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小麥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穀物,但《小麥完全真相》卻指出,小麥同會造成很多疾病,是最具破壞力的膳食成分。這之間到底是怎麼回事?

Photo Credit: Buddy8d CC BY SA 2.0
這本《小麥完全真相:歐美千萬人甩開糖尿病、心臟病、肥胖、氣喘、皮膚過敏的去小麥飲食法》(Wheat Belly: Lose the Wheat, Lose the Weight, and Find Your Path Back to Health)在出版中文版前,我就曉得它在Amazon.com非常暢銷,而且佳評很多,有4.4顆星的高評價。
不過,美國肥胖問題極為嚴重,迄今沒人能提出具體有效的解決方案,所以一些把肥胖和健康問題推給單一種食物的書,想當然爾會很暢銷,因為畢竟在現在物資富裕的社會,少吃一種食物並不會真的怎麼樣。
基本上,美國預防性心血管醫師威廉‧戴維斯(William Davis, MD)在《小麥完全真相》,就是要告訴我們,原來全球最受歡迎的穀物小麥,竟然也是最具破壞力的膳食成分。
在討論這本書的內容前,請容許我分享自己的經驗。
我長期罹患胃疾,除了潰瘍過,過去長期處於胃食道逆流和胃脹氣的狀態,有時候吃醫生開的處方藥還不夠,自己還得吞幾顆制酸劑。有天吃飯時遇到也長期罹患胃疾的朋友,她問我早餐都吃啥,我過去早餐大多吃麵包,她驚訝我居然還選擇吃麵包,因為麵包會刺激胃酸分泌等等,我回去後就改吃燕麥片,沒想到沒幾天,胃食道逆流和脹氣的狀況大幅改善,雖然還不致於不藥而癒,但生活品質確實改善很多,所以我現在除非不得已,就不再吃任何麵包了。
現代小麥結構被改變 營養價值幾乎無存
回到這本《小麥完全真相》,戴維斯醫師就會說,看吧,這就是小麥的錯。他在書中指證歷歷地指控小麥和肥胖、糖尿病、心臟病、胃食道逆流、大腸激躁症、破壞腸道的乳糜瀉、氣喘、不明原因皮疹、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種神經失調症,甚至精神分裂症等等文明病有關。
小麥作為世界最主要的糧食,怎麼可能會讓人生病呢?《小麥完全真相》指出,那是因為經過幾十年的雜交、配種、基因改造,食品加工業者能夠以最低成本生產更大量、更不怕乾旱的小麥,方便做成各種食品。
但現代小麥的結構卻因此被完全改變, 包含更多麩質蛋白質、營養價值幾乎蕩然無存。雖然美國人日益重視健康而改吃全麥麵包等,可是《小麥完全真相》卻指出,全麥麵包的GI值(升糖指數)甚至比白麵包跟蔗糖都高。
《小麥完全真相》中提到的「基因改造」(genetically modified),並非基因工程改造的,而是傳統育種法改造的,是可以用「基因改造」一詞,雖然這個名詞一般專指「基因工程改造」(genetically engineered)的作物,因為小麥的基因工程改造作物還未上市,所以大家請勿讓模糊定義的名詞給誤導,以為問題出在基因工程上。
戴維斯醫師認為現代小麥是罪魁禍首,他在書中表示,他親自做實驗,發現原始的小麥麵粉做的麵包和一般麵粉做的相比,不會讓他不舒服,可是這位醫師卻留下一個敗筆,那就是要親自做實驗當然可以,實驗對象的數量也先不成問題,可是醫學實驗要做雙盲(double-blind)的啊,要不然誰曉得是不是心理作用?
我們現在用的麵粉,大多是進口的,大多應該和美國人一般使用的一樣。我從前在美國念博士班時,就在轟趴時問來自俄國的老闆,幹嘛不弄點俄羅斯菜來讓大家嘗嘗,他回說難度太高,因為俄國用的麵粉和美國的不一樣,他們弄不出家鄉口味,我才曉得原來麵粉是有差別的。

Photo Credit: Anastimafilia CC BY SA 3.0
試試戒斷小麥製品 但切勿把《小麥完全真相》內容照單全收
《小麥完全真相》把問題都推給小麥,不是沒有道理的,只要我們清楚美國人的麵粉製品主要是啥,就能夠瞭解為何戒掉小麥對他們健康大有助益,因為基本上美國大部分小麥麵粉製品,除了主食為主的麵包,其他的就是貝果、蛋糕、馬芬、披薩、椒鹽捲餅、餅乾、鬆餅等等高熱量的高度加工食品,其實美國人吃的麵條並不算多,大多數小麥麵粉製品都是隨手隨時可吃的這些食物。如果要完全不吃小麥製品,幾乎就不太能吃大部分垃圾食物了,你說健康還能不改善嗎?
所以台灣的國情和美國大不同,這是讀者應該清楚瞭解的,我們吃到的小麥麵粉製品,大多數是以「麵」的形式,如麵條、餃子皮,或者北方的「餅」如蔥油餅、蛋餅等,還有饅頭、麵包的形式為主。我雖然吃麵包容易胃不舒服,可是吃麵條等卻似乎沒出過狀況,可能是有沒有醱酵還是有差吧。
加上,西方人雖以小麥為主食,不過說也奇怪,對麩質過敏的人,據說比以米飯為主食的亞洲人還多,至少美國超市就還有「無麩質」的食品。書中提到差不多接近1%美國人對麩質嚴重過敏,吃了小麥製品會導致乳糜瀉(coeliac disease)。
另一個問題就來了,因為美國不少人麩質過敏,以盛行率來看,大概有兩百多萬人會對麩質過敏,所以行醫期間遇上幾打,也不是問題。而這個麩質過敏又不分男女老少,有人吃了幾十年麵包,到了中年才出狀況,所以他在書中一再提出的案例,我相信都是真實的個案,只是這些吃小麥製品出狀況的病人,究竟佔他的病人的百分之多少,就不得而知了。有多少人戒吃了小麥製品,健康問題仍未獲得改善的,又是個問題了。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
此外,Starlink、Oneweb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到,全球2022年總共發射約5500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2023年7,500顆,成長至2030年17,350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2024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
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