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秘密武器是雨水?

成吉思汗的秘密武器是雨水?
Photo Credit: 《國家地理》雜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哥倫比亞大學團隊從蒙古中部的杭愛山上,取得西伯利亞松的年輪樣本,建構出一份從公元900年至今的當地氣候狀況年代表。這份研究針對蒙古人為何突然大舉外犯,提出了一個新的解釋。

撰文:Roff Smith

樹木年輪的研究暗示,一場漫長的雨季給了成吉思汗侵略與征服所需的資源。對13世紀的牧民而言,4月的陣雨並沒有帶來5月的花朵──它們帶來了蒙古大軍。

哥倫比亞大學拉蒙多赫提地球觀測室一群研究樹木年輪的科學家進行了一份研究。他們可能發現了800年前一群原本沒沒無聞的蒙古游牧民族,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十年間橫掃大半個亞州、所向披靡的原因:在那原本乾燥寒冷的乾草原上,他們遇上了一場前所未見的氣候異常,有長達15年時間都雨量豐沛、天氣和煦。

團隊從蒙古中部的杭愛山上,取得西伯利亞松的年輪樣本,建構出一份從公元900年至今的當地氣候狀況年代表,十分精確。這份研究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院刊》,針對蒙古人為何突然大舉外犯,提出了一個新的解釋。

國家地理_成吉思汗2
Photo Credit: 《國家地理》雜誌

傳統看法認為,蒙古人之所以出走,是為了逃離他們崎嶇多山家園的艱苦條件。但拉蒙多赫提的研究團隊卻發現事實恰恰相反:在公元1211至1225年間(剛好是成吉思汗與蒙古帝國崛起的時候),蒙古中部適逢一段維持了很久的好天氣。此前有至少1,100年的時間(很可能更久),該地區都沒出現過這種狀況。

「我們這份新記錄之所以獨特,是因為我們可以看出有連續15年時間,濕度都高於平均值,」主要作者Neil Pedersen說,他是拉蒙多赫提地球觀測站的年輪科學家。「這15年落在蒙古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而且這種持續性的潮濕天氣,在該地區為史上僅見。」

國家地理_成吉思汗3
Photo Credit: 《國家地理》雜誌

草長馬壯,更加強大

長期維持異於常態的好天氣,就代表有大量的牧草,牲口與戰馬的數量也大幅增加,這就是蒙古強權的基礎──跟1180及1190年代,在該地區造成動亂與分裂的長期嚴重乾旱形成強烈對比。

蒙古人看出這是個機會,於是善加把握──而他們也夠幸運,因為成吉思汗這個精力充沛的領袖剛好也在這時候崛起,統一了各部落。

「從極度乾旱轉為極度濕潤,暗示著氣候對人類事件影響甚鉅,」摩根鎮西維珍尼亞大學的年輪科學家Amy Hessl說。「氣候不是唯一因素,但它一定創造了理想的條件,讓一位有魅力的領袖從混亂中脫穎而出、發展出軍隊、集中權力。在乾旱地區,濕度一旦超越尋常,植物的生產力也會跟著超越尋常,而這就變成了馬匹的力量。對成吉思汗而言,這可謂天時地利。」

國家地理_成吉思汗4
Photo Credit: 《國家地理》雜誌

成吉思汗也真的把握了這個機會。當他於1227年去世時,他和他的追隨者已經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鼎盛期曾經涵蓋韓國、中國、東南亞、印度、波斯、中東、東歐和俄羅斯。儘管蒙古帝國在往後的幾個世紀間逐漸分裂,但直到1920年代,中亞都還有一些獨立地區受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統治。

有助蒙古帝國崛起的那場氣候變化,「似乎跟火山爆發或太陽照射度的變化沒什麼關係,」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古氣候學家Kevin Anchukaitis說。接下來的任務是:判斷中亞這些有益的雨水,是否有可能是聖嬰現象,或北大西洋震盪之類會影響天氣的東西造成的。

本文經《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授權刊登,完整版中文內容發表於此、原文於此
原標題:〈成吉思汗的祕密武器〉

責任編輯:闕士淵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