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幸福的切割」飛離杜鵑窩:精神病患的前額葉切除術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替精神病患者施行「前額葉切除術」對當時的醫療單位可說是一線曙光,全球醫師群起效仿,有幾十萬患者接受了這項手術。可惜之後併發症報告頻傳,包括智力衰退、反應遲鈍等,像是電影中的莫非一樣。
文:蘇上豪
在英國脫歐公投(Brexit)前的口舌論戰裡,當時掌管英國政府環境部的大臣特魯斯(Liz Truss)在英國《太陽報》(The Sun)投書,批評那些支持脫歐、認為可以使經濟脫離低迷成長的人住在「雲裡杜鵑地」(Cloud cuckoo land)─意即這些人脫離現實,思維和社會脫節。
用「杜鵑」做形容詞,似乎不太瞭解這個在鳥類世界裡聲名欠佳的寄生蟲。這麼說是因為杜鵑鳥媽媽不會安分守己地築巢、孵蛋,反而把蛋下在別的鳥巢裡,讓自己的寶寶混進別人家,靠另外一隻鳥媽媽養大。用動物世界的語言來說,杜鵑可能是最「奸巧」的鳥類。
我剛開始以為用「雲裡杜鵑地」來形容人脫離現實,有些牛頭不對馬嘴,但是知道它的典故後,卻覺得這麼做恰如其分,甚至可以用於鋪陳接下來講的故事。
雲裡杜鵑地
「雲裡杜鵑地」是希臘的劇作家亞里斯多分尼茲(Aristophanes)在其作品《鳥》(The Birds)中所創造的新字眼。這齣在西元前四一四年首演的荒謬劇,其中人物皮喜泰(Pisthetairos,原意為「懷抱希望」),及尤爾丕(Euelpides,原意為「言似真」),受夠了雅典的烏煙瘴氣,決定要在天空建造一座理想的城市。
對於這個計畫,天空的原住民「鳥類」起初充滿懷疑和戒心,考慮之後同意協助這兩位夢想家。首要之務是替這個新城市命名,皮喜泰靈機一動,說出「雲裡杜鵑地」,這個未來空中城堡的別名,因此誕生。
可惜這個世外桃源經不起時間及人性的磨損,生活品質不斷地下降,所有雅典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敗類,例如乞丐似的詩人、占星家、線民等,絡繹不絕地走後門移民到這裡,使得這個偉大的事業以失敗告終。
不是只有特魯斯用「住在雲裡杜鵑地」來批評對手,以凸顯自己的理智。例如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也曾經用它來形容歐洲共同體的領導人,以及相信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可以領導南非的人;美國前眾議院院長金凱瑞(Newt Gingrich)也曾說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的綠能政策是「雲裡杜鵑地」。
飛越「杜鵑窩」
讀者們知道這個典故之後,相信對精神病療養院為什麼叫「杜鵑窩」(cuckoo's nest),就不覺得奇怪了。它的來源出自一九六二年美國作家克西(Ken Kesey)的小說《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描述一則發生在精神病療養院中的故事,發人深思。
我沒有考據克西為何選用「杜鵑窩」做為精神病療養院的象徵,但是知道上述「雲裡杜鵑地」的典故之後,我深信他認為精神病患活在自己想像的世界裡,好比自認理智的人批評別人住在「雲裡杜鵑地」那般不切實際。因為精神病患者在正常的社會裡,被「公認」和現實的環境脫節。
我沒看過《飛越杜鵑窩》的小說,但看過一九七五年由佛曼(Milos Forman)執導、傑克·尼克遜(Jack Nicholson)領銜主演的同名電影,而且被電影的象徵性手法所震撼,尤其還用了充滿爭議性的醫療方法做為藍本。
劇中尼克遜飾演的莫非(Murphy),不知是受不了監獄的枯燥與不自由,還是真的精神狀況有問題,所以被送到精神病療養院,接受觀察與治療。他的行為在護理長與醫師的眼中,相當不受控制,曾經一度被懷疑根本沒有精神疾病,因此要求他離院、返回監獄,但是被莫非拒絕而作罷。
沒有想到莫非在受到院方警告之後,行為並沒有改善,反而變本加厲,計畫了一次夜裡的狂歡派對,藉此想逃出醫院,可惜卻因為喝醉酒而功敗垂成。
這個一派對把醫院搞得雞飛狗跳,挑戰了醫護人員的底線,視莫非為極度危險人物,因此讓他接受了當時最流行的治療─針對無法控制的精神病患者,施予的「前額葉切除術」(Pre-frontal lobotomy)。
莫非被視為荒誕不經、難以控制的行為,在接受上述的手術之後,整個人變得呆滯、冷漠,甚至認不出同醫院的病友。
劇中最後一幕著實令人動容,一直受到莫非啟發,原本裝聾作啞、綽號叫「酋長」的印地安人病友,不忍看到他以那種宛如「活死人」的狀態留在院內,於是用枕頭悶死他,最後以他之前建議的方法,打破窗戶逃離了「杜鵑窩」,算是完成了他的心願。
電影中的精神病患很難逃出醫院,但是如果完全放棄這個機會,實現夢想的機率就只有零。莫非代表的是挑戰權威、想擁有「自由意志」的個體,他也不斷地說服周遭病人表現自由意志,這樣的行徑被視為失控,使得當權者最後用手術剝奪他的「自由意志」。
幸福的切割?
