體驗,影響西方當代文化,更是藥物文化與藝術體驗、宗教信仰結合論述之濫觴。〈天堂與地獄〉則可視作一續篇,深入探討了藝術經驗的感官極限與非常態的心智情況。或有論者認為:赫胥黎以文字表達自己對麥司卡林的體驗與評價,導致後世無數人生命淪毀。門戶樂團主唱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更提及,組團時正是讀了此書,深感書中所述與團員經驗的冥應,職是之故,樂團才命名為響亮而簡短的「門」。

getImage
Photo Credit: 新雨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