不懂醫療的人看到這部電影會覺得很吃驚,但是瞭解莫非所接受的「前額葉切除術」,可能會更震撼。推廣它的葡萄牙神經外科醫師莫尼茲((António Egas Moniz)因此得到一九四九年的「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造成使用此手術替精神疾病患者治療的風潮。不過他從獲獎隔年迄今仍爭議不斷,一直有人要求撤回他的獎項,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為此遭受了很大的壓力。
為何莫尼茲會發明如此殘忍的手術?雖然他沒有出自傳,但是依據同事的口述,他是在一九三五年參加倫敦神經醫學會時得到啟發。當時他聽了美國耶魯大學兩位神經學專家富頓(John Fulton)及雅各布森(Carlyle Jacobsen)的演講,報告了一對黑猩猩貝奇(Becky)及露西(Lucy)的實驗結果。
Tags:
2023迎向雲端浪潮,掌握職場躍進方程式,培養雲端硬實力就在此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未來,「雲端」將成為企業運作過程不可或缺的數位競爭力之一,而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WS即將於2月23日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免費傳授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並幫助參與者認識雲端、學習AWS提供之上百種的免費雲端服務。
回首2022年來勢洶洶的數位轉型浪潮,數據運算、資料儲存、提升安全性等雲端技術早已成為企業製程最佳化、擴充業務規模、創造價值的重要利器,而在新的一年中,數據分析公司也指出,整合AI分析平台上雲不只能有效降低部署時間、減少人力成本,亦是在可見的未來中,提升商業價值、邁向永續轉型的科技大勢。因此,許多企業也延續轉型浪潮餘波,積極導入大數據、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等進階數據科技,並搭配各式雲端服務來強化企業內部運轉效能,迎戰全新的市場挑戰。
數位革新不落人後,AWS助您入門雲端
當「雲端」從產業發展、轉型的熱門關鍵字轉變為2023年不分產業別,都有強烈需求的職場必備硬實力,每一位在產業中耕耘奮鬥的從業人員、或是初入社會職場的新鮮人,又該如何提升自我,加緊腳步跟上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數位革新呢?
好消息是,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mazon Web Services(AWS)即將於2023年2月23日的下午2點至5點,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AWSome day),透過專為雲端新手設計的一系列實用入門課程,一步步帶領大家了解雲端技術以及AWS服務。
專業講師彙整雲端精華,基本服務、創新應用一次滿足
AWS線上雲端培訓日是針對雲端新手所量身打造的免費入門實用課程。課程內容由AWS的資深業務發展經理KC Liang,以及AWS技術培訓師Stanley Huang共同帶領,兩人將從雲端趨勢、技術概念、產業應用等角度逐一介紹,並透過深入淺出地介紹及示範儲存、資料庫管理、運算和網路、資訊安全等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以及AI機器學習、區塊鏈、5G及衛星通訊等熱門創新服務,讓您即刻上手AWS高達100多種的免費服務。

課程結束後,除了獲得AWS提供的培訓證書、養成雲端技術能力,亦能了解如何透過雲端服務掌握市場優勢,所以無論是對雲端服務感興趣的新鮮人、企業或資訊相關的高級主管,還是擁有豐富開發經驗的工程師或技術人員,AWS線上雲端培訓日都能為您建立雲端技術概念、拓展應用視野,為個人或公司帶來正面性的影響。
更棒的是,AWS線上雲端培訓日不只開放免費報名,凡完整參加並填寫會後問卷的參與者皆可參加抽獎,有機會將Air Pods(第三代)與AWS客製露營燈免費帶回家!此外,若您是新用戶,在活動前註冊AWS免費帳號並填寫贈品申請表單,還能直接獲得「AWS不鏽鋼智慧型保溫瓶」,歡迎點此了解更詳細活動規範。